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3793423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同步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 选择题1两档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一“汉字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A. B. C. D. 2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我国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A.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是中华文化源

2、远流长的见证B.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博大的重要标志C.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D. 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3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南方的重阳糕一般以米粉来做,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漂亮的可以做成五色。北方的重阳糕,最为著名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 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决定,中

3、华文化具有区域特征各地区文化都在本区域内独立形成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A. B. C. D. 4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 中华文化内都存在差异和冲突C. 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 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

4、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全面认同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 有利于激励国人固守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A. B. C. D. 6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这些特色鲜明的民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非选择题 72016年10月10日,中西

5、部十七省(区、市)人大民族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近年来,河南省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掘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2016年年9月,河南省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文姬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了剧目银奖,全省3处清真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少数民族项目、5位传承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河南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重要性。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题肢错误,不选。汉字的演变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题肢错误,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2【答案】A【解析

6、】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题肢错误,不选。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经济实力,题肢错误,不选。对文物进行保护与维护文化安全无直接关系,题肢不选。题肢符合题意,入选。【点睛】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这说明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适合题意;重阳糕各地无固定

7、品种,南方与北方的重阳糕做法不同说明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适合题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是不科学的;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是不科学的;故本题选D。4【答案】C【解析】各地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C项与题意相符;自然环境能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特性,A项错误;B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C。【点睛】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5【答案】A【解析】文化遗

8、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适合题意;中的全面认同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9、,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6.【答案】B【解析】材料中民居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B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A夸大了自然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区域文化而不是民族文化,排除C。D中的“日趋同一”说法错误,排除。【考点】区域文化的共性 7【答案】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皆可)【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范围较广。答题指向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答案时可以从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要理论联系材料进行分析。学科网【考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