浮士德课件.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767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士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浮士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浮士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浮士德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浮士德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士德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士德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士德,歌德,(1749-1832)启蒙时代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作家,K.J.施迪勒尔作于1828年,歌德(17491832)德国大诗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代表。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议员。16岁上大学学法律。22岁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了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学工作。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领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终年83岁。,一、生平创作,主要作品有: 首先是抒情诗: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迷娘曲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自传:诗与真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诗体哲理悲

2、剧浮士德,作者简介:(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文学地位,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歌 德 故 居 外 景,歌德故居,歌德故居内.1,歌德故居内. 2,歌德故居内. 3,二、浮士德分析,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大作,从25岁开始创作,82岁完成,花了60年时间。 浮士德形象源于16世纪德国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浮士德是一个游方术士,用魔术吸引观众。他和魔鬼签订合同,以灵魂换取生前的享乐。最后被魔鬼引入地狱。 英国剧

3、作家克里斯托夫马洛将这一传奇改编为剧本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知识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灵魂换取役使魔鬼的权利,期满后被劫往地狱。 歌德受马洛影响,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简介,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内容简介,浮士

4、德热爱生活,以不懈奋斗发现生活、创造生活。他不满足书斋生活,渴望实际行动,在靡菲斯特激励下,先后经历学者生涯、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他冲破“学枷智梏”,投身生活。爱上玛甘泪,品尝爱情甘露,却不愿沉溺平庸市民生活,停止生活追求。在第二部,浮士德从个人生活小世界进入事业奋斗大世界。在宫廷发行纸币,实行政治改良。他想借助古典美实现启蒙,随着象征现代与古典结合的欧福良夭折,他的追求再次失败。已是百岁的浮士德并不气馁,满怀信心投身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宏伟工程。忧愁吹瞎他的双眼,死灵给他挖掘墓穴,但浮士德内心仍憧憬事业发展,思索人生意义。推动他不断追求的力量源泉,在于对生活的热

5、爱与执着,在于发现人生、领略人生、创造人生和超越人生。,剧情的简介,魔鬼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认为人类无法满足的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上帝却以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于是由魔鬼下到人间去诱惑浮士德。,剧情的简介,浮士德此时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求洞解自然奥秘。然而至此垂垂暮年,他才恍然悟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处身其中的书斋实在形同牢狱,使自己与大自然隔离了。他痛苦得想要自杀,到另一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把他引到郊外,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和自由欢乐的人群中,他深受鼓舞。回到书斋翻译圣经时

6、,竟然与泰初有道的思想发生抵触。这时,他从郊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出现在面前,浮士德问他的真实身份,他说自己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其实他就是魔鬼靡非斯特的化身。魔鬼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有历程,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剧情的简介,魔鬼带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饮下魔汤,使他变成了翩翩少年,恢复了情欲。随后他们来到一个小镇,浮士德与平民少女玛甘泪发生恋情。玛甘泪对浮士德一往情深,为了幽会,他无意中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老人死去。她的哥哥瓦伦丁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在慑于社会舆论的重压而亲手溺死了与浮士德所生的孩子后,玛甘泪身陷囹圄,被判死

7、刑。其时浮士德正与魔女欢会,闻讯后赶来营救,但玛甘泪已精神失常,甘愿受刑而无意逃走。浮士德在悔恨中离去。上帝宽恕了善良的玛甘泪。第一部到此结束。,剧情的简介,第二部开始,浮士德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随魔鬼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宫。其时王朝一片混乱,上层社会荒淫腐败,百姓啼饥号寒,铤而走险。而浮士德获得皇帝的宠信,以多发行纸币之法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魔鬼施展法术,于是香烟缭绕之中出现了海伦和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幻影。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当帕里斯拥抱海伦时,浮士德妒意大发,用魔钥去触帕里斯,幻影立刻消失,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

8、。,剧情的简介,官场黑暗令浮士德对政治大失所望, 使他转而追求古典美的宁静与和谐。 魔鬼将他带回书斋。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在曲颈瓶里造出了人造小人何蒙古鲁士。何蒙古鲁士领浮士德到希腊寻找海伦。二人结合,生下一子名欧福良。欧福良的形象是以英国诗人拜伦为原型的,他生来喜爱高飞,渴望战斗,听到远方自由的呼唤,他如闻号令,奋不顾身向高空飞去,不幸陨落在父母脚下。海伦悲痛欲绝,不顾浮士德的苦留,腾空飞去,只将她的白色长袍和面纱留在了浮士德的怀中。它们化为云朵把浮士德托到这边,飞回了北方。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又似幻灭而告终。,剧情的简介,浮士德在空中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顿时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借魔鬼之力

9、,他帮助一个皇帝平定了叛乱,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变沧海为桑田。此时,浮士德已是百岁的老人,忧愁使他双目失明。魔鬼命死魂灵为他掘墓,浮士德听到铁锹之声,还以为是群众在为他开沟挖河。想到自己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不由得脱口赞道:“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依约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焰,驱走了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至天上,见到了圣母和已为赎罪女子的玛甘泪。,浮士德是一部韵文诗剧,全剧分为两部。诗剧共由四部分组成: 一幕序曲 天上(天帝魔鬼) 两个赌赛 书斋(魔鬼浮士德)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知识悲剧 第一部 爱情悲剧 政

10、治悲剧 艺术悲剧 第二部 事业悲剧,天上序幕,浮士德全剧总纲。魔鬼与天帝对话及打赌: 天 帝:“你可认识浮士德?我的仆人!” 梅菲斯特:“不错!尘世的饮食他不爱沾尝。 他野心勃勃,老是驰骛远方, 也一半明白到自己的狂妄; 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 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 不管是在人间或天上, 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梅菲斯特:“凭什么打赌?你会失去这个男仆, 假如你慨然允许, 我将一步步把他引上我的魔路!” 天 帝:“只要他还活在世上, 我对你不加禁阻, 人在努力追求时总是难免迷误。” 天 帝:“一个善人即使在黑暗的冲动中也 一定会意识到坦坦正途。 人的活动太容易迟缓, 动辄贪求绝对

