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91950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说课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精品文档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2011.10中旬宜都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标准说课教师学科说课年级说课内容项目评分要点分值得分说教材(12分)1、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正确,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扣主题)4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据,说出各个环节落实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落实。(见主题)43、说出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4说学情(8分)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

2、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8说教法和学法(25分)1、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符合教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突出,符合教学要求。52、所选教法和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53、说出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措施和方法,说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方法。54、教学设计中有学法内容,学法与教法能相互配合。选用的学法理论依据清楚、明确。说明了在本节课中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法,怎样指导。(

3、体现课文例子的功能)55、学法要体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善于思考;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着力于会学)5说教学过程(35分)1、教学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紧。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能真切落实设计意图。102、学习难度安排适当、重点突出。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说出了重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用,重要环节间的联系、过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主题,说有重点,导有策略)103、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显。讲课和练习时间安排合理。能说明各种练习对新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说明了归纳总结的构思与作用。(训练实在,方法灵活,主题落实)104、尊重

4、学生,说明了教学评价、反馈的具体措施;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评有学生,为学而教)5说预期效果(5分)课前说课,说教学目标可能达成情况,教学效果预期。5基本功(15分)1、普通话准确,语言规范、简练、生动、流畅、逻辑性强,具有感召力。教师的仪表端庄,教态自然大方。72、板书设计合理、简洁;粉笔字(简笔画)正确、美观53、说课中各内容时间分配得当,说课在15分钟内完成。34、整个说课内容设计合理,内容详略得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能熟练使用教学媒体。5评委备注总分100附件二:宜都市“课内比教学”活动讲课评价量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细目及说明权重扣分得分学生行为(38分

5、)1.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主题”目标意识是否清晰;(2)是否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和调控。82.学习情感(1)学习氛围是否和谐、浓厚。(2)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全体参与,“听、说、读、写、议”投入是否积极,个性突出。103.学习方式(1)自主阅读、探究、感悟、品味、体验、练习等是否到位且有成效。(2)动笔动口、合作学习是否有成效,且科学合理而时间到位。(3)倾听、互动与展示的时机是否合适,是否有成效。(4)各种测试和评价后是否即时反思、即时调控和矫正。124.学习效果(1)各种学习活动环拱性是否强,且有效。(2)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深度与广度。(3)语言思维是否有深度、广度和

6、创新性。8教师行为(32分)1.情景创设(1)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2)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3)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102.活动组织(1)教学环节是否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统一。(2)各种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实效。103.过程引导(1)是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和情景化。(2)是否以问题驱动教学,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时效性。(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时机是否合适,是否有效果;立体性是否突出,读悟品想听说议评是否入情入境达意见效。(4)是否抓住了学生的疑难点和关健点进行引导和讲解。(5

7、)教学评价、反馈、矫正是否即时和有效。12教学资源(18分)1.内容整合(1)教学内容取舍是否恰当,贴近学生实际是否紧密。(2)教学内容是否保证教学重点、突破难点。(3)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广度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102.资源开发(1)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操作和实践。(2)多媒体的呈现是否适当、是否做到有机结合。(3)其它教学资源应用是否恰当,组织是否合理。8教学效果(12分)预设性与生成性目标的达成(1)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否都能有效达成,“主题”成果收效是否明显。(2)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3)是否做到了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达成的统一。(4)是否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形成

8、学科教学特色。12评语总分附件三宜昌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堂观察维度观察维度视角观察点举例维度一学生学习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由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互动有那些互动/合作行为?有那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小组/全班)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自主学习形式(探究/阅读

9、/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维度二教师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呈示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板书、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

10、知难度怎样?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维度三课程性质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内容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

11、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立)?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怎样利用?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维度四课堂文化思考怎样以问

12、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回答/提问/作业/笔记/人数)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民主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是怎样的?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创新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课堂环境布置怎样体现创新的? 关爱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怎样关注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附件四宜都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观课议课记录表学校: 观课议课教师:科目讲课人讲课班级课题讲课时间选择的视角及观察点本课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评议者主要观点学科评审组评分观课实评分议课实评分评审组长签名权重20%权重15%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