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4662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卡林型金矿的再定义周余国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2032) 作者简介:周余国,男,1967年生,云南镇雄人,中南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地质研究。Email: 1,2刘继顺1 欧阳玉飞1 何兆波3 高启芝2 (1.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083;2.云南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昆明 652100;3。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15) 摘要:本文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本文认为:1、对卡林型金矿应“

2、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2、判别卡林型金矿的标准有四:金呈(超)微细粒存在于不同的容矿岩石中,容矿岩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成因上只能统一于中低温热液成矿,区带上集中分布;3、依据四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4、金与砷锑汞等元素的组合关系,一方面受控于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受控于物质来源,金与砷、锑、汞等的组合关系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从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成矿系列的角度看,砷、锑、汞(金)等元素的异常既可能直接

3、指示金、锑、汞等中低温矿种,又可能是其它中高温矿种的间接指示。(审稿认为摘要稍长:拟删除)。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判别标准,再定义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现卡林型金矿以来,我国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川陕甘“金三角”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发现数百个矿床表征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相同或相似的同类型金矿,随着卡林型金矿找矿的不断突破和科研的不断深入,卡林型金矿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谓和认识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不判别卡林型金矿的四条标准,并重新给出了卡林型金矿的定义。 1、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卡林金矿位于美国内

4、华达州林恩矿区(Lynn mining District),是迄今为止北美所发现的最大的热液浸染交代型金矿之一,该区1907年始采砂金,1961年由纽蒙特(Newmont)矿业公司根据地质学家Rorberts,R.J.的意见发现,探明金储量110t,实际采出124t,平均品位9.3310-6, 1965年始大规模氰化法生产微粒金,1993年开始坑采,目前已基本采完。 数十年来,美国Newment Gold Company 、Western States Minerals Co 、Barrick Gold strike Mines,Inc.等公司先后在内华达州发现113个规模不等(单个矿床一般5

5、03000万盎司1)的卡林型金矿(总储量超过8千万盎司)2,深部找矿捷报频传3,4,并在尤他州和加利福利亚州相继有所发现。卡林型金矿因其规模大,易采选,经济价值高,各矿床成群成区带集中分布而具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据报道: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多米尼加、西班牙和前苏联也发现有卡林型金矿。我国最早发现的卡林型金矿是于19641966年在湖南衡东发现的石峡金矿5,产于泥盆系泥灰岩中,与汞矿相伴。1978年,贵州地矿局在黔西南册亨县发现板其金矿。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现数百个金矿6,目前我国的“滇黔桂金三角”、“川陕甘金三角”、滇西南上芒岗地区等是比较公认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分布区。2

6、007年武警黄金部队十二支队在甘肃省文县阳山探获一座黄金资源量逾300吨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7, 该矿目前在卡林型金矿中位居世界第六,也是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改写了中国无200吨以上超大型独立金矿床的历史8,为在中国找寻大型、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增强了信心。然而,什么是卡林型金矿,如何定义卡林型金矿,尚没有统一的认识。1974年,美国卡林金矿的权威专家A.s.Radtke(卡林金矿地质学作者)和F.W.Dickson首先提出来了“卡林型”金矿这一概念并归纳其主要特征如下9:金与黄铁矿化、硅化关系密切;含金矿物颗粒极细;矿石中富含有机物;金矿通常沿充填有蚀变火成岩的高角度断层分布,产于

7、渗透性良好的不纯碳酸盐岩中,并和细粒硅化岩石及似碧玉岩共生;原生矿之上有氧化带存在;具泥化岩石;很少见明金,贱金属罕见;具砷、锑、汞异常,有些矿床中可见砷、锑、汞的矿化;高砷矿石中有铊;多数矿床可见晚期石英脉、重晶石脉、方解石脉;黄铁矿既有同沉积期形成的,也有热液成矿期形成的;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卡林型金矿的概念提出后,由于我国这一类型的金矿与卡林型金矿既有相似之处,各个地区又各具特色,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称谓,如:渗滤热液型金矿(母瑞身等、胡伦积等,1982)、(地下)热(卤)水溶滤型金矿(贵金属矿床地质专业组,1983;栾世伟等,1987;罗镇宽等,1990)、与碳酸盐岩系 、碎屑岩系有关的地下

8、热液型金矿(郑明华,1982)、沉积岩型亦称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型金矿(涂光炽,1990)10、碳硅泥岩型金矿(王学曾,1994)、与显生宙粉砂质泥质夹碳酸盐质沉积岩建造有关的金矿(罗镇宽等,1990)、微细浸染型金矿(陈纪明,1990)等,甚至有称浊积岩型金矿、可大规模开采的金矿、热泉型金矿、类卡林型金矿等。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卡林型金矿的称谓是比较混乱的,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在卡林型金矿找矿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微细浸染型金矿、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等称谓才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如李舒等、陈毓川等11,12用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称谓。刘东升等13认为为便于与国内外同类型矿床对比,主

9、张“用卡林型金矿床为好”,并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产于沉积岩及浅变质沉积岩中,赋矿主岩主要为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有一套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金的粒度多为次显微显微级;在成因上属浅成中低温热液(渗流热卤水)金矿床,刘连登14在其分类方案中直接将卡林型金矿作为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并未给出卡林型金矿的具体定义。2002年,美国地调局与中国冶金部天津地调所联合对中国沉积岩型金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5并将其分为五个类型:卡林型金矿、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造山带金矿、不整合面型金矿和红土型金矿,在这里,卡林型金矿又成了沉积岩型金矿的一个亚类。国外有学者将卡林型金矿称之为金汞矿床,并根据矿石

