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3205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地湖煤矿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精品(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鄯善县地湖煤矿 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鄯善县地湖煤矿主、副斜井井筒掘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鄯善县地湖煤矿二0一三年十一月七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第二章 工程概况2第一节 矿井简介2一、交通位置2二、地形地貌2三、水系3四、气象3五、地震烈度3六、井田经济概况3七、矿井开拓设计方案3第二节 水文及地质特征4一、水文特征4二、工程地质情况7三、工程概况8第三章 施工准备11第一节 技术准备11第二节 施工人员进场11第三节 工程准备12第四节 井筒施工准备14第五节 施工队伍安排14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凿井系统设置14第一节 表土段施工14一、施工方案14二、表土段施工15第二节 基岩段施工

2、19一、主、副斜井施工方案19二、施工方法20第五章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27第一节 提升系统及设备选型27第二节、压风系统29第三节、通风系统29第四节、排水、供水系统32第五节、供电系统32第六节、照明、通讯与信号32第七节、地面临时设施33第八节、设备、材料供应计划35第六章 施工组织措施35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和劳动力配备35第二节、正规循环作业35第七章 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40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40第二节 施工排队图(后附)40第三节 工期保证措施40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41第一节 工程质量目标41第二节 工程质量标准41第三节 质量保证体系41第四节 质量保证措施41第

3、九章 安全专项管理与措施47第一节 安全目标47第二节 安全管理机构47第三节 安全检查、控制措施50第四节 安全教育培训51第五节 预控防范措施52第六节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53第十章 环境保护、安全质量标准化及文明施工61第一节 环境保护措施61第二节 消防措施62第三节 安全质量标准化施工措施62第四节 文明施工63第十一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4第十二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67第一节 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67第二节 信息管理67第十三章 施工中需要补充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672鄯善县地湖煤矿 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前言 鄯善县地湖煤矿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

4、境内,在县城东北方向约40km处,距七克台镇11km,行政区划属鄯善县七克台镇管辖。该矿成立于1993年,现拥有0.09Mt/a采矿权许可证,采矿权许可证编号为C6500002010121120106712。为了实现地湖煤矿生产集中化,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工作面单产能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井下作业环境,提高矿井的抗灾害能力。根据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煤矿技术改造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新煤行管发【2011】99号)文件精神,该矿计划对矿井提升系统进行专项技术改造,同时已委托新疆煤炭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提升系统改造专项设计。该设计采用主、副斜井和立风井开拓方式。该工程由公司承建完

5、成。一、编制依据1、鄯善县地湖煤矿提升系统改造专项设计及吐鲁番地区煤炭局关于对鄯善县地湖煤矿提升系统专项设计的批复(吐地煤行201322号);2、关于鄯善县地湖煤矿改建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新煤安监发2013162号);3、鄯善县地湖煤矿矿井改建工程主、副斜井井筒工程施工图(图号S1743-111-1,S1743-111-2,S1743-116 -1,S1743-116 -2)。4、关于煤矿技术改造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新煤行管发【2011】99号)5、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6、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7、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

6、10-9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1999年版)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3、煤矿测量规程14、建井工程手册(2003年版)15、凿井工程图册(1998年版)16、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17、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18、 国家及煤炭行业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及法规 二、编制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各项建设方针,在确保安全、工程质量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积极

7、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3、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井工期。4、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以获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5、尽量减少措施工程,降低工程成本。6、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矿井简介 一、交通位置 鄯善县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东部,东与哈密市相邻,南与若羌县相连,西与吐鲁番市相依,北与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相接。东经893100914500;北纬413000433000。井田位

8、于鄯善县城东南40km、七克台镇东南11km处,行政区划隶属吐鲁番地区管辖。从七克台镇往沙尔湖公路,可以直达井田,交通极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吐鲁番盆地北缘,海拔标高369440m,总的地势属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由砂岩、砾岩组成的山包及小山岭,一般相对高差在5m以内,最大相对高差15m左右。 三、水系 井田地处干旱少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仅数十毫米,年蒸发量达2800mm,地表无较大常年流水。 四、气象 井田属典型大陆干旱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多风,昼夜温差大,异常干燥,年平均气温710,七月最热最高气温达40以上,一月最冷,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水量1025mm,年平均蒸发量

