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4695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96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DOC80页精品(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前 言走旅游兴市之路,建设旅游强市,是实现池州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市旅游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全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成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市成功地跨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九华山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旅游产业各项指标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为池州实现旅游跨越式

2、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为了加快旅游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市政府编制了池州市“十一五”旅游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结合了相关部门专业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体现“建设魅力池州”、“加快九华山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突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理念,把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建设旅游强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规划明确全市旅游产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产业振兴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提出实现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3、,并优选了78项旅游开发重点建设项目,为全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各县区和各旅游板块协调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县区及项目单位编制控制性规划和项目详细规划时应参照实施。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市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未来几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以九华山为核心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以长江为依托的区位优势,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的重大决策的机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努力把池州打造成皖江首选、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章 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

4、“十五”发展回顾池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步入上升通道,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五”期间,我市经济步入了新一轮周期快速增长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GDP年均增长10.5%,高于计划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8%,高于计划11.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4%,高于计划2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3%,高于计划6.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8.8%,高于计划14.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五”末,全市GDP达到110.1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78亿元,与“九五”末比,基本实现翻一番。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5、十五”池州旅游发展速度大大高于 “八五”、“九五”时期,“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20万人次,与“九五”期间接待总量相比增长了60%;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63万人次,与“九五”相比增长76.3%;实现旅游收入35.38亿元,与“九五”相比增长143%;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上升到2005年的12.34%,旅游产业已开始成为池州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工作在全省的综合考评位次由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进入了全省旅游发展的第一方阵。图1 “十五”期间池州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图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初见端倪池州旅游业经过“十五”发展,已经形成较大的旅游产业

6、规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完善的旅游目的地服务功能,旅游产业体系初现端倪。与2000年相比,我市旅行社由15家发展到现在的4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旅游星级饭店由4家增加到23家,其中四星级旅游饭店家,三星级旅游饭店9家,结束了池州市无四星级饭店,石台、东至无旅行社、无星级饭店的历史;省级旅游定点企业由6家增加到20家,旅游景点、景区增加了16处,现已开发开放的旅游景区达23处,其中国家4A旅游景区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持证导游由50人增加到709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达4万余人。以九华山旅游集团和九华山股份公司为代表的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旅游“六要素”相关的企

7、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信息化网络初步形成。建立了池州旅游信息网,开通了旅游热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把九华山建设成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世界级旅游胜地,把池州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2004年初,正式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2004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各县区也先后出台了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意见)。2005年2月,贵池区、石台县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授予“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称号。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取得新突破。在省

8、政府编制的“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后,我市于2002年10月聘请同济大学专家学者编制了首部高水平的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修改稿)也相继完成,各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如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总体规划、花台景区开发规划、九华山柯村景区详规、牯牛降生态旅游规划、石台仙寓山景区旅游开发规划、大王洞修建性详规、历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等先后通过评审。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使我市旅游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和区域合作取得较大成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

9、场促销相结合,坚持参加省局组织的大型促销活动与自己组织的重点市场促销活动相结合,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联手促销,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宣传促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每年都在重点客源市场,如上海、杭州、宁波、南京、武汉、合肥等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认真策划和办好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2001年11月,在九华山成功举办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合作论坛;2004年7月,在池州城平天湖举办了“池州九华山杯”全国摩托艇锦标赛。九华山管委会认真办好每年一度的九华山庙会,石台县人民政府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安徽石台茶叶节”。面向海外市场特别是韩国、泰国、欧美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促销活动。邀请了泰

10、国旅游协会主席、韩国亲善团及台湾、香港、澳门旅行商来池州(九华山)考察访问。每年都组织池州代表团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与长江游轮公司建立了正常的业务联系,池州港成为该公司在皖江唯一的旅游定点停靠港口。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加强与黄山市旅游合作的基础上,先后与全国72个旅游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加入南京区域19城市旅游经济协作区、合肥周边城市旅游网、闽浙皖赣“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两湖(千岛湖、鄱阳湖)一镇(景德镇)”黄金旅游经济圈。2005年10月,我市应邀参加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并正式成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联盟成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11、 “十五”期间,全市旅游业直接投资达12.5亿元,间接投资达50亿元以上,特别是内外交通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池州外部交通网建设全面启动,206国道、318国道池州至青阳段改造完成, “沿江”、“合黄”、“安景”高速公路、铜九铁路池州段已先后全面开工。内部交通按照“围绕旅游办交通,办好交通促旅游”的指导思想,加速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构建全市旅游交通的基本框架。景区内交通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修通了通往贵池大王洞、石台牯牛降、东至历山、贵池万罗山的景区旅游公路,基本实现了公路黑色化。连接景区间的交通干道建设全面铺开,全长45公里、总投资6000万元的殷石公路于2002年国庆全线贯通;全长28公里、总投资7

12、400万元的“五九”公路也于2003年全线贯通。旅游企业体制不断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以体制创新促进九华山的二次开发、二次创业,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在景区体制、经营权转让、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台牯牛降与江苏投资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大王洞经营权成功转让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行业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规范与发展、严管与搞活的关系,努力打造管理与服务品牌,塑造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成立了池州市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星级饭店评

13、定工作的通知、池州市旅游定点单位管理暂行办法等。对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及旅游定点企业实行“动态量化管理”,优胜劣汰。制定了池州市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池州市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制度等,并汇编印发了池州市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工作手册,采取旅游部门检查与多部门联合行动,日常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净化了旅游市场秩序。五年来,安排150余人次旅游饭店经理外出培训,120多人次旅行社经理和部门经理参加经理资格培训,30余人次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培训,2000多人次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导游培训班。九华山风景区在2001年相继获得国家4A级旅游区和“

14、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市旅游局每年都在全行业内组织开展“优秀旅游星级饭店”、“优秀旅行社”评选活动,与市文明办先后两次联合举办全市文明导游员大赛,与团市委连续五年联合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九华股份索道公司、缆车公司,九华山庄、九华股份聚龙大酒店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二、面临形势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要素供给,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

15、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需求全面提升/提速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需求全面提升/提速的时期。“十一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中国已从一个单纯的旅游接待国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都已具备相当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客源输出国,并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也相应

16、提高,入境旅游持续增长的因素将长期存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迅速崛起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将对全省旅游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既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圈,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重要客源地。长三角地区拥有8200万人口,人均GDP已达到4300美元,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30007000美元,国内旅游人口的比例超过30%,按这个比例,长三角内部每年就有2000多万旅游人口。随着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向6000美元跨越,不仅观光旅游还将迅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旅游的市场需求将实现一个新的飞跃。预计长三角经济区到2010年的GDP将达到2万亿美元,该地区的迅速崛起必将形成巨大的旅游消费能力,并对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