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2749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三首(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精彩课堂 不可否认,魏晋是一方灵性的空间。没有虚伪,没有名利,没有言不由衷,没有虚与委蛇,有的只是飘逸的人格操守与风流的处世态度,无所羁绊而又真诚自然。 记忆中,魏晋只有一抹斜阳、一朵流云、一江春水和一群超逸的风流人物。那一方天地养育了那一批坦诚潇洒的风流人物。你可以陪伴嵇康在火炉边打铁,听着他高深的说教;你可以到广武山下倾听那回荡在天际的叹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你可以去学阮籍,驾一小车,没有方向地驰向远方,在天边留下自己的影子;你可以跟随陶渊明荡小舟觅落英缤纷,寻世外桃源,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

2、,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

3、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短歌行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日子能有多少?就像那早晨的露水一样短暂,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忧思难忘。用什么解决忧愁?只能借助美酒。那些有学识的贤才呀,我一直都盼望他们到来。只是为了先生们的缘故,使我思念倾慕,低声吟诵子衿到今天。那呦呦的鹿儿的鸣叫声,鹿儿在吃着田野里的艾蒿。我有高朋满座呀,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那贤能的人如明月呀,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一统江山的忧虑涌上心头,一时不能断绝。穿过纵横交错的

4、小路,贤才屈驾来访。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相互问候,谈及往日的恩情。月光灿烂星儿稀少,乌鸦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三圈,要落在哪根枝条上呢?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归园田居(其一)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不慎)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去(转眼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开垦荒地(在)南面的山野里,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

5、见村落里的炊烟。狗叫(在)深巷中,鸡鸣(在)桑树的顶端。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久在官场里(的我啊),(而今)又能返回自然(了)。,2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提示:分析时除了把握好作者感情的脉络,还要结合作者的理想抱负,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作者“忧”的是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难求的“忧”“不可

6、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忧”贤才不能投奔自己这个贤主。,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诗歌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3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提示:要注意找到典故的出处,了解典故的本意和作者借用的目的,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 答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

7、,作者这里是借酒浇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君”,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低吟,用低吟表示思念和倾慕。“呦呦”,形容鹿叫的声音。“苹”,指艾蒿。“鼓”,是弹奏。,“呦呦鹿鸣”以下四句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鹿鸣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这八句是说: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时刻不忘直到如今。鹿在呦呦地叫啊,它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野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山不厌高”两句出于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

8、能成其圣。”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的典故实本于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三载有周公的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4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提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还是要从诗人的心境和追求上寻找答案。是谓以有情之眼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答案: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

9、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方法归纳 策略一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

10、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借景抒情。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通过描写郊野日暮的秋景,表达游子思乡、寂寞愁苦的情思。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这句话使开头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各种情绪集中体现在这句话中,起到点明题旨的作用。,3借物抒情。诗人通过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某种特征的详实地描写,这一特征要和诗人要表达的某种品格相通,从而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清朝诗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对竹子立身于破岩,不

11、惧狂风这一特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不管处于多么险恶的环境,都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向强暴弯腰,永远保持自己坚强不屈的品格的壮志豪情。,4情景交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幅形象的征夫早行图画,而且是诗人客居他乡凄凉冷落的情感写照。 5移情于景。这是指不同的感情往往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如秦观的踏莎行中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诗人遭到贬谪,心情悲苦,就把这种悲苦的心情转移到景物上,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是在斜阳西下的时候,更显得悲苦。,策略二注意题材上的

12、古今关系 1借古伤今。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借古讽今,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2怀古伤己。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人孙权、刘裕能够成就功业,感喟自己事业无成。 3借

13、古叹今。唐朝诗人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写当年越王打败了吴国班师凯旋,战士个个穿着华美的锦衣返回家乡,花朵儿一样的美女簇拥在宫殿里,可是如今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鹧鸪在越王城遗址的上空飞来飞去。乍一看似乎感叹越王前后盛衰的变化之情,其实,诗人借助这古人古事,是感叹自己对唐朝人事更替、盛衰变化的情绪。,策略三注意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它们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南宋陆游的落梅之一:“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第一句用寒冷的冰雪、凛

14、冽的寒风来衬托梅花不惧寒冷的品格,第二句用众花来衬托梅花,说她在花之中气节最坚强,最后两句写梅花宁愿随风飘落,也不向掌管百花的东君乞怜,可见其有何等倔强的傲骨。作者借此要表达自己面对强权的威压,顽强不屈的精神。现代将帅诗人陈毅的红梅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也是借红梅的傲寒斗霜,表达自己面对困境顽强不屈的精神。其它“松、竹、菊”象征坚贞不屈,荷花象征高洁无瑕,牡丹象征高贵,桃花象征美人等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行离别常用“柳”“月”“春草”“长亭”等,抒写愁恨常用“流水”“春雨”“弯月”等。,策略四注意蕴含理趣的哲理诗 有一种说理诗,虽然数量不

15、多,但影响很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能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点。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达哲理。我们必须通过对诗歌所提供的形象进行分析,体悟出所含的深刻哲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若不看题目,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田园诗,其实它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再如苏轼的题

16、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道理。,(一)课内阅读 阅读短歌行,回答下面问题。 16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呦呦鹿鸣”是借用诗经的句子,这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叫“用典”。这些用典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特点? _,【答案】真挚地写出对贤能之士的渴求。 作者酷爱文学,熟谙古诗。,17曹操的短歌行继承了诗经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手法相当成功。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使用比兴手法的。 _ 【答案】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说自己忧虑贤才不至的思想就如那永远不会停止运行的月亮一样;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这种手法运用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