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2527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品文档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A课程标准部分(35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 的过程。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

3、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二、简答题(每题4分 ,共20分)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3、第二学

4、段的教学建议是什么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4、简要说明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是什么?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以 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5、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方式,谈谈在哪些情况下适合进行小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处、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在动手操作处。B教材知识部分(3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5、0分)1某一天的外汇牌价所显示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84元人民币。这天李先生用80美元兑换了112万越南盾,1万越南盾约合( 6 )元人民币。2在100克的水中加入2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 六分之一 ).3将两个棱长都是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体积应是( 16 )。表面积应是( 40 )。4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钟摆的运动 ( 旋转 )、电梯的上下移动(平移 ),跷跷板的运动( 旋转 )、 推拉抽屉 (平移 ).5、李家湾今年水稻的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五; 今年水稻总产量是去年的( 115 )。6、如果某年的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四

6、月一日是星期( 六 )。二、解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5分)1、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怎样能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1/3?答:在两个面上标上“2”。2、教职工篮球赛市直学校组共有5个球队,每两个队要打一场,一共要打多少场?答:10场。3.根据例题,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例如: a + 5 = 6 3x =12解: a + 5 - 5 = 6 -5 解:3x3 =123a =1 x =44、魏师傅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怎样能最快烙完5张饼?最快用多少分钟?答:15分钟。5、小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0分,其中英语成绩比语文成绩多

7、6分 ,数学成绩是98分,问小伟的语文、英语成绩各是多少?答:语文83分,英语89分。C教学案例分析部分(40分)一、 案例分析(12分)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面,多余的再剪掉,直到剪拼到最后,把正方形全盖上了,长方形还剩下一点儿,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师:这个方法行不行?生:行。生2:我将透明方格纸分

8、别放在两个图形上面数方格,长方形10个方格,正方形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面积大。师:你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挺好。生3:我是用一个小正方形比着在两个图形上面画格子,长方形里能画10个方格,正方形里只能画9个方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生4:我在图形上摆小方块,数一数,发现长方形上面一排摆5个,能摆2排,一共能摆10个小方块;正方形里一排摆3个,能摆3排,一共能摆9个小方块,所以长方形面积大。生5:我是用摆小圆片的方法,长方形上能摆10个圆片,正方形上只能摆9个圆片,所以长方形面积大。生6:我量了它们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52=1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3厘米,面

9、积是33=9(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师:你知道得真多!生7:我也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与宽,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要长,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生7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其他学生也面露困惑之色)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权且也算一种方法,到底行不行,我们今后会进一步研究。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了不起!我相信今后大家会有更多的方法。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6分)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学中

10、学生是“动”起来了,但教师却满足于学生“自发”状态的发现,停留于不同方法的展现上。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许多信息,基本上教师默认的多,回应反馈的少,缺乏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确的讲授和适时的评价指导,很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影响后继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放任不管,就会失去教师“教”的真正意义,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比较、交流与提升的机会。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后,教师应“趁热打铁”,继续通过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地自行优化自己的思考方法,主动地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果你是这位教师,针对学生的

11、回答,你会怎么做?(6分) 答: 比如,对于其中几位学生的发言可作如下回应反馈:生1:我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再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最后谁露出来,谁的面积就大。师:这是一种剪拼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破坏了图形的原有形状,但也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这种剪拼的方法,在今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中用处可大了。(有效的点拨和提炼)生2:用尺子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面积肯定就大。 师:你认为周长长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肯定就大,是吗?这个猜想很有价值,但是否成立,还必须通过验证才行。下课后,你可以想办法验证一下,然后把你的验证结论告诉老师,好吗?在学生展示了多种方法后。师:同学们真了

12、不起,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生1用的是剪拼重叠的方法,生2、生3和生4的方法很相似,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生5用的是摆小圆片的方法,以及我们现在还不太明白的直接列式计算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必要的梳理和适时的引导)生8:我喜欢摆小圆片和数方格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样方便。 师:在摆圆片和数方格的这两种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逐步逼近数学的核心)生9:我觉得摆圆片的方法更方便。生10:我不同意生9的意见。用摆圆片的方法,图形的中间有空隙,容易出现误差,不如数方格的方法科学。(这是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学生大都喜

13、欢用数方格的方法)师:确实,用数方格的方法能铺满整个图形,比较精确,也比较科学。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二、 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对下面的教学片断进行分析。(8分) 教学片段:小明家今秋收稻谷3500斤,扣除口粮和种子1500斤,尚有余粮2000斤,小明爸爸准备卖出去,你看怎么卖?最多能卖多少元?生:老师,稻谷多少钱一斤,我们不知道是不能算的!师:稻谷0.86元/斤,谁能算出来?生:最多能卖1720元。生:老师能不能碾米以后卖呢?师:他提出疑问,能不能(分组讨论。)教师相机提供一些数据:大米每斤1.50元出米率72%加工费100斤稻谷4元信息汇总:教师出示其中12位学生

14、计算办法:200072%=1440(斤)14401.50=2160(元)20001004=80(元)216080=2080(元)20801720=360(元)生:还有米糠呢?360米糠100=460(元)案例分析:1“探索”学习,让“学”先行一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以本案为例,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调查、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反馈得到信息:(1)丰收;(2)亩产在1000斤左右;(3)新米很香;(4)有的小朋友家中没有田了,只好写别人的使学生对有关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经过充分探究、思考后学

15、到的东西是书本知识根本无法给予的,学生发言的真实与精彩,更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这样在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行为过程无人干扰,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切实保证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显得轻松、自然。2尊重教材,更应注重开发数学内容的价值。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捕捉、开发,然后通过教学动态地渗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两点:(1)培养学生商品经济意识。当意外发生时,我没有制止,而是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去讨论、比较、分析,及时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碾米后比直接卖稻谷多赚了460元。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一种意识,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赚钱,而且赚钱要赚得合情、合理、合法。(2)“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家住在镇上的学生比较多。这次实践活动后,许多原先成绩优秀的学生少了发言权,而家住农村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成了主讲。学生在讨论、汇报、交流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