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5171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农业建设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奥运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刘竹(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100193)绿色奥运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刘竹(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100193)摘要:本研究介绍了在建设绿色奥运背景下,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况,指出发展具有多更能性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建设绿色奥运乃至建设绿色都市的可行措施,同时利用景观特征评价,对北京都市现代农业进行了景观分区,为建设绿色奥运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 景观生态学 景观分类 一、绿色奥运与都市现代农业的研究背景首都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绿色奥运是本次奥运会的主题之一,“绿色奥运”不光

2、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北京绿色奥运的宗旨是:为奥运会提供一座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优美、节约能源和资源、市民具有良好环境道德意识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 建设北京绿色奥运,即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受奥运会应直接影响的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具有生产、生活和视觉美观感受的多功能农业景观显得尤其重要了,而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则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源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

3、ity Countryside)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它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还可以为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点体现在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经济功能。都市拥有广泛的消费市场,农业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即使不能完全满足市民食品需求,也可以起到补充调控作用,特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保证城市供给安全而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生态功能。农田作为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有利于维系都市生态系统和

4、景观的多样性。如水稻田既是耕地又是湿地,能有效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三是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不但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是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和都市农业科研、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基地。总之都市农业应把充分发挥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寓于经济功能之中,把保护和宣传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提高都市农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北京市的农业现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北京市的农业产业伴随着祖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总体上正向着好的积极的方面进步,农业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同时以距离市区远近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的农业发展圈层,农业产业持续增收,并且逐渐体现出休闲娱乐

5、等多功能性,但北京市的农业近年来随着京郊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小城镇,用水量大量增加,使原本就很紧张的水资源显得更加紧张;尚不完善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导致垃圾污染地下水源;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随处排放,加剧了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由于郊区农村城镇化,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特征的变化,如暖室大棚种蔬菜造成的大气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水污染等。以上的种种不足需要我们在研究北京市农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同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一种合理的都市农业建设模式,建设具有生态、生活

6、、经济和文化效益的多功能农业景观。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景观特征分区与分类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产业为基础,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生产力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和运行体系。在北京市发展现代多功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它的发展不但顺应宏观经济发展的现实,而且捕捉到了北京这样国际大都市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北京农业今后发展的要求和挑战。在北京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背景下,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农业的建设进行指导、评价并给出建设的意见。农田景观特征评价作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方法,可以为北京都市 农业的建设较好的提供描述、评价和指导。农

7、田景观不仅包括狭义的农田和草地,还包括聚落、道路、河道、林地等景观要素。在都市型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大背景下,国民跟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及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农田多功能景观建设,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也需要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农田景观特征评价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技术。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利用基于3S技术的景观特征评价对北京都市现代农业进行景观特征描述,建立景观分类和功能区划分,并建立适合于北京都市现代农业的景观特征评价体系,最后利用景观特征评价方法和3S技术评价北京的都市农业建设,用参与式方法对公众喜欢进行总结,给予决策者以政策上的反馈和指导。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利用2006年北京市1:10000的土地

8、利用数据,在ArcGIS环境下选择四大项重要因子进行分级分类:气候分区、地形、地质、地貌,通过GIS和影像解译等技术,对北京市空间数据进行判读、解译、编码、叠加和整合,初始分类的主要指标,一是地貌形态及其界线;二是地表覆被状况,包括植被和土地利用等。研究北京市农田景观特征类型与布局,形成初步的景观特征(分类和区域)图,在研究与整理了北京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与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综合社会经济等其它信息后形成农田景观特征类型,获得农田景观特征布局,并可形成正式的景观特征分类图和布局图。 图1 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农田景观分区图2 北京都市现代农业景观特征分区特征评价要综合考虑景观类型和区域以下四个因素:现有

9、特征的保存与维持;通过新要素和特质的引进,或通过现有要素和特质的不同管理方式来提升现有特征;创造新特征,或加速向新特征的转变;上述三种选择的结合,尤其强调加入了发展变化的重构性措施。在对各景观类型或区域做出判断时,注意要搞清并解释所要采用判断方法的原因,还要说明由谁来做出判断及各利益相关方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做出判断的方法要根据北京市农田景观特征类型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判断的方法可以在景观指向方法,景观战略方法,景观附加身份方法,景观能力研究方法这四种方法中选择。景观特征判断结论可指导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政策指向方略。本研究选用以上景观特征判断方法,得出北京市农田景观特征判断结论,可以

10、作为今后北京市农田景观建设在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中应采取战略取向和技术标准的依据。土地利用变化都市现代农业景观格局都市现代农业景观功能评价生态效益(植被覆盖结构和多样性)美学效益(乡村景观美感度评价)社会经济效益(农户经济状况)环境胁迫与经济驱动农户调查景观指数植被调查评价要素GIS技术人为因素 图3 景观评价技术路线根据ArcGIS环境下的北京都市现代农业景观特征分类,可以看得北京目前的都市现代农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把北京市划为5个农业发展圈:城市发展圈:由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组成。重点发展以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居室美化及农产品展示交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

11、农业和会展农业。近郊农业发展圈:由六环路以内城乡结合地区组成。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和精品农业。平原农业发展圈:由远郊平原地区及浅山区组成。重点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农业。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由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组成。加强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发展以惟一性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图4 北京农业功能分区,根据 张凤荣(2007)本次研究的分类与分区结果,更进一步体现了五个圈层的划分,表明了北京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在绿色奥运的背景下已经初具成效,分类与评价分析的结果说明,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具备生态

12、保障能力,发挥农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实行园艺化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型生产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鼓励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促进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的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仍然应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结论与展望结合08年绿色奥运的伟大契机, 北京农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市区域功能定位, 实现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 区域主导产业正在形成, 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加强, 有效改善了首都生态环境, 农业开始向二、三

13、产业延伸, 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正在成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有多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北京市依托都市的辐射, 按照都市的需求, 运用现代化手段, 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系统”,进一步提高郊区农业的生产功能, 开发和保护郊区农业的生态功能, 加快拓展郊区农业的生活功能, 再经过510 年的努力, 将可以形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参考文献1 肖笃宁, 赵羿. 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C.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 李振鹏, 刘黎明, 谢花林. 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

14、家疃村为例. 资源科学. 2005, 27(2).3 傅伯杰. 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 1995, 15(2)、113-120.4 王磊荣. 我国农村土地破碎现状与均田制传统探析. 农村经济. 2004, 9、30-32.5 傅伯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12(2)、112-118.6 王仰麟. 论景观生态学在观光农业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 1998, 53(增)、21-27.7 刘黎明. 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 2001, 13(1)、52-55.8 刘黎明, 李振鹏, 张虹波.

15、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生态环境. 2004,13(3)、 445-448.9 肖笃宁, 钟林生. 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J.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2): 21722110 张凤荣. 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11 Naveh, Z.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iplication. Second Edition. 1993, Springerverlag , New York.12 Turner, M.G.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of pattern on process. 1989. A nural Review of Ecological Systems. 20、171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