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97416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培训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面向学分制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运行分析 东华大学 刘晓强L 2005.11.19,2,学分制,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 它以选课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选教制在教师中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以计划指导下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教育改革,许多高校正从以专业为单位的学年制的管理模式,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分制。,3,东华大学学分制,东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校各类学生总数2万多人。专业分布在理、工、文、管、艺术等各个学科门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志趣、能力和学

2、习目标差异非常大。 2002级起开始了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践,将理论教学分为三类: 通识教育基础:数理、外语、计算机、人文 学科基础 专业与专业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之一成为最早的试点课程。,4,课程资源:大量课程是选课制的基础,如何确立新的教学体系、课程? 教师资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要保证课程的开出,每个教师都要成为多面手,适应课程的随机调整。 时间资源:全校大量选修课程的开出,公选课时间受到冲击。 实验室资源:大量课程需要实验室资源和实验辅导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面临挑战,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四个大类共约20门课程和1门综合计算机应用实践课,总计约

3、45个学分,包括1个实践学分 。,7,2002级课程体系内容,8,课程体系运行,教学质量:竞争开课、教学评价。每周答疑、教学服务 器,公布教师电话和Email等。,选课指导:发布课程信 息和选课建议、专业导师指 导、任课教师宣传、选课指 导信箱等指导学生制订学习 计划。,目标:以学分制为基础实施目标管理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设定总体学分 要要求:7(课程)+1(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每天12小时排课、学期滚动排课、按需调节课程,遵循“随机录取,专业需求优先”的原则调节学生选课。,9,课程体系的运行情况调查,学生选修学分总数分布 在24%学生没有完成选修目标学分的情况下,2002级学生2年内

4、平均选修学分8.45,最高18分,远超过平均学分要求。,10,课程体系的运行情况调查,学生选修课程分布 2002级在两年半内平均每人选修4.4门课程,2002 级在一年半内平均每人选修4.2门课程。,11,学生选课调查表,入学前计算机知识情况,12,计算机文化基础选课意向,学生选课调查表,13,计算机系列课总体选课意向,学生选课调查表,14,学生选课调查表,选课首要影响因素,15,学生选课调查表,意见和建议 总体满意。 主要建议: 1)增加开课班次,尤其是工具类课程; 2)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3)与学院开设的后续计算机课的衔接问题。,16,课程体系分析,教学内容基本覆盖: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5、: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版)、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CFC2004) 2005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所建议的教学内容。 与CFC2004中所倡导的通过模块组合方式构建面向理工、文管不同学科方向的课程建设的思想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我们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已经建立和实施了更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实现知识结构的构建。,17,课程体系改进的方向,“从应用入手设计课程体系”开设课程 目前课程体系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题设计课程体系”。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模块化开课,

6、增加了灵活性,但不分专业方向统一的教学要求对满足某些专业方向的知识需求支持不够。正如CFC2004所倡导的“从应用入手设计课程体系”,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计划试点开设面向专业方向的定制课程,根据相关学院建议,开设可以替换学分目标管理的开放课程. 根据课程体系运行情况分析,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需要调整。,18,师资分析,每年近万人次选课,由于需要在两个校区同时开课,还需开出各种特色班,实际每学年需开课超过100班次。 每年3000多人次的一周综合实验。 由于实施自由选课,预期的班额与学生实际选课存在差异,一方面有些班不能足额开出,另一方面需要动态增减课程和班次。,这对教师数量和质量都

7、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师资分析,教师数量的基本保障。 每个教师都必须熟练讲授至少3门课程,能根据需要及时调度。 为跟踪计算机新技术,课程的更新周期短,教师要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各环节的教学改革。 学分制引入了教师竞争机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学生通过网上选课平台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经历、教学奖励和科研情况、学生评优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自由选择,并且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师进行评价,这些都给教师以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20,学生选课趋势分析,从总体看学生学习计划比较合理。 学习自主性较强 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比较高。 学生选课时也存在以下倾向: 避重

8、就轻:选修难度低的课程,容易获得学分。(系统开发类选修率低)。 多选课,提升总学分绩点。选择多门相对简单的课程,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升平均学分绩点。 尽快完成学分(选课集中在前2、3个学期)。,21,学生选课趋势分析,这些倾向已经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有些学生盲目集中选课,影响学习效果,有些中途退课。 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 目标管理是否可再细些? 调整学分设置 加强考试管理等方式减小课程之间的评分差异 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加强选课指导来引导学生合理选课。,22,结束语,东华大学面向学分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已经在2002和2003两届学生中周期运行,较好地满

9、足了学分制教学管理需要,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课程资源, 教材5本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精品课程4门 2人获得教学竞赛奖 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高,23,结束语,学校各级领导、一线教师明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规划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需要更深入、细致的层次化、模块化、面向专业应用方向的课程建设和实践。 虽然学分制管理倡导的“大基础,宽口径”客观地提出压缩学分、减少课时的要求,但“计算机大类”课程的基本学分要求和教学时数必须保障。 从教学组织上,保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独立性,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于基础教学研究工作,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选课指导是搞好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面向学分制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运行分析 东华大学 刘晓强 L 2005.11.19,Thanks! Ques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