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4844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郑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公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前 言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社会生产、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五”以来,郑州市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量迅速增长;公路等级、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不断提高;公路运输事业协调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为省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对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大局意义重大。根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可持续发

2、展的郑州市公路网规划,结合郑州市交通行业的实际情况,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研究我市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思路,用新的发展理念编制了郑州市公路交通“十一五”规划,作为指导和组织“十一五”时期郑州市综合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 总体规划与战略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改革、质量、廉政、安全、稳定”作为“十一五”期间交通工作的主旋律,紧紧围绕加强交通行政能力,创新发展理念,加快交通发展,深化交通改革,强化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文明,努力实现我市交通发展和改

3、革的新突破。第二节 基本原则根据交通发展的预测,立足于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郑州市在中部崛起的龙头作用,为把郑州建成具有强大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市交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发展与环境、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的关系; 二、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郑州市所处的区位优势,站在“大郑州”、“大交通”、“全国公路枢纽”的地位,对郑州交通进行系统规划,把郑州交通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坚持适度超前、普及与提高并重原则;四、一次规划,分布实施;五、坚持系统规划、持续发

4、展原则;六、坚持“抓两头、保中间”的建设方针,正确处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系,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相互协调的公路网络;七、坚持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系和机制,加快交通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三节 总体规划目标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建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公路网由当前的弱可持续发展转为基本可持续发展;改善公路网现有状况,提高路网密度、技术等级及整体服务水平,提高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等级结构配置趋于合理;完善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到2010年,郑州市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双十字”交通快速

5、通道网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和人口密集的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完善村村通道路网络;调整运输结构,增强道路运输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输科技含量和网络化建设,提高运输客车高档化比例,运输货车专业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提升,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运输市场体系的统一、开放、有序;加快郑州公路主枢纽场站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郑州公路主枢纽场站建设,使郑州成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中心;继续深化养护体制和道路运输站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公路“建、管、养”机制和市场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化站场投资模式。第二章 公路运输现状及综合评价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郑州,位于河南省北部黄

6、河南岸,东临开封,西靠洛阳,北接新乡,南连许昌,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分3458之间,区域东西宽约143公里,南北长约78公里。郑州作为中原地区公路网中心,承东接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物资集散中心和能源、信息等交流和交换的重要战略节点。京广与陇海铁路、连霍高速与京珠高速、G107(京深线)与G310(连天线)交汇于此,加之纵横密布的省道、地方道路、城市出口路以及环城快速道路,构成了郑州四通八达、干支交错的环线加放射型公路网的合理布局。郑州市辖五市(荥阳、新密、新郑、巩义、登封)一县(中牟)六区(金水、二七、中原

7、、管城、惠济、上街),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212.4平方公里,人口697.7万。郑州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非农业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郑州位于伏牛山脉向黄淮平原过度地带,整个地区东低西高,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气候特点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降雨量640毫米,全年无霜期大致2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2300小时左右。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一、土地矿产资源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其中煤炭储量达50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耐火粘土储量达1.08亿吨,约占全省总储量的50%;铝土储量1亿余吨,占全省总储量

8、的30%;天然油石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郑州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经济林果等粮食作物和苹果、梨、红枣、柿饼、葡萄、西瓜、大蒜、金银花、黄河鲤鱼等农副土特产品。中牟、新郑、荥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县。二、旅游资源郑州名胜山水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拥有距今8000年的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和商城遗址等。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嵩山风景名胜区、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浮戏山

9、区景区、杜甫故里等名胜古迹,均以其独有的神采魅力吸引八方来客。三、国民经济及产业结构郑州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建设,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75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5.6%,全年财政收入104亿元。郑州工业生产已形成了纺织、机械、冶金、食品、煤炭和化工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生产体系。郑州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和棉纺工业基地之一。郑州又是一个新兴的商贸城,近年来,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规模大、标准高、设施齐全的大中型商场和粮食、煤炭、纱布、中药材等22座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交易中心。 第三节 “十五”期间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状况在市委

10、、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郑州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十五”时期全市交通行业紧紧围绕交通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为省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公路网发展迅速,覆盖范围、通达深度不断增加,技术等级不断提高郑州是全国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是河南省及中原地区公路网的中心。目前,我市的公路建设状况,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十五”期间,郑州市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8.38亿元。2001至2005年,分别完成投资8.3亿元、17.21亿元、22.92亿元、20.82亿元和9.13亿元。郑州市“十五”期间公路建设投资一览表 单

11、位:亿元年份类别20012002200320042005合计高速公路1.77.05.053.41.1918.34干线公路5.67.7513.9214.520.3542.14农村公路1.02.463.952.97.5917.9合计8.317.2122.9220.829.1378.38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6338公里(不含村道157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5公里。其中:国省干线1209公里,县道884公里,乡道3996公里,专用公路248公里。国省干线和乡道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91公里和82公里,县道和专用公路与2004年持平,一个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已

12、基本形成,公路等级不断提升,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20012005年郑州市公路通车里程及密度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通车里程(公里)58705716605761646338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78.876.881.382.885.1注:2002年由于公路普查,基数进行调整。“十五”末郑州市境内等级以上公路里程及密度指标等级通车里程(公里)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3604.8一级公路741.0二级公路163021.9三级公路129217.3四级公路275337.0注:路网密度=通车里程/郑州市市域面积(74.462百平方公里) (一)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13、“十五”期间,郑州市自筹资金修建了我市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全长53.619公里,实现了“十五”提出的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为提升我省及郑州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带动豫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京珠高速公路、洛阳少林寺高速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郑石高速公路、许昌禹州登封高速公路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所占路网比例进一步提升。(二)干线公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新、改建干线公路533公里。G107辅道建成通车,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尤其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国道G220东出

14、口、G310西出口的加宽改造,彻底改善了我市的出口形象和投资环境;国道G107新郑境改建、G207登封境改建、省道S316郑州至登封、S237登封巩义、S223中牟至新郑、S102郑州至开封尉氏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的改建、改善,大大提升了我市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农村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十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通达深度、路网等级不断提高。完成县道升二级285公里,二级公路所占的比例大幅提升。2002年底,郑州市十二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平原区行政村“村村通油路”。二、场站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按照交通部和省政府批准的郑州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方案,我市将组建两大

15、系统一个中心:客运系统、货运系统、郑州公路主枢纽信息中心。随着郑州市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原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市对主枢纽站场布局方案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郑州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由原先的11个增加为18个,分别为客运系统(10个站)、货运系统(7个站)两大系统和一个信息中心(郑州公路主枢纽信息中心)。按照郑州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和统一规划,新旧兼容、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郑州汽车客运中心站(郑州汽车客运总站)、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郑州汽车货运中心站、郑州公路港、郑州公路主枢纽信息中心等5个规划站场。目前,客运东站、客运北站、客运西站、客运南站、客运西南站正在抓紧进行或已完成前期工作,准备开工建设。三、运输结构不断改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郑州市交通运输行业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