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3118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毕业论文课题: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班级:10级商务英语3班 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 指 导 老 师 评 语 成绩等级: 指导老师签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学生毕业论文提纲课题: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班级: 姓名: 学号:摘要: 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学习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同时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差异、对比、增加效率1.中西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1.1中西文化的差异1.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2.中西商务礼仪的对比 2.1中西交际语言的对比2.2中西餐桌礼仪的对比2.3中西着装

2、礼仪的对比2.4中西见面礼仪的对比2.5中西送礼礼仪的对比3.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3.1 能够提高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3.2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3.3 增加企业形象1.中西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1.1中西文化的差异1.1.1、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文化诞生于东亚大陆,东濒茫茫沧海,西北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着世界上最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对外交通不便和内部回旋余地相当开阔的环境,造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获得了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加之适宜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决定了中国人之能以农业为主。农业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而农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征。在形成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心了结构也逐步发育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1.2、西方民族文化的特质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古希腊。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鲜明的特质。西方民族文化同样具有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古代西方的生存自然环境和西方民族富有的探索精神。西方民族的探索精神的形成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古代西方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必须面对自然,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改造自然,使之与人类的生活相适应,而不是通过改变自身使之被动地适应自然,这就造

4、成了西方民族的“外向型”性格。他们极力探索自然推及到探索生活、社会及人生的意义。另外,西欧民族十分注重自然科学,而且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共同发展。西方人在探索“真理”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特有的执着,并且不断努力,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从不满足,也绝不会止步或暂停。因此,西方民族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注重现实向未来的运动是不足为怪的。同时,极力向外探求是西方民族产生了一种与中华民族截然不同的心理效应,这就是严格地划分物我及物物的界限。人类与自然、社会与个人、自我与他人、物质与精神、灵魂与肉体等等,在西方人看来都是相互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明显、准确的概念界定。正因为如此,西欧民族在思维方式

5、上具有一与多对立统一的显著特点。1.2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愿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观念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中西方礼仪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2.中西商务礼仪的对比2.1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2.1.1打

6、招呼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异。在我国,熟人碰了面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这本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这些“套话”与西方人打招呼,外国人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因为这些“套话”对于西方人来说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与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问候语。2.1.2 称谓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

7、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

8、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2.1.3 相互交谈在社交场合难免要交谈,在我国,人们在一起聊天多半会谈到家庭,婚姻,孩子,经济收入等问题,这正是中国人所谓的拉家常,这些话题能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人有亲切感。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忌讳谈论诸如家庭婚姻经济收入等话题,在西方人看来这些都是私人

9、问题,是privacy“不足与外人道也”。在和西方人交谈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能随便问及对方的年龄。我们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当你问你的外国朋友“How old are you ? 时,他或她可能会面色不悦的告诉你: Its a secret . 而在中国你可以问年长者的“高龄”也可以问年轻姑娘的“芳龄”,人们不太在意年龄问题。西方人喜欢赞美别人,对人的感谢和赞美不离口,而令西方人费解的是,中国人对给予的赞美过分谦虚,总是:“过奖了,过奖了,“哪里,哪里,还不够”。似乎不想接受他们的赞赏。倘若一位西方人到一位家里装修豪华的中国朋友家做客,中国人却把大受西方朋友赞美的豪宅称为“寒舍”;明明准备了一桌

10、美味佳肴,却说“没什么好吃的”,这是因为中国人遵循儒家的文化传统,谦虚是美德,接受赞美就是不谦虚的表现。西方人恰恰相反,对赞美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2.2中西餐桌礼仪的对比 2.2.1 座次安排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

11、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2.2.2 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黄油面包、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2.2.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2.2.4 餐巾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

12、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2.3中西着装礼仪的对比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方代表装是西装。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起衣袖。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

13、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2.4中西见面礼仪的对比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

14、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2.5中西送礼礼仪的对比 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造作。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3.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3.1能够提高

15、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所谓个人素质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表现,比如吸烟,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高声讲话的;在商务交往中着装中的首饰佩戴,佩戴首饰要讲以下四个原则:戴首饰总的要求要符合身份,以少为佳。l、数量原则,下限为零,上限不多于三种或不多于两件。第二个原则叫搭配原则,服饰的和谐美是重要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一个白领小姐,去参加晚宴,穿旗袍带着高筒薄沙手套,戒指是戴在手套的里面,还是外面;一个少女,穿高筒袜,脚链是戴在里面还是外面。第三个原则是质色原则,就是质地和色彩要和谐,和谐产生美。第四个原则习俗原则,遵重中国传统文化。3.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有时会把事情搞砸。如:张海宁是一位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有一次,张先生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在酒店设宴招待一位业内来自英国的生意伙伴。有意思的是,那一顿饭下来,令对方最为欣赏的倒不是张先生专门为其所准备的丰盛的菜肴,而是张先生在陪同对方用餐时的一处细小的举止表现。用那位英国客人当时的原话来讲就是:“张先生,你在用餐时一点儿响声都没有,使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