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4658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陕西旅游2精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 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黄河视频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要说壶口瀑布视频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

2、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磅。 在壶口黄河水跌落的地方,也即壶嘴的正当中,有一块油光闪亮的奇石,人称龟石,它

3、能随着水位的涨落而起伏,不论水大水小,总是露着那么一点点,这又给壶口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壶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还有一块巨大的奇石,人们称它为“盂门山”。巨石上镌刻着“卧镇狂流”四个大字,为北魏徐亘坛所书。说来甚怪,河水至此,就乖乖地分成两路,从巨石两侧飞泻而过,然后又合流为一。另外,这里又是人们观赏“孟门夜月”的地方。每当农历月半,夜临孟门,可见河底明月高悬。站北南观,水中明月分为两排飞舞而下;立南北望,水里明月合二而一迎面而来。 早就听说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上第一黄色瀑布,也是中国继黄果树瀑布之后的第二大瀑布,景色壮丽,气势非凡,我常心向往之.今年十一月份利用到陕西出差的机会,

4、我有幸到了一次陕北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在结束了老区精神的洗礼后,又驱车来了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宜川县壶口瀑布,又接受了一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震憾!说实话,陕北之行最令我感觉到难忘的就是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在我陕北战友开车的陪同下,我们上午游玩了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凤凰视频山、清凉山等革命圣地后,与战友分别时已经中午一点多,我们立即驱车向宜川赶赴。 壶口瀑布 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一路上尘土飞扬,空气中灰尘多,外地人一般不愿久驻陕北。哦!黄土高原,以前我只能在文字中去想象,以为它们不过是黄土堆积成的土丘,不堪一击,想不到它们也是一种山,只是缺少

5、石头。我看到窗外一脉连一脉的翠绿,重峦迭嶂,不逊江南,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车子在崇山峻岭中盘旋,让人觉得很厚实,很安全。估计两个小时后驶上了黄土高原的顶峰,在山脉上奔驰的我们伸出头去“一览众山小”,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这时太阳已经西落,我一路上不停的催促司机要快,晚了就看到了,也拍不了照片了。又过了有两个多小时,大约五点多了,我们听到了一种如雷贯耳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司机说那就是壶口瀑布视频爆发出来的声音,十里外可闻。令人称奇! 下午五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壶口,这时只剩下天黑前太阳最后的余辉。远远地,我看见了黄河视频,这条被我们称作母亲的河流!河床比较干枯,河面比我想象中的要窄。司机介

6、绍说:“黄河是很宽阔的有 500 米宽,只是到了壶口被两岸苍山夹峙才变窄,只有 50 米左右。春夏汛期河床就不会这么干枯了,壶口瀑布也会是另外一番更壮观的景象。”我们走上干枯的河床,看到河中央不停地升起一大团蓝白色的烟雾,感到很惊奇。司机说那是瀑布泻下后反溅起的水柱形成的,有“水中冒烟”之说。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河床中间,终于看到了壶口瀑布,心情一下被这么在气势所吸引,立即抓紧天黑前最后的时间,拿起像机照了好多照片,然后才细细欣赏起这雄伟的天然景观。只见黄河巨流从远处排山倒海似地推来,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不可阻挡,让人想起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巨流至壶口处渐渐聚拢为一束,

7、突然间变得水势迅猛,惊涛骇浪,漩涡湍急,然后从悬崖上狂泻入下面的“龙槽”,仿佛一只神来之手拿着一把巨壶在倾倒黄水,故名“壶口”。河水注下后形成落差达二、三十米的黄色瀑布,绝世无双,独一无二,景色蔚为壮观。 瀑布泻入“龙槽”后,水流急溅,巨大的冲击力,使浊流激起百丈水柱,一束束,一线线,直上云霄,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西天之势!与此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之声,使人不由得想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词。它犹如一个天然的音乐喷泉,与城市广场上人工制作的喷泉相比,美百倍、千倍。水柱腾到一定的高处后,显得烟云缠绕,雾气翻滚,似乎有一座火焰山在下面日夜烧沸着这把巨壶内的黄水。“烟雾”在太阳

8、照射下,形成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真希望其中出现几个翩翩起舞的仙女啊!站在岸边观瀑,脚下是惊心动魄的波涛,左边是一泻千里的黄河巨流。扭头看那瀑布,好似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它以搏大的胸怀亲近你、拥抱你,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融化你、摄服你;那狂泻而下的浊流,如同一把坚韧的斧头,有力地劈开石质的河床;那冲天的束束水柱,像一把把金光闪闪的利剑直指苍穹,舞出一道道刀光剑影;黄色的水雾,似霄烟弥漫的战场,黄尘滚滚,遮天蔽日;轰隆隆的雷鸣声,犹如不甘引颈就擒的万匹战马在仰头嘶叫,又如狂放不羁的万条雄狮拦动着金色的鬃毛在发威怒吼。那“烟雾”带着泥土的芳香,洒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犹如仙女散下的花朵,浓浓地熏着我、浸

9、润着我。 壶口瀑布 所有的感官都被它征服2008-6-30旅游视频网瞬间,我所有的感官都被征服,眼中只有狂泻的瀑布,耳中只有轰隆隆的喧嚣声,脑中翻腾着风起云涌的黄河视频水,胸中只有黄色的波涛在汹涌澎湃。我的灵魂被干干净净地洗刷,好象壶口之外无一物,只有那雄浑、豪迈、粗犷、神奇充满我的胸膛,荡气回肠。难怪著名诗人光未然 1938 年 9 月在民族危亡之际来到壶口后,他的心骤然间被奔泻的瀑布征服,滔滔黄河水在他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立即写下了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后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 这就是黄河,炎黄子孙的母亲河。这就是壶口,华夏民族的最强音,一颗泵血的心脏,跳动着中华

