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659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至四单元复习资料word.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词语盘点1、读读写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2、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废寝忘食3、词语积累:赏心悦目、栩栩如生、浩浩荡荡、不计其数、绫罗绸缎、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高大挺秀、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夜以继日二、形近字组词吟(

2、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三、近义词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沉思(凝思)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软弱(柔弱、脆弱)响亮(洪亮)关键(关节)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飞驰(飞奔)天涯(天际)舒服(舒坦)洒脱(潇洒)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确实(确凿)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出色)庆祝(祝贺)勾勒(勾画)

3、乐趣(情趣)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争论)精神饱满(精神焕发)四、反义词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凝固(融化)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鲜艳(素净)漫长(短暂)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响亮(低沉)通明(漆黑)高傲(谦虚)热闹(冷清)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五、填合适的词(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鲜艳)的旗帜(奇丽)的小诗(欢迎)的阵势 (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欢腾)的人群(无限)的乐趣(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 (粗壮)的枝干(各色)的

4、衣裳(静寂)的草原(响亮)的歌声(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 (好客)的主人(狰狞)的面目(恶劣)的天气(高傲)的头(坚硬)的冰渣子(高大挺秀)的身影(茫茫)的大戈壁(悠悠)的驼铃声(高大)的白杨树 (巍峨)的昆仑山 (古朴典雅)的石雕 (忽飞忽落)的小鸟 (天高气爽)的早晨 (浩浩荡荡)的大军 (丁零丁零)的驼铃声拨转马头 流入云际 满载货物 迎候使节 凝望石雕 表白心愿 引起遐想 打断思路 陷入沉思 浮起微笑 效率下降 轮番进攻 热乎乎地握着 远远地望见 高兴地点头 慢慢地抚摸 夜以继日地实验 劈头盖脸地砸下 来源源不断地送进 一点一点地延伸 撕扯得七零八落 变得严肃 一支骆驼队 一片欢腾

5、 一丝微笑 一个下马威 一个身影六、重点词语含义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栩栩如生:形容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

6、来、盖下来。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形容冰雪覆盖树木的样子。七、重点句子解析草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

7、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第3课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

8、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就是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的奉献精神。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9、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4、本文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八、课文简说。1、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2、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

10、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3、白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

11、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九、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3、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上标点符号换成 黄

12、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十、本单元积累1、从草原一课中,我们认识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其实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一共有(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种各样的特色,比如蒙古族的小伙子喜欢_ 、_ ;姑娘喜欢_ 、_ 。在课外我还收集了一些另外民族的特色活动,比如_ 族的_ 让人印象深刻;_ 族的_ 让人难忘等等。2、从丝绸之路一课中,我们知道了在古代有一条横贯_ 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_ (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_ 。因为我盛产_ 最具代表性,_ 因此得名。这条路给我国古代的_ 、_ 、_ 以及国家之间的_ 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说这

13、是一条_ 的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两次出使西域的_ ,投笔从戎的_ ,西天取经的_ 给世人留下很多故事。3、白杨一课中,爸爸就代表着许许多多的_ 边疆、_ 边疆的无私奉献的建设者。我们还了解到著名诗人_ 的诗篇帐篷当中,也了解到一些有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他们分别是一些_ 、_ 。他们跟白杨树一样,哪儿有需要,就在哪儿安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为着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4、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口号一共出现了_ 次,体现了西部建设者们战胜了困难,勇敢向前,创下了一个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_。我们在课文中知道了在_高原之上,它从_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_起步,跨过_的昆仑山,到达_。这是一条_的青藏铁路。它是一条全世界上_最高、_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在课外我们还了解到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工程_大桥;我国最大的高原的铁路铺架基地_;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_;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_;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_。5、本单元我们认识了草原的作者_,他是_族的人,中国_。_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大多取材于_。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_ _称号。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 _ 、_ _、_ _、_ _;剧本_ _、_ _等。6、白杨的作者是_ _,他是当代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