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586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六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4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计其数 头晕目眩 阴谋鬼计 身临其境 B、独出新裁 触景生情 长途跋涉 再接再励 C、震天撼地 实事求是 面容憔悴 焕然一新 D、五彩缤纷 含糊其词 穿流不息 艰苦奋斗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矜(jn)持 沐(m)浴春光 B. 虐(n)杀 不知所措(cu)C.赫(h)然 举世瞩(sh)目 D.铭(mn)记 万马齐喑(yn)3. 将诗作填入下列情境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电影无问西东描写了一个场景:抗日战争时期

2、,为了躲避战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被迫迁往云南成立西南联大。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西南联大师生耳边,他们不禁诵读古诗 ,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A.曹植的七步诗 B.于谦的石灰吟C.郑燮的竹石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B.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C. 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郑重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D.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5. 下列

3、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D.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惨。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亚圣”,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B.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被道家尊为前辈。C.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他的作品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D. 凡卡这篇课文是苏联作家契科

4、夫写的一篇小说,他的作品变色龙套中人。二、(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nuo yi(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和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ling ling li li( )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说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 7. 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汉字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匆匆”这个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时间来去无踪,无声无息,时间流逝的快。 B. 这个片断主要讲了时间流逝的痕迹。C.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朱自清,他著名的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为人民服务。D. 读了这个片段,让我们懂得:珍惜时间,奋发向上,积极努力。9.文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A.排比 B.拟人 C.比喻 D.夸张10.下列描写时间的句子有错误的一句是( )A.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C.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D. 花有从开日,人

6、无再少年。三、(6分,每小题2分)阅读我最好的老师一文,完成1113题。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

7、分吗?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

8、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

9、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11.“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的表面原因是( )A给的答案是错误的,错误的答案不能得分。B. 给的答案是正确的,正确的答案不能得分。C. 学生没有怀疑精神。D. 学生具有怀疑精神。12.从对待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变化上看,本文采用的手法是( )A. 先扬后抑。B. 欲扬先抑。C. 使读者难以忘怀这位老师。D.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观点。13.本文介绍怀特森老师的几件事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A. 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B. 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C.

10、怀特森老师时刻注意教给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毅力D. 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四、(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7题。【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4.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

11、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15.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涕泪:眼泪 B.却看:还看,回头看 C.漫:随便 D. 烽火:烟火16.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B.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C. “剑外忽传收蓟

12、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消息来得突然,诗人“涕泪”是因为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感叹时局,替花流泪,怨恨别离,替鸟害怕。17.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13、的手法。五、(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20题。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8.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19.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

14、,融入议论。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向是( ) A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向。B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C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D.作者直抒心境的一个词语是:白日斜。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第卷 (表述题 共80分)六、(10分)2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花的句子,你知道有哪些?请写出三句。(3分)22.结合语言环境填空。(3分)在学习中,语文老师常用杜甫的一句“_ _,下笔如有神”,勉励我们要博览群书;数学老师经常以“_ _,骄傲使人落后”,告诫我们不能骄傲。是啊!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我们怎么报答得了老师的恩情呢?我不禁感叹道:“谁言寸草心,_ _”。23. 在“难忘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