9、是降水量的近百倍,降水多集中在78月,均为阵雨,可形成暂时性地表迳流。45月为风季,一般风向多西北或东北,风力可达89级,最大10级以上,常持续13天。 五、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本区地处地震基本裂度度的边缘地带,动峰加速度0.05,地震强度较弱,属于地震少发地段。 六、井田经济概况 井田内植被稀少,沿沟谷和低洼地带分布有骆驼剌,偶见少量红柳。 井田内无居民居住,井田内也没有饮用水,井田西部的地湖沟中有少量积水,味苦、咸、人蓄均不能饮用,生活用水、生活物资需从县城或七克台等地供应,井田用电由七克台农电电网提供。 距井田最近居民点为七克台乡,现有人口约2万人,以维吾族和汉族为主,虽以

10、农业为主但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以冶炼业、化工业为主,随着吐哈油田的开发,石油钻井和采油井星罗棋布,对乡镇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本区煤炭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对地湖煤矿的原煤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七、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地面地形条件,经多方案综合比选后,确定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将原混合提升立井调整为专用回风井,其余井筒废弃;在原工业场地南侧再布置一条主斜井和一条副斜井,满足矿井的煤炭及辅助提升要求,其中主斜井净宽4.8m,装备一条带宽1.0m的带式输送机和一套架空乘人装置。矿井正常生产后共有三个井筒。 第二节 水文及地质特征 一、水文特征 (一

1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按照含(隔)水层(段)的划分依据,井田内共划分了5个含(隔)水层(段),详见表1-3-2。表1-3-2 含(隔)水层(段)划分一览表地层时代含(隔)水层编号含(隔)水层(段)名称Q4al+plH1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Q3eolT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透水不含水层J2xG1西山窑组煤层以上相对隔水层J2xH2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承压裂隙水弱富水性含水层J2xG2西山窑组煤层以下相对隔水层1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H1)主要分布于现代河床及冲沟中,由冲洪积的砂、砂砾、漂石等组成,孔隙大,透水性好,井田西部的现代河谷中,多形成孔隙潜水。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透水不含层(T1

12、)主要分布于井田的现代沟谷中,平均厚度8.26米,岩性以分选性较差的河流相堆积砾石为主,无胶结,具孔隙,总体结构松散,为透水不含水层。3西山窑组煤层以上相对隔水层(G1)岩性主要以灰黑色粉砂岩为主,局部细砂岩及泥岩、炭质泥岩、砂岩为泥质、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本次钻孔揭露此层段,呈厚层状,厚度为8.5076.10米,平均厚38.06米,简易水文未见异常,故视为相对隔水层。4西山窑组含煤岩系承压裂隙水弱富水性含水层(H2)该层组在全区存在,为本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也是区内含煤岩系的主要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岩、砂砾岩及煤层为主,局部为裂隙发育的粉、细砂岩,据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14.6468.05

13、米,平均厚35.87米。此含水层段全区总体表现为中部薄,两边厚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本区矿床充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据D3-1、D6-2、D8-2孔H1与 H2含水层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1370.0044升/秒米0.1升/秒米,弱富水性,渗透系数0.00280.0075米/日,水的矿化度1-2克/升,水化学类型为SO4Cl NaCa型。为承压裂隙水弱富水性含水层。5西山窑组煤层以下相对隔水层(G2)本次钻探工作未揭穿西山窑组地层。依据钻孔控制的该层段而论,该层B3-4号煤层以下以粉、细砂岩、泥岩为主,局部地段相变为粗粒相岩石,颜色为灰-灰黑色,致密,泥质胶结占大多数,本次钻孔揭露此层段,

14、呈厚层状,厚度为3.5067.60m,平均厚35.55m,简易水文未见异常,为相对隔水层。 (二)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各含水层均因在地表有所裸露且所处地貌位置不同,其水力联系程度也有所不同。1地下水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区内无地表径流,属气候干燥微湿度带的极度缺水区,蒸发量是降水量的98倍,地下水补给受限,天然状态下井田地下水与地表水不具水力联系。2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煤系地层各含水层间天然状态下不具水力联系,H1、H2含水层基于受其间平均厚度为113.66m的G1隔水层阻隔,未来井采B5、B3-4号煤,该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169.04m,故井采情形下, H1、H2含水层局部将会具一定水力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