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6977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298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8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8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8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8页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件(2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Errors Theory and Foundation of Surveying Adjustment,2,课程结构,Ch1,Ch2,Ch3,Ch8,Ch5,Ch6,Ch7,Ch9,Ch10,Ch4,3,Ch1 绪论,教材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4,Ch1 绪论,怎样学好测量平差,预习、复习加习题练习,独立思考并推导公式,平差思想和解题思路,高数 线代 概率,习题练习,公式推导,数学基础,习题练习,公式推导,平差思想,平差思想,数学基础,5,Ch1 绪论,为什么要学测量平差? 1. 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照错目标 读错数

2、 如何避免错误或及时发现错误? 解决方法:增加多余观测。 2. 有多余观测,如何消除不符,求出最优值?,6,Ch1 绪论,测量平差的任务和意义 任务 1)消除不符值,寻求未知参数的最佳估值; 2)评定结果的精度。 意义 所有观测数据只有通过平差才能使用,即测量平差是测绘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和灵魂。,7,Ch1 绪论,测量平差的作用和地位 1)解决测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最佳估值。 2)是测绘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对仪器操作和基本测量方法的主要补充。 3)其核心知识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如大地测量、GPS测量原理、变形监测等。 4)是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是硕士和博士

3、阶段的重要课程。,8,Ch1 绪论,课程结构 参见目录,9,Ch1 绪论,基本概念 误差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测量所得的结果称为观测值。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通常称真误差,简称误差。 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测量数据调整的意思。其定义是,依据某种最优化准则,由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测量数据,求定未知量的最佳估值及精度的理论和方法。,10,1.1 观测误差,一、误差来源 测量仪器:仪器精密度;仪器轴线关系引起。 观测者:操作水平,工作态度,使用习惯。 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11,1.1 观测误差,二、误差分类 偶然误差 在相同误差在大

4、小和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 系统误差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粗差 即错误,12,1.1 观测误差,13,1.2 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带有误差的观测值 经典测量平差:只含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 近代测量平差:观测值除了含有偶然误差,还含有系统误差或粗差,或两种兼有。 平差问题的解决思路:,14,1.3 测量平差简史及发展,1794年,C.F. Gau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法 1806年,A.M. Legendre从代数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法 1809年,Gauss在天体运动的理论一文中发表,称为Gauss- Legendre方法 1912年,A.A. Mar

5、kov,对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了证明,形成数学模型(函数模型+随机模型) 近代发展 现在的国内相关专家,15,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本书主要为经典测量平差内容,即只讨论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 (1)偶然误差理论。偶然误差特性,传播;精度指标及估计;权。 (2)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最小二乘原理。 (3)测量平差的基础方法。条件平差,附有未知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平差计算模型及精度评定公式,各种平差方法的概括及联系。 (4)测量平差中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16,本章结束!,17,Ch2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18,2.1偶然误差的规律性,基本假设:系统误差已消

6、除,粗差不存在,即观测误差仅为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单个误差在误差大小及符号上没有明显的规律,表现出随机性,称为偶然误差。但对大量误差进行统计具有明显的规律。 寻找偶然误差之规律性的方法(统计分析): 1、统计表 2、直方图 3、误差分布,19,统计表,例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应为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算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20,所有面积之和=k1/n+k2/n+.=1,直方图,2.1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1,偶然误差的特性 由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偶然误差具有下列特性: 1、有界性:在一定的观

7、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即超过一定限值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2、聚中性:绝对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抵偿性: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即,2.1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例2: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421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每个三角形内角之和应等于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180度,计算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0.2秒进行统计。,23,0.475,提示:观测值定了其分布也就确定了,因此一组观测值对应相同的分布。不同的观测序列,分布不同。但其极限分布均是正态分布。,图

8、1,图2,24,当偶然误差的个数 时,偶然误差出现的频率就趋于稳定。此时,若把偶然误差区间的间隔无限缩小,则直方图将分别变为如图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2.2正态分布,25,由概率论知,该曲线是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曲线。高斯在研究误差理论时最先使用了这一分布,所以正态分布又称为高斯分布。测量上通常将正态分布作为偶然误差的理论分布。或者说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式中: 和 为参数。,2.2正态分布,26,由密度函数 知,偶然误差 为正态随机变量。所以又称偶然误差为随机误差。 下面来看参数 和 是什么。 对正态随机变量 求数学期望:,2.2正态分布,27,作变量代换,令 得 因,2.2

