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92125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丹东民俗和民俗旅游开发精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东民俗与民俗旅游开发姓名:张文娟 班级:旅游管理092 学号:200906010218 指导老师:马莉丹东民俗与民俗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092 张文娟 200906010218摘要:丹东地处中国东北部边陲,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隔江相望。满族民俗风情浓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里,你都可以领略到满族的风情。无论是生活在丹东的朝鲜族人,还是对岸的朝鲜人,独特的朝鲜族风情随处可见。丹东市一个拥有着浓郁民俗气息的城市,丹东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其民俗的旅游价值,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简历民俗风情旅游点,设计民俗旅游路线。关键字:丹东 民俗 旅游开发

2、一、 丹东概况介绍及其特有的民俗1、丹东概况辽宁省丹东市坐落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的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其总面积约为15222平方公里,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的起点,也是中国万里海疆最北端的起点,有着沿海、沿江以及沿边的优势地理位置。丹东位于中国的边陲地带,历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丹东地区旧时又称为安东市,在支援抗美援朝斗争之中,安东人民一直站在最前沿,被誉为英雄的人民,安东市也因此被誉为英雄的城市。安东市于1965年1月被正式改名为丹东市,取“红色东方之城”之意。2、丹东特色民俗 (1)、鼓乐鼓乐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广为流传,至今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

3、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以及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地区早年的县志之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丹东鼓乐在当地俗称为“鼓吹乐”,大致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以及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等两大类。丹东鼓乐对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丹东冬天的乐趣 丹东的冬天虽然很冷,但当地人的冬季风俗很有特色,为这个冬天增加了很多乐趣。冬吃冰棍;东北人非常喜欢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腊月的街头巷尾到处叫卖着“冰棍”,还有雪糕、糖葫芦等,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棉手套,手里拿着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在温暖的屋子里吃着冰棍更是令有一种情

4、趣,尤其是小孩子的最爱。冻水果;丹东冬天水果有限,绝大部分靠从关内购进。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容易腐烂,而冬季水果却很新鲜。同时因为冷冻着的缘故,象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一个个硬得如钢球铁蛋一样。不懂的人拿起来就咬,谁知只咬了一道白印,还咯坏了牙齿。而且冻梨十分的酸,如果吃不了算的人,可是不敢轻易尝试的。乍一眼看去这些水果似乎其貌不扬,不过吃过之后就知道味道真的很不错的。睡火炕:寒冷的冬天,丹东人有睡火炕的习惯。火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般炕在里屋,炉灶在外屋,做饭烧火,烟热通过炕洞转一圈到烟囱腾升,一日炉火不灭,炕面上始终是热乎乎的。冬天的时候当外面是寒风凛冽的时候,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有种说不出的

5、惬意的感觉。我们丹东有一句话叫“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用来形容很滋润的生活的,可见炕在丹东人心目中的地位。(3)、关于满族的一些特色民俗满族人十分喜欢吃饺子,所以丹东人也十分喜欢吃饺子,从年三十开始整个正月里一直都在吃饺子,大节小节都要吃饺子,初一吃,初三吃、十五也要吃,除此之外清明、七月半、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也都要吃的,有一些节气丹东人也是要吃饺子的,例如春分、秋分、立夏、立冬之类的。当然除了吃的之外呢,还有许多与满族有关的民俗。(4)、关于朝鲜族的一些特色民俗丹东作为一个与朝鲜人民隔江相望的城市,在许多民俗上与朝鲜人民十分相近,当然这也是丹东这个边境城市所特有的。如果说在民俗最相近的地

6、方,那便莫过于在饮食上,似乎真的应了那句“民以食为天”。提到朝鲜族的饮食我们似乎一下子就可以想起打糕,这么有特色的饮食,在丹东的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寻的,泡菜也是朝鲜人民不能缺少的饮食之一,这也是丹东人民家家都会的冬天必备菜色之一。小时候每到冬天就会看到母亲在帮着腌制泡菜,在旁边看着也十分有趣。当然在饮食方面不仅仅只有这些是最富有特色的。大家都知道朝鲜族人民喜欢荡秋千,其实丹东人也十分喜欢这项运动的。另外,每年在锦江山每年都会一届朝鲜族民俗节举办,有很多丹东市民都会去参加的。二、 民俗旅游的相关介绍1、 概念及简单介绍: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

7、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2开发的六种形式 1)、集锦荟萃式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园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

8、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需花很长时间、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六、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也属此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

9、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举苹式共同的缺点。 3)、原地浓缩式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动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民俗文化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风情园均属此类。其优点是便利了游客充分了解当地或该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点是在真迹旁边造“真迹”,令游客自然形成对比,对有些游客不能构成吸引力。 以上三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

10、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 5)、主题附会式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

11、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但近期网“师园”推出了“古典夜园”活动,利用园内各厅堂分别表现一两段苏州评弹、昆曲等各种类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游客同时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评。 5)、短期表现式以上五种模式均为长期存在、旅游者可随时前往欣赏的旅游开发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三、 丹东的民俗旅游丹东的民俗旅游当然也是离不开其他民俗旅游的模式,根据丹东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应该有所特色之处,可

12、以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前面所提到在锦江山公园每年都会举办的朝鲜民俗节便是短期表现的形式,是十分适合在丹东地区发展的一种形式。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开展例如像农家乐形式的旅游活动邀请游客到一些满族、朝鲜族或者具有民俗特色的家庭去感受,尤其是在假日是更是有特色。在锦江山公园我们可以看到有提供朝鲜族服装供游人拍照所用,在此同时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关于民俗特色的活动,让有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气息。当然我们也可以多建立一些相关的民俗的博物馆供游人游览。开展民俗旅游的形式有各色各样,不仅仅局促与此,只要通过努力丹东一定可以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旅游。在民俗旅游开发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牢记的就是开发与保护并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保护我们的资源。参考文献:1中国民俗旅游 巴兆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9 2旅游资源学杨桂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3 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