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37973 上传时间:2016-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孔雀常见病害的治疗 一、扫把式烂尾大多从尾巴梢的中部开始溃烂,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膜质完全烂掉,只剩尾骨,看起来似扫把状,尾鳍两侧发病晚于中部,有时背鳍也会发病,晚期可从尾鳍蔓延至尾柄。此病发展极为迅速,如治疗稍晚即会死亡。治疗用海宝牌“鱼勇”,按照说明下药,严禁过量,早期病症治愈率很高,晚期则基本无效。二、松鳞病以前孔雀患此病都是诊断为绝症的,最近治疗成功两例。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病特征是鳞片竖起呈松开状,病鱼不会马上死掉,但患病面积会渐渐扩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药物使用日本黄粉,计量加大到说明的 3 倍,并加海盐(作用是消肿),结合打氧,治疗期约 20 天左

2、右。治疗应在发病早期,全身松鳞后若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没有食欲,则不可治。三、烫尾孔雀尾梢部出现似被烫过的红褐色边缘或斑点,次日或几日后红边渐渐消失,原红色部分腐烂掉了,之后还会在新的尾梢上再次出现红边,并每次都有增大。患此病鱼只短时间内不致死,但鱼只尾部出现下垂、摆动异常、食欲减退、不追鱼,后来还可以发展到身上,出现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则病重死亡。此病常见,并在成年(尾大)的雄鱼和燕尾的雌鱼间易于传播。治疗使用日本黄粉,治疗期要 20 多天,若鱼只一半以上的尾梢都有红边,则要每日使用“鱼勇”药液直接患处涂抹一次,涂完之后再放入黄粉水体中饲养,效果很好。对于鱼龄超老的雄鱼则很难治愈

3、。我用此方法已治愈多例烫尾病。以前看到过用海盐治疗此病的说法,经试验感觉基本无效。四、突眼病突眼病也是较难治疗的疾病,鱼只不会很快死亡,但大大影响观赏效果,我采用和治疗立鳞病相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五、棉口病我的做法是用大量黄粉药浴,并加粗盐,打氧,在二三天内应可治愈。(表)六、缩尾与针尾病看到近期论坛上询问针尾的较多,在此一并回答了:现象:孔雀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严重时缩成一锥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病因: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易感鱼龄:10 日龄内的鱼苗、一二个月大小的分缸鱼。成鱼较

4、少感染。治疗:用海宝牌水霉净,按照说明下药。或用海盐治疗,全缸泼洒饱和盐水(每升饲养水加一毫升饱和盐水。提高水温到 2830 度。如有必要还可以下黄粉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需要补充的是,除了水霉感染,还有几种细菌感染也可造成夹尾: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1、粘连:尾部夹角缩小,摆动异常,整个尾巴似被涂上了一层浆糊然后晾干的样子,除了打不开,还变得较“硬”,部分鱼很快趋于衰竭,出现头向上尾向下竖立水中、缓慢下沉的状态,这是一种细菌病,应使用治疗细菌病的药物治疗。2、尾鳍边缘溶化:尾鳍边缘似被开水烫过、溶解、边缘膨起松开,呈乳白色,患该病的孔雀也会出现夹尾和轻微的摇动身体,容易和水霉病混淆,不同的是摇动的程度轻许多。此病也应使用细菌药治疗。3、混合感染:是指细菌病和水霉病混合感染,此时仅按照治疗水霉病的方法治疗,不见效果,甚至还会更加严重,所以正确诊断也很重要,混合感染可采用混合药物治疗。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