9、正态分布,28,2.2正态分布,所以 再求 的方差 。 同样作变量代换,可得:,29,由以上推导知,参数 和 分别是随机误差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它们确定了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 由 知,随机误差 的数学期望等于零。 由正态分布知,正态分布曲线具有两个拐点,这两个拐点在横轴上的坐标为 方差的几何意义是:方差是正态分布曲线的拐点横坐标。,2.2正态分布,30,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大小。 1、精度: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可利用方差协方差阵描述。 2、准确度:描述系统误差,可用观测值的真值与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之差来描述,即: 3、精确度

10、:是精度和准确度的合成,描述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集成,精确度可用观测值的均方误差来描述,即: 当 ,即观测值中不存在系统误差和粗差时,亦即观测值中只存在偶然误差时,均方误差就等于方差,此时精确度就是精度。,31,精度、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形象描述,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精度,准确度,精确度,32,4、衡量精度的指标 精度虽然可以通过直方图或分布曲线的形状来描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麻烦,且不能用一个数字来衡量其高低。为此,人们希望通过一个数字来偶然误差的离散程度。能反映偶然误差的离散程度的数字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这样的数字很多,比如: 4.1、方差和中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

11、观测误差 ,则其方差定义为:,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33,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定义为中误差,即 在实际工作中,n总是有限的,由有限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只能求得方差和中误差的估值: 和,34,4.2、平均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观测误差 ,则其平均误差由 之绝对的数学期望定义,即: 因为 所以,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35,由上式知,不同的 ,对应着不同的 ,于是就对应着不同的误差分布曲线。所以平均误差 也可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既可通过以上等量关系来计算平均误差的估值: 也可由下式计算之:,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36,4.3、或然

12、误差 当观测误差出现在 之间的概率等于二分之一时,称 为或然误差(如图),即 令 ,则有 由概率积分表可查得,当概率为二分之一时,积分限为0.6745,于是可得中误差与或然误差的理论关系:,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37,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中误差、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都可以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但由于 当n不大时,中误差比平均误差更能反映大误差的影响 中误差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分布曲线的拐点坐标) 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都与中误差存在理论关系 所以,世界上各国都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我国也统一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38,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4.4、极限误差 由中误

13、差的定义知,中误差是一组同精度观测误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的极限。既然是平均值,就会有的观测误差的绝对值比中误差大,有的观测误差的绝对值比中误差小。那么,绝对值比中误差小的观测误差出现的概率是多少?绝对值比中误差大的观测误差出现的概率又是多少呢?由下图,通过积分,39,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可得观测误差 出现在给定区间 内的概率为:,作变量代换,得k=1,2,3时的概率分别为:,上式表明:绝对值大于中误差的观测误差出现的概率为31.7%;绝对值大于二倍中误差的观测误差出现的概率为4.5%;绝对值大于三倍中误差的观测误差出现的概率仅为0.3%。即观测误差的绝对值一般不会大于三倍中误差。因

14、此,实际工作中通常以三倍中误差作为观测误差的极限,并称为极限误差,用 表示。,40,4.5、相对误差 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本身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常用表示 。,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41,本章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42,2、一个事实 不论观测条件如何,观测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3、基本假设 在本课程中,我们假设观测误差为偶然误差,即不含系统误差和粗差。换句话说,我们假设观测误差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 4、统计规律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即超过一定限值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绝对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绝对值相

15、等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本章小结,43,本章结束!,44,Ch3协方差传播律及权,45,3.1观测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中误差可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得到的观测值往往是由多个观测值所构成的观测向量。 因此,需要引入观测向量矩阵和方差协方差矩阵。 一、协方差 对于变量X、Y,其协方差为:,46,3.1观测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二、协方差阵 设有n维观测向量为 则其方差协方差阵定义为: 特点:对称;正定;互不相关时为对角矩阵,对角线元素相等时,为等精度观测。,47,3.1观测向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三、互协方差阵 设有两组观

16、测向量为, n维的X,r维的Y。则,它们的互协方差阵为:,思考:若求DZZ?,48,3.2协方差传播律,1、协方差传播律的作用 计算观测向量函数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从而评定观测向量函数的精度。 2、预备公式 当随机变量 两两独立时,有,49,3.2协方差传播律,3、观测向量线性函数的方差 设观测向量X及其期望和方差为: 观测向量线性函数为 式中: 为常数。,50,3.2协方差传播律,Z的期望为 Z的方差为 即 展开成纯量形式:,51,例题1 例题2 例题3,52,3.2协方差传播律,4、多个观测向量线性函数的协方差阵 若观测向量的多个线性函数为 则令,53,3.2协方差传播律,于是,观测向量的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