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797643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汇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20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图片( P1隋文帝像; P2 大运河地图) 一、隋朝的建立(37 年) 1.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统一意义:结束分裂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 3. 隋朝通过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措施,使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国家,出现“开皇之治”。 4. 隋朝最大的国家粮库是含嘉仓。 二、开通大运河(605 年,隋炀帝) 1.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 2. 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五大水系,2000 多千米。 3. 地位: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治。 三、开创科举制(隋炀帝) 1. 隋文帝废除前朝的九品中正制(门第为标准),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 2. 确立: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 作用:加强皇帝选官用人权力。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能的人得以参政。 推动教育的发展。 选官标准:由看中门第转变为才能。 四、隋朝灭亡(618 年) 1.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个人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无度) 具体例子:征发劳动力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三次出征辽东等 2. 结果: 618 年,隋炀

3、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图片( P6唐太宗像;P7唐朝分布图;P9 武则天图) 一、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 1. 时间: 618 年,定都长安 二、李世民(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继位: 626 年,通过玄武门之变 2. 年号:贞观 3. 治国思想: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4. 对人才: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谏臣:魏征,比喻为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5. 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经济上发展农业,减轻负担。 文化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军事上加强西域控制(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精品文档 .

4、 6. 结果:出现贞观之治。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教昌盛。 7. 三省六部制:分工又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2. 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 发展农业生产 3. 影响(与开元盛世关系):为“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奠定基础。 四、唐玄宗(李隆基)与开元盛世 1. 年号:前期开元(鼎盛时期) 后期天宝(衰落) 2. 重用的人才:姚崇、宋璟。 3. 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4. 结果:出现开元盛世。鼎盛时期 唐太宗、唐玄宗、

5、武则天治国相同点:重用贤才、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发展科举制。 第 3 课盛唐气象 图片( P11 曲辕犁; P12筒车; P13唐三彩乐舞佣; P14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P15唐博会盟碑; P17送子天王图) 一、经济繁荣 1. 农业:垦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工具先进。 (1) 曲辕犁 . 用途:耕作;好处:提高耕作效率和质量。 (2) 筒车 . 用途:灌溉;好处:水力灌溉,省时省力。 2. 手工业:纺织业种类多,蜀锦最出色。制瓷业发达,唐三彩闻名中外,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3. 商业繁荣:出现大都市。 长安的国际地位: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方式:和亲 唐朝与吐蕃的交

6、往: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 文成公主入藏作用: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3.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了解) 4. 唐穆宗时期,刻唐蕃会盟碑。 5. 唐太宗被各族人民称为“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 特点:开放,有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精品文档 . 1. 诗歌特点: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 唐诗代表人物 李白盛唐时期具有浪漫主义情怀被称为“诗仙” 杜甫唐由盛转衰诗歌反映百姓疾苦、社会现实诗被称为 “诗史”,被人被称为 “诗圣” 白居易唐中期诗歌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郭沫若对杜

7、甫的评价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 书法代表人物 (1)颜真卿(颜体) :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2)欧阳询: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4. 绘画代表人物 (1)吴道子:画风奔放,有“画圣”之称。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2)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 5. 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补充: 1 为什么会出现盛唐气象?(原因)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2. 注意区分民族交往和对外交往两个概念。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属于民族交往。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交往。 第 4 课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图片(

8、P20 鉴真像; P21 玄奘像、玄奘西行图)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特点:频繁、密切、活跃 唐朝中外交流密切原因:( 1)唐朝国力强盛、世界地位高。(2)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 3)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会收到他国尊重; 对于现在社会来说,要主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增加对外交流,国家才会发展。 一、遣唐使(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者) 1. 来唐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 概况:最著名:阿倍仲麻吕;遣唐使包括留学生、留学僧。把唐朝的制度、文化、天文等带回国学习。 3. 作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促进中日交流。 二、 鉴真东渡日本(6 次,前五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唐朝时日

9、本叫做:东瀛 1. 到达日本时间:754 年。 (无归国) 2. 贡献: 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学、建筑等。促进中日交流。 3. 修建:唐招提寺(日本一级国宝) 三、玄奘西行印度(唐朝时印度叫做天竺) 精品文档 . 1. 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2. 西行原因:解决佛经中的疑难问题。 3. 概况:从长安出发,经过4 年到达天竺。学习的最高学府叫做:那烂陀寺。十多年后回国。 4. 贡献:带回大量佛经,进行翻译传播佛经; 成书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的研究价值) 鉴真与玄奘的共同点: (1)都促进了中外交流。 (2)都具有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持之

10、以恒的精神。 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图片( P24黄巢像;P25 后周时期五代十国形势图) 一、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 爆发原因:开元末年,唐玄宗任人唯亲,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2. 时间: 755 年爆发, 763 年被镇压。共8 年。 3. 经过: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叛乱。 河北出发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唐肃宗继位。) 4. 结果:在少数民族军队援助下,763 年被镇压。 5.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 形成

11、藩镇割据局面。 二、黄巢起义(加速唐朝灭亡) 1. 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2)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 3)天灾多,人民生活困苦。 2. 经过:黄巢率领起义军。特点:流动作战,转战南北。 3. 结果:被镇压,失败。 4. 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提示:唐朝无灭亡) 三、唐朝灭亡(618-907 年,共 289 年) 907 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唐朝被藩镇所灭)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 概况:( 1)五代(北方) :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2)十国(南方) :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加上北方的北汉。 2. 五代十国的特点: (1)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2)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尚武。 (3)北方战乱多,政权更替频繁。 (4)南方战乱少,经济有所发展。 3. 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