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5841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综合行业关键知识04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精品(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种植行业知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电话: 传真: 农业种植行业知识 建立日期:2010年08月31日修改日期:2010年08月31日 编制:行业及咨询实施部第48页/共48页目 录1、行业基本知识31.1农业种植业31.2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31.3中国种植业的发展趋势72 、 行业生产特点92.1农业种植行业的主要特点92.2主要作物的栽培与生产特点102.2.1稻谷102.2.2玉米132.2.3小麦142.2.4大豆162.2.5经济作物192.2.6种子生产203、 关键需求分析274、行业管理实践284.1 种植业ERP解决方案284.1.1 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294.

2、1.2 销售业务流程304.1.3采购业务流程314.1.4库存/存货管理流程334.1.5 种植组织334.1.6 自然条件344.1.7种植作物354.1.8种植作业计划364.1.9田间作业管理384.1.10种植资源管理394.1.11种植成本414.1.12种植质量424.1.13种植绩效425、管理关键指标KPI44a)亩产量指标44b)亩产成本44c)粮食品质44d)病虫害防治44e)耕地地力测评45f)土地、水源保护45g)天灾预警及防护451、 行业基本知识1.1 农业种植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食物,按照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人类只有从食

3、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和繁衍后代。而历史上的饥荒和当今世界部分地区的缺粮危机,则从反面说明了生产食物的重要性。它的不足势必导致社会动乱,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在人类尚不能用化学方法合成比农产品更为廉价优质的全部营养物质以前,农业作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食物生产行业的职能,将不可能被别的行业所取代。民以食为天,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食物占有最重要地位,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作物种植行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性演变;年是启动和突破阶段,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性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年是全面探索阶段,由于农业投入减少,双轨制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影响,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度出现滑坡;年是调整和深化阶段,中央政府采取加大农业投入、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等措施,改变了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下滑的局面;年至今是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农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地区的规模种植企业已经逐渐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5、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6、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社会化。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

7、、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1.2 中国农业种植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

8、”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种植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连续多年产量递增,2009年2月2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产5.4%。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棉花产量达到750万吨,油料产量2950万吨,增产14

9、.8%,糖料产量1.3亿吨,增产6.7%,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

10、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的面积达到49%。 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入世以来,园艺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蔬菜、苹果汁、橘瓣罐头、食用菌、番茄酱等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这些年来,通过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种植业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是优良品种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四大粮食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抗虫棉推广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70%;“双高”甘蔗、“双低”油菜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二是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高效施肥、高效施药和农田节水等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不

11、仅有力地促进了节本增效,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高效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已达到6.4亿亩,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三是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通过不断完善例行监测、动态管理、产品认证和质量可追溯制度,蔬菜、水果、茶叶等食用园艺产品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 种植业功能日益拓展。一方面,种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保障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种植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现。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种植业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尽管中国种植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处

12、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变阶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资源约束日益趋紧。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种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耕地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和质量下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呈逐年减少趋势。现有耕地2/3为中低产田,存在养分失衡、肥效下降、退化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利用率不高。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常年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淮河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近2/3,拥有水资源量却不

13、足全国的1/5。与此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公斤,每亩每毫米降水生产粮食0.5公斤,均仅为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 农业灾害威胁加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发生,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呈加重趋势。气象灾害方面,常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亿多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成灾率50%左右,因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损失粮食 1000亿斤左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元。据农业部统计,2004年中国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10亿斤,2005年达到690亿斤,2006年增加到894亿斤,06年1-9月份就达到890亿斤,同比增加163亿

14、斤,因灾损失粮食呈逐年加重趋势。病虫害方面,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50亿亩 (次),如不进行有效防治,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尽管近年来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力度,但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粮食仍达500亿斤以上。随着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快,灾害发生形势将更加严峻,加之我国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0%,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近年来,随着轻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

15、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次是种植业生产的兼业化趋势明显。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不断增加,出现了部分务工农民同时兼营农业的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这部分农民往往经营比较粗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科技进步亟待加快。在资源日趋紧张、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比发达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后、产中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其次是转化应用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