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92943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讲课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与城乡建设,第一节 旅游业,一、旅游业的特征 1、地域性 2、季节性 3、综合性 4、经济性 5、国际性,二、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农业、畜牧业、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和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均与旅游密切相关。 三、旅游业的现状 1、实现了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2、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均迅猛发展 3、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产业形象,四、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1、资源方面 (1)缺乏系统的普查和评价 (2)开发与利用不相适应 (3)产品的总体层次和质量水平仍较低 (4)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投入方面 (1)认识上的偏差 (2)投入不足 3、管理与协调方面 (1)现行旅游区的管理体

2、制混乱 (2)行业管理与行业协调存在问题多,第二节 城乡建设,一、城乡划分及市镇设置标准 1、城市的概念 一般认为,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密集性:人口多 经济性:以非农业生产为主 社会性:人与人的关系是非宗教、非血缘的,而是社会的,2、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 1)1955年公布第一个标准 2)1968年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修改 3)1984年公布第二个标准 4)1986年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调整 5)1993年对设施标准又作了调整 中国没有恰当而稳定的城乡地域划分标准,二、城市发展 1、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建国

3、前夕:城市发展偏集沿海地带 (2)建国初期:城市设置主要是行政硬性规定 (3)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城市发展重点放到中、西部地带 (4)“二五”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注重“大三线”建设,城市数量出现负增长 (5)“文化大革命”十年;“散、山、洞”布局 (6)1976-1985年: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7)1986-1996年:有重点地发展一批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2、城市发展特点 (1)在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明显 (2)以交通为指向,向主要水陆交通沿线发展 (3)在自然条件优越的经济发达地区,正在形成城市群 (4)空间分布不平衡,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三、城市

4、基础设施建设 1、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现况 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质量、保证率、普及率和人均占有量都有显著提高,但与国外一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基础设施建设历年投资比例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度增长较大,但与国际的标准相差还较大。 3、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筹措渠道 (1)税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之一 (2)土地收益应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吸收社会资金 (4)市政公用企业重组改制,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5)运用BOT方式进行融资,四、村镇建设与发展 1、近年来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变化 (1)住宅建设成为村镇建设的主旋律 (2)村镇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持续发展 (3)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 (4)村镇环境建设得到重视 (5)村镇建设投资持续增长 (6)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2、今后我国村镇建设与发展目标 (1)开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县域规划和集镇、村镇规划 (2)建设和完善基本配套的基础设施系统 (3)构建和营造住宅功能完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协调的生活区 (4)建设和完善内容丰富的满足人民群众社会生活需要的公用设施系统 (5)贯彻和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村镇环境质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