10、建造划分为四种类型:(1) 金-砷-汞型,如内华达的Carlin、Cortez、Getchell, Makedonia的Alsar;(2) 金-锑-汞型,如俄罗斯的Vorontsovskye, 塔吉克斯坦的Konchoch, 中国的矿床;(3) 金-碲-汞型,如雅库特的Kuranah、Yusik、Tas Yuryakh; 伊朗的Zarshuran;(4) 金-铜-汞型,如阿尔泰的Murzinskoye、Novolushni - kovskoyoe16。2、关于卡林型金矿的不同认识对于卡林型金矿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分歧有如下几点:(1)、称谓:狭义认为沉积岩型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

11、不等同于卡林型金矿,如Stephen G.Peters(2002),李朝阳(1995)17。广义认为沉积岩型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三者矿床基本表征相同,为便于对比,都可称为卡林型金矿,如刘继顺(2004)18,刘东升(1994)。(2)、成矿温度:如涂光炽等认为是低温(200),而刘东升等认为是中低温(165290),本文认为温度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模糊概念,如果规定200为低温,假设温度为201就可算中温,显然这种硬性规定是值得商榷的,最好用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中低温较妥当。(3)、容矿岩石:刘东升等(1994)认为容矿岩石为沉积岩,刘继顺(2007)等19,20,21,22认为容矿岩

12、石除沉积岩外,还可扩展至(次)火山岩、火山沉积岩、浅变质沉积岩,甚至在花岗岩接触带及中酸性岩脉发育区周围产出的卡林型金矿也不断有所报道18(4)、岩浆作用与流体性质:刘东升、Kuehn C.A.23等认为与周围酸性岩无直接关系,而H西里托(1990),A潘捷列夫(1986),认为矿源与热液均为岩浆岩,赋矿地层仅是有利赋矿层位,卡林型金矿是岩浆热液体系的远源产物。王登红(2000)认为成矿流体非直接由岩浆结晶分异而成的岩浆期后热液,而更可能是从地幔柱中直接分离出来的,或者是地幔柱加热的各种地下水,当然也可能是两种或多种流体的混合,因而与出露的岩浆岩不一定直接有关,他们更可能是一种“兄弟关系”而不

13、是“母子关系”3。(5)、物质来源:一种观点认为,赋矿地层即是矿源层22,另一种观点认为,卡林型金矿的所有成矿元素在浅部热液系统中都是活动组分,热液流经范围的任何岩石都可能作为这些元素的来源,因而赋矿地层不是成矿元素的惟一来源,也不存在特定的矿源层24,25,第三种观点认为,矿质主要来自地幔或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或海底喷流作用而非沉积地层,赋矿层位仅由于其岩性或构造条件有利而起到“捕集器”的作用26。笔者通过对滇黔桂地区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以前,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地台,元素含量变化差异甚小,并不存在金及其他成矿元素的矿源层,随着裂谷环境的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及

14、后期(碱)基性岩的侵入,黔西南地区出现了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铁元素的突变。也就是说,黔西南地区的金矿现象上看是在二叠纪和三叠纪沉积岩地层中,本质上则混入了大量的基性火山物质;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桂西地区自寒武纪至三叠纪,由于右江裂谷系的长期活动,寒武系至三叠系一直有比较高的金及亲铁元素组合,滇东南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活动相对较弱,从(泥盆纪)石炭纪至三叠纪一直都有基性火山活动(可能与新老特提斯的开合有关)。另外从区域矿产的分布规律和区域金异常的展布规律上考察发现:川滇黔毗邻区与滇黔桂毗邻区成矿作用同受峨眉地幔柱所控制,川滇黔毗邻区以铅锌为主,滇黔

15、桂毗邻区以金、锑等为主,是地幔物质不均一性所形成的同一成矿系列在不同空间的集中表现,黄智龙等27对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研究后提出了印支期“均一化流体贯入成矿”的成矿模式,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印支期也可能是金矿的一个重要的成矿期,但不是主要的成矿期,川滇黔毗邻区与滇黔桂毗邻区之金异常为一个总的地球化学块体,异常的总体分布受控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峨眉山玄武岩及基性熔岩的展布,只不过川滇黔毗邻区异常总体较弱,是分散矿化或玄武岩地区金的高背景的异常表现,而滇黔桂毗邻区,由于燕山期成岩(花岗岩、基性岩)成矿作用、文山-富宁向北凸出的巨型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的叠加,金异常在局部得到集中,为集中矿化的异常反映。所以

16、本文认为与裂谷、特提斯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幔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及其他低温矿产最终的物质来源。(6)、构造与成矿关系:一种观点认为,矿化与围岩没有明显边界,很少或不受组构控制28,一种观点认为构造是卡林型金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刘东升,1994),郭振春对贵州紫木凼金矿研究后指出:构造条件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不仅表现在为金矿提供了矿液活动的通道和矿质沉淀的场所,还为金矿化提供了成矿物质赖以活化、迁移的热动能,构造控矿的实质是构造成矿。根据万天丰对全国1573个大中型矿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区域伸展作用控制下形成的矿床1255个,占79.8%,局部伸展构造影响下形成的为39个,占2.5%,在挤压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