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2087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2. 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3. 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4. 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5.

2、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6. 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7. 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8.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

3、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进一步强化。9. 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10. 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11. 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

4、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12.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 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14. 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15.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

5、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16. 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17. 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18. 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19. 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代理国库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为政府融通资金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

6、布经济金融信息。20. 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作用表现:集中存款准备金(加强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 最后贷款人 组织全国清算21. 中央银行的作用:(1)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2)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3)稳定金融,防范金融风险(4)调节国民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5)推进国际金融合作22. 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有价证券23. 中央银行制度:(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香港、新加坡)(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西非、中非、加勒比)24. 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类

7、型:(1)全部股份国家所有(英法、加拿大)(2)公私混合所有(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 (3)全部股份私人所有(美、意、瑞)(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韩国)(5)多国共有资本的中央银行(货币欧盟、欧洲中央银行)25. 中央银行独立性:指作为货币行政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26. 独立性内容:(1)垄断货币发行权(2)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3)拥有操作上的独立性27.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一)独立性强的模式:组织上的独立性、人事上的独立性、决策上的独立性、资金运用上的独立性、制定规章和实施处罚上的独立性

8、 (二)独立性次强的模式 (三)独立性弱的模式28.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意义:(1)中央银行是负有社会性责任的机构,它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应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2)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保持超然地位,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可以对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3)中央银行不是一个纯政府的服务机构,而是一个社会化服务机构,因此中央银行应具有独立性29. 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表现:经济、政策、人事、组织30.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独立性较强的模式。(1)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人事独立性、经济独立性(资金来源于对银行的贴现收入和持有政府债券所获得的收入)、政策独

9、立性(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经国会授权,无须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自行决定采取措施和运用政策工具)(2)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人事独立(直接向议会负责,联邦政府的成员虽有权参加联邦银行理事会的会议并提出动议,但没有表决权)、经济独立(禁止政府向银行透支,政府机构向银行的借款必须保证归还)、政策独立性(两者出现矛盾时,联邦银行则以完成自己的职责为主)(3) 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稍弱的模式:英格兰银行(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不给政府垫款,只提供少量的隔夜资金融通)和日本银行(货币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独立性较弱的模式,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较多地服从政府或财政部的指令。代表是意大利

10、银行和法兰西银行。31.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组织独立性。A、隶属于国务院,与财政部地位相等,不受财政部制约。B、实行行长负责制,最高决策人是行长,最高决策机构是行长办公会议。 2、人事独立性。行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3、经济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实行独立的预算管理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4、政策独立性32.中央银行发立法结构:(1)总则(2)中央银行组织结构(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4)中央银行业务(5)中央银行的

11、预算和决算(6)中央银行的法律责任33.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一)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二)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 (三)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34.法定业务权力:有权发行货币;有权管理货币流通;有权发布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命令与规章制度;有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的黄金外汇准备;有权经理国库;有权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有权保持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35.法定业务范围:(1)发行货币(2)办理必要的银行业务(3)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发布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4)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5)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和兑付(6)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稽查、检查、审计、统计和调查(

12、7)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36. 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 A、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 B、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C、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 D、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E、不得向任何个人、企业、单位提供担保,不得直接向他们发放贷款。 F、一般不得向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37.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1)中央银行开展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其宏观调控职能(2)中央银行业务操作的重点是调控货币供给量(3)中央银行业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而非个人(4)中央银行业务操作平台是金融市场38.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1)服从履行职责的需要(

13、2)不以盈利为目标(3)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4)保持资产的流动性(5)保持业务的公开性(6)保持业务的主动性和一定的独立性39.资产负债表基本结构:(1)资产(国外资产;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2)负债(储备货币;发行债券;中央政府存款;国外负债;自有资金)40.资产负债表特点:(1)资产负债表反映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特点(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关系是资产引起负债41.资产负债表与其职能的关系:(1)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2)资产与负债方存在对应关系(3)中央银行业务反映其调控职能42.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

14、;其他区负债业务43.货币发行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44.货币发行的种类:(1)经济发行,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为了支持和促进 经济发展,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 (2)财政发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货币。易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影响货币、 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45.货币发行渠道:再贴现、再贷款、购买证券、购买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活动46.货币发行原则:垄断法性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47.发行准备制度:(1)现金准备发行制(2)证券保证准备制(3)现金准备弹性

15、比例制(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5)比例准备制48.存款业务特点:(1)开办存款业务是为了实现调控职能(2)存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存入款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4)存款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49.存款业务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稳定(2)有利于加快资金清算(3)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调控货币供给量50.存款业务种类:准备金存款、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外国存款和特种存款51.准备金存款业务基本内容:(1)被要求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机构范围(2)准备基数,即哪些负债项目应该缴纳法定准备金(3)哪些资产可以充当法定准备金(4)法定准备比率的高低(5)计算准备金和缴纳法定准备金的

16、时间 52.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自存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53.法定存款准备金:即存款货币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按一定比率将吸收的存款转村中央银行的准备金。54.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55.准备金比率按活期、定期、储蓄的顺序逐步降低。56.发行债券的目的:一是针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超额储备过多的情况,发行债券以减少他们的超额准备,以便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二是以此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通过中央银行债券的买卖行为,灵活的调节货币供给量。57.资产业务:再贴现、再贷款、证券买卖、储备资产58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