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7334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茶园基地国际化标准: 一、基地的环境 所选定的有机茶基地必须符合生产有机(天然)食品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生物多样性的边远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的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的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配有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要求 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源,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天然)食品的水质标准。 3、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

2、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或农药的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土壤标准。 4、茶树品种要求 最主要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的茶园作为基地。若是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种苗可选用本省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有:上梅州、大面白、赣茶1号、宁洲2号、九曲783; 邻省的新品种的有: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等,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 二、基地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 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特别是上风口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

3、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于茶树良种生长的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m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 2、行道树和遮荫树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和遮荫树。茶园中的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荫树,但不宜种得过密。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树种。 3、梯壁护理 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种植绿肥,培肥

4、土壤 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的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 5、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的于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可在10

5、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 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 (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 (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 (3)商品肥料。

6、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 四、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 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基肥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

7、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齐头山属

8、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 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的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裕安区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

9、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 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裕安区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

10、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 气温 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光照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

11、,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土壤深厚达1.5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