10、大地的脉搏骊山晚照 难得一见的神秘霞光2009-4-30晚照亭前有于右任题词的石碑对落日的感情,古往今来,人们的态度往往有两种:或是流露出惆怅、幽怨,或是赞叹夕阳的温馨与从容。属于骊山的一抹余晖,属于后者,千百年来,它早已收获无数溢美之词。在特定的时节,逢到夕阳西下,骊山便会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因此得到“骊山晚照”之美誉。而前往骊山探寻骊山晚照,同样是一个奇妙的过程。站在山间,等待日落的那段时光,我的耳际仿佛有了唐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绝响。奔跑在秦岭的一匹“骏马”关于骊山的得名,坊间这样解释:这座山从远处看,形如一匹俊美的骊马,故名“骊山”,骊的意思,正是深黑色的马。这匹“

11、马”很俊美,长得却不很高,作为巍巍秦岭在西安视频市临潼区的一个支脉,它的最高处也只有1300多米,即使不坐缆车,两三个小时也可往返一次。由于抱着探寻骊山晚照的目的,我们特意选择了下午登山。而这个时候,不少游人已尽兴而归了。登骊山的过程,如穿越时光,远古、现代、传说、历史,在一瞬间滚滚而来,耳畔听到的是这样的故事:女娲在这里补过天;周幽王烽火失天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动人爱情;西安事变的一声枪响虽然清时的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但接下来它却用另一段话让骊山的地位扶摇直上,“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

12、佳境。”帝王们青睐骊山的原因,除了苍翠秀雅的自然景色和居于关中腹地的优势,多是钟爱那一汪温泉水。虽然不少人因唐时“贵妃出浴”的华清池而对骊山温泉有所耳闻,但事实上,从周朝开始,这里已经成为“御用洗浴场所”:幽王在此建有离宫,建立露天汤池,名为“星辰汤”;秦始皇当上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的时候,又在骊山重修离宫,引泉入室,更名“骊山汤”,据说,是为了治疗他自己的疮伤;到了汉武帝时再度依泉扩建了离宫。唐时,这里的汤浴格局趋于完善,各汤池被曲廊小径相连,古树浓荫相掩,奇花异石点缀,湖水溪流相间,初名“汤泉宫”,后为“温泉宫”。唐玄宗时“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正式改名“华清宫”,宫内的汤池也就是被后人熟

13、知的“华清池”。虽华清宫在此后毁于战乱,但唐华清池之名盛传天下。备受帝王们青睐的骊山,地理位置今天看来仍然独特:西望长安古城,大国古都,周秦汉唐往事悠悠数千年;东观新丰,鸿门宴上刀光剑影、楚汉相争,仍似历历在目;北眺渭水,秦皇扫六合,身后陵墓的兵勇之阵让世人惊叹。骊山晚照 难得一见的神秘霞光2009-4-30骊山顶部的烽火台“烽火戏诸侯”是否真实存在过骊山驰名的景点,除了华清池,还有烽火台。“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让位于骊山西绣岭最高处的烽火台不同寻常。据史料记载,周幽王是西周晚期的暴君,他为了逗宠妃褒姒一笑,在无战况时竟派人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天子有难,急忙率兵至镐京。褒姒在城楼

14、上看到诸侯的狼狈相,就放声大笑。诸侯知道自己被戏弄,都十分不满。后来,犬戎入侵镐京,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幽王再次戏弄他们,都不理会烽火警报,结果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妇孺皆知的典故,也有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曾上过“百家讲坛”的文学博士刘绪义就认为,幽王时的西周势力王畿千里,各国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看到烽火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幽王和褒姒怎么可能在烽火台边等待几个月呢?对这一说法,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商、周历史的张天恩博士,他告诉记者,也许后人为“烽火戏诸侯”一事增添了许多花边故事与细

15、节,但这段史实确实是存在的。对于刘绪义的疑问,张博士解释说,虽然远方军队到达确需要很长时间,但靠近骊山的不少小封国确实可以在半天之内赶到。“西周诸侯国有一个特点,就是领地小,而且在陕西境内分布密度大如今关中境内的不少小县城,在当年可能就是两三个诸侯国割分的属地。因此当烽火点燃,即使交通工具是马车,不少诸侯国将士仍能在半天之内赶到骊山救主。”但张博士也认为,不能将西周之亡,完全归罪于幽王为博红颜一笑的故事,“烽火戏诸侯只是导火索,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申侯勾结卖国,幽王信用小人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诱发的。”当年周朝的烽火台,早已无处可寻。如今骊山之巅这座高约13米,底座10米见方,顶端有一个观景方亭的烽火台,是1985年在烽火台遗址上用仿古砖,仿照原貌,在原址修筑起来的。据当地的村民说,修建前,这里只剩下了一个土堆。“基座都已经看不出来。”记者顺着黑洞洞的烽火台内壁楼梯盘旋登上有3层楼高的观赏方亭,顿感凉风习习。向远方眺望,临潼区尽收眼底。同在台上的,还有一群年轻人,一个个背着硕大的背包,大呼小叫地忙着拍影留念。一个男孩打开了手机的扬声器,顿时,烽火台上满是韩国歌星李贞贤阿里视频阿里的歌声。五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