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576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课后题答案1-8单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复习课后题答案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1、草原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的胸怀。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课后练习:1、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内蒙古草原的空气清鲜,天空晴朗,天底下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翠色欲流。蒙古族同胞非常热情好客,他们住蒙古包,吃手抓羊肉和奶豆腐,喝奶茶,能歌善舞。)2、体会重点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2、。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作者将草原比作一幅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让人赏心悦目。)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牛马

3、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用拟人的手法更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襟带,就像彩虹,这样比喻形似且神似。)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

4、草原,翠色欲流,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描写离别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白杨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坚强。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2、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问题时,

5、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比喻边疆建设者,白杨在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戈壁茁壮成长,它那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4、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

6、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高大的白杨树”象征爸爸,“小树”象征孩子,“迎着风沙成长”指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5、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的关联词夸夸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建设祖国的叔叔们,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儿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们总是那么坚强,不动摇,不退缩。建筑工人从来就这么忙碌。哪儿需要他们,

7、他们就在哪儿住下。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飞沙走石,他们总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祖国大地上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1、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铺:铺开。 弄:逗弄。(诗句意思是: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铺”字,写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舒服的感觉;“弄”字,写出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情趣。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诗句意思是:怪不得没下

8、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顽皮、淘气。(诗句意思是: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答:牧童使我眼前浮现出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体会到牧童那种以地为床、自由自在的生活。舟过安仁使我看到两个孩子以伞做帆,借风前行的情景,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和聪明。清平乐.村居让我眼前浮现出江南的田园风光,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体会到田园的人情之美,生活之趣。6、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童年

9、.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是小英子。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1、说说骆驼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冬日下的骆驼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画面,给“我”留下了鲜明、美好的印象,这种印象是那么清晰,又那么朦胧,成为“我”我脑中永久的记忆。)2、重点句子的理解。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老师教给“我”的道理是做事要有耐心,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就会成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0、(这是“我”看骆驼咀嚼的画面。“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多投入啊,以至于自己与骆驼融为一体,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了。写出孩子好奇的表情,天真的神态,对骆驼的喜爱。)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暑去寒来,时间过得很快,虽然有的事物依旧,但童年已经过去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那段日子永远留在作者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童年的一切,并没有

11、走远,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8、童年的发现 班级 姓名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我发现的过程:先是梦中飞行,“我”产生了好奇;我找老师解答,老师给“我”解释,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我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并对这个疑问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2、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一语双关,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

12、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这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童年发现的看法。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我的理解: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新学说的创立都是经历过重重磨难和考验的,如科学家布鲁诺发现了新天文学说,为当时教会所不能容忍,最后他为坚持真理而被迫害致死。)3、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菲奥多罗夫是个天真可爱、充满求知欲、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他常做飞行的梦就认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我觉得他很天真可爱。梦中飞行让他产生了好奇,找老师解答,我觉得他充满求知欲。他想知道人是怎么来得,看鱼、画地图,不断观察和探索,我觉得他善于探究和想象。

13、)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0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1、参考注释,理解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很。 聪惠:聪明。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拜见。 乃:就,于是。翻译: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摆放,摆设。翻译: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孔

14、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 禽:鸟。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但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反映出杨氏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11晏子使楚 1、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

15、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读读晏子的话,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答: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的回答: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晏子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楚王要晏子钻狗洞就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楚王当然不敢承认,所以只好打开城门。)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