11、的安逸; 因此我才愿意给人添加这个伙伴, 他要作为魔鬼来刺激和推动人努力向前”,学者生活阶段 知识悲剧,浮士德在书斋生活得到烦琐僵死的知识,对自然和人生既不能认识,也不能享受,陷入苦闷深渊。当他绝望诅咒一切时,魔鬼梅菲斯特乘虚而入。浮士德和魔鬼订下契约,离开狭窄书斋。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灵魂便归魔鬼所有。这里反映僵死知识同灵活的、与生活结合的知识的矛盾。歌德借魔鬼之口对德国十八世纪学术状况进行讽刺。浮士德从书斋走出,表示作家恢复人与自然联系的渴望。,自杀行动的力量,浮士德认为自己的知识毫无用处,置身书斋形同牢狱,使自己与自然隔离。他痛苦得想自杀。他深信自己这一行动可以使他达到一个理想境界。值得

12、一提的是,浮士德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追求,走投无路,自我毁灭,而是他为认识真理在所不惜的主观奋斗精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他脱离实际的必然结果。浮士德把自杀看作一种最后的行动,并以此证明:人的威力不亚于神。尽管自杀本身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动,但浮士德认识到行动的意义已是进步。,魔鬼与浮士德的契约,浮士德:“我总是觉得这狭隘的尘世生活十分苦闷。我觉得生存是一种累赘,宁愿死而不愿生。” 梅菲斯特:“在这我甘愿做你的仆人,听凭你指使,可是在那边,你就得给我做同样的事情。让我带你安然地乐享佳肴。” 浮士德:“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遥塌上偷安,那我的一切便算完!你可以用种种巧语花言,使我欣然自满,那就是我的最后一天

13、!我敢和你打赌!只有自强不息,才算是个堂堂男子汉。”,爱情生活阶段爱情悲剧,魔鬼帮助浮士德恢复青春,他获得小市民之女玛甘泪的爱情。爱情生活使单纯的玛甘泪因失误害死人最后自己发疯。浮士德经历爱情享受,也感到良心谴责的痛苦。,浮士德与玛甘泪的悲剧分析,“什么是她怀抱中的天界快感? 就让我紧偎在她的胸前: 岂不是常常觉出她的苦难? 难道我不是亡命徒?流浪汉? 茫无目的和宁息的恶汉? 她怀着天真的稚气, 家住阿尔卑斯山畔小小田园,,家中的一切事务, 都局限在窄小的天地里面。 而被神灵憎恶的我, 抓着岩石,把它们打成碎片, 一定要葬送她,连她的平安! 让她的命运在我身上破产, 我同她一起归天!”,玛甘泪

14、拒绝逃离监狱,因为只要魔鬼不离开浮士德,他们不可能生活在一起。浮士德也明白他不可能长期与玛甘泪生活,否则就意味着魔鬼的胜利。浮士德为了远大理想和抱负,必须离开玛甘泪;玛甘泪虽然心地善良,但视野短浅,生活圈狭窄。在“小世界”里浮士德难有作为,更难实现宏愿。 浮士德面临两种抉择:爱情和事业。浮士德不得不抛弃玛甘泪,因为他的追求决定他不愿选择一生过庸俗生活。抛弃或不抛弃都是不能避免的悲剧。在爱情悲剧中,魔鬼也是重要原因。对浮士德而言,没有魔鬼就没有任何行动能力,也就没有发展;对玛甘泪来说,有了魔鬼,她就不会幸福。矛盾的解决只能以牺牲爱情作代价。 当时阶级斗争在爱情中的反映:在出身不同阶级的男女爱情中

15、(浮士德以贵族身分出现),小市民出身的女性常陷入孤苦无援的悲惨境地,这是狂飙突进文学常出现的主题之一。,浮士德与梅菲斯特,浮士德形象与梅菲斯特形象相反相成,形成对立统一关系。 就对立而言,浮士德所追求的生活并不是魔鬼认为的低级庸俗生活,浮士德把生活看作是他实践的场所,他把生活当作一种手段,不是把享受生活当作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与魔鬼的对立是绝对的。 就统一而言,魔鬼让浮士德充分享受人生乐趣,使他满足生活,而浮士德正想摆脱眼前枯燥无味的书斋生活,走向现实。然而他自己无力面对一切,不得不借助魔鬼的力量。因此,他们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暂时和相对的。一旦这一过程完成,他们又会处于对立。,浮士德

16、与魔鬼订下契约是必然的,他们相互利用。浮士德离开魔鬼就无所作为,没有浮士德魔鬼一切将会落空。他们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斗争。浮士德十分自信,所以敢于应战,相信自己不会被魔鬼战胜。 歌德的历史观:在歌德看来,人类社会固然充满矛盾,但这不能影响历史前进。这些矛盾对个人来说,有可能造成悲剧,但对全人类来说,只是小小波折。人类是在同各种势力的斗争中发展的,人类历史是在不断克服矛盾中前进的。,政治生活阶段政治悲剧,浮士德随魔鬼来到罗马帝国皇宫,为腐朽封建王朝服务,最后以失败告终。皇帝异想天开,要求浮士德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以供观赏、消遣。浮士德看到美的化身海伦有了新追求,从政治家变成艺术家。,政治悲剧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除了供统治者消遣取乐,不会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政治生活概括了歌德十年魏玛宫廷生活的体验,也是对17世纪古典主义依附王权,把改革社会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改良的艺术思考。,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