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96977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总论培训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 剂 学,主讲教师 陈华圣,绪 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方:既有医方、药方、处方的含义, 又有规定、规矩之意。 “以规成圆,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剂:“剂”,古文通齐,有整齐、整合、 排列之义,还有调配、调和之意。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可见, 方指药方、处方,剂指调配、调和,方剂的原意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方剂学的涵义:,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的性质:方剂学是中

2、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医药、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基础课与中医临床课之间的桥梁,学好方剂学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和研究方剂学奠定基础。,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方剂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之后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辨证是论治的基础,运用方剂或组方用药是论治的主要环节,方剂的组成与运用正确与否,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因此,每一位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必须牢记一定数量的方剂。,方 剂,是指单个的、具体方剂。,方剂学,是对

3、众多具体方剂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的系统理论、规律性内容。,方剂与方剂学的关系:,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 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准备练习本, 用于记笔记和做作业。,总 论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的发展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方书,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仅从晋、唐至今已多达1950种,至于与方剂有关的医籍就更多。方剂学正是通过这些书籍的相继问世,反映着这门学科不断发展的轨迹,了解方剂学发展的概要过程,熟悉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书的特点及其价值,对于学好方剂学这门主要课程并对今后的继续深入学习和研

4、究、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兹以历史发展的前后为序,略述方剂学发展的简史。,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万物 迄今通过考古获得的最早的复方文献资料。 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是战国晚期的作品,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方剂临床运用 已初具规模,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甜酒)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

5、之以味”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 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方书之祖”,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 东晋葛洪 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小品方小品方辑录笺注 刘涓子鬼遗方为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简、便、廉、效,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

6、美容方外台秘要王焘 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五、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的全面发展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天下高手医,各以行效秘方进,下太医局试验”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此书由裴宗元、陈师文等校订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2.方书由博返约博:量大而博。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王怀隐等) 圣济总录(赵佶)约:简要而约。小型方书普济本事方(许叔微)济生方(严用和),3.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妇人良方大全(陈自明)4.方论专著产生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成无已) 开方论之先河北宋医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亦收录有单

7、方3000余个 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相继产生,为方剂学增添了新内容。代表人物为金元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宣明论方,著名方剂如益元散、防风通圣散、芍药汤;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著名方剂如三圣散;补土派的李东垣,著有脾胃论,著名方剂如补中益气汤;滋阴派的朱丹溪,著有丹溪心法,代表方剂如大补阴丸、虎潜丸等。,六、明清时期 方药共荣、由博返约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 我国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著,层出不穷医方考明吴昆:第一部方论专著医方集解清汪昂 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等,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

8、血病证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 (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汪昂)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七、近现代时期 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11个分册,共1 800万字,载方量多达96 592首。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证候千差万别,治法千变万化。 治则,是有关治疗学规律的高度理论概括。它是在

9、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总原则。,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治则 :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治法 :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方法。,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如脏腑治法、六经治法、卫气营血治法、三焦治法等,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医宗金鉴凡例:“方者一定之法, 法者不定之方也。”,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

10、在长期临床积累了方药运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剂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方以药成”,“先有方、后有法” 治法是后于方药形成的理论“方从法出” 方以法为指导(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法随证立” 法以证为依据“从方见法、以方验法” 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以法统方包括: 以法组方 以法遣方 以法类方 以法释方,第三节 常用治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1、,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汗 法,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吐 法,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下 法,1、定义: 通过泻下

12、、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 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3、分类: 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 分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和 法,1、定义: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 对于和解,金成无己认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

13、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至于“调和”之法,清代医家戴天章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广温疫论,和法常用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温 法,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2、适应病症: 里寒证,寒从中生 外寒直中,寒邪之来源及治法: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 内生之寒,温必兼补。,3、分类: 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清 法,1、定义: 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里热证 火证 热毒证 虚热证,3、常用分类,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14、 清虚热,消 法,1、定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 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等。,消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 消法与下法虽同是治疗内蓄有形实邪的方法,但在适应病证上有所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症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而且是可以从下窍而出者。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属渐积形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痰核瘰疬等,不可能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3、常用分类: (1)治

15、宜缓图,难以速效。 (2)常与补法、下法、温法、清法等结合 运用。,补 法,1、定义: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2、适应病证: (1)虚证。 (2)正虚感邪。,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八法运用要求: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 二、病证分类法。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五、综合分类法。,1.按主治分类,病证: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兰台轨范等。 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张氏医通等。 脏腑:

16、备急千金要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 便于按病证索方,但内容重复较多。,2.按组成分类:,“七方”说:始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重)。至伤寒明理论才明确提出。 最早的方剂分类法,蕴含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方制方的思想,但临床价值不大。 祖方(主方):祖剂、张氏医通等。 创立类方研究方法,便于寻宗究祖,溯流追源,但有时始末欠清。,3.按功用(治法)分类:,“十剂”说: 宣瓜蒂散(涌吐、宣郁之剂,升而上也) 通八正散、芍药汤等(通淋、行滞之剂,流通之意) 补四君子汤、四物汤等(补益之剂) 泄大承气汤(泻下之剂) 轻桑菊饮(解表之剂,轻可去实,轻而扬之),重珍珠母丸、磁朱丸(重镇安神之剂) 滑麻子仁丸(润肠通便之剂) 涩牡蛎散(固涩之剂)燥平胃散、黄连解毒汤(燥湿、苦燥之剂)湿增液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