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942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经济转型加快 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2010年1-9月,长沙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 %,这一速度较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比,回落1.2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农业的影响力减弱。一、农业增势减弱是阶段性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占比为4.8%,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为28%,城镇化率为62.6%,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如果下降到5%以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则会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将意味着总体发展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快速降

2、低。(一)发达国家例证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占比小,如美国1973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相当于当前长沙的水平,2009年美国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日本虽然一直以高度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和农协引领农业前进的步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2006以来,农业占GDP比重均在1%以下。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比较表 城市名称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增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深圳0.146.753.210.7-18.6上海0.839.959.48.2-1.1天

3、津1.754.843.516.53.4广州1.937.360.911.53.9南京3.145.651.311.54.1杭州3.747.848.510.03.2宁波4.453.342.38.64.1青岛4.749.945.412.23.0武汉3.246.450.413.71.6长沙4.850.644.614.76.5(二)全国变化轨迹近10年以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较大,10年间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5.1%下降至10.6%;专家预测,到2020年左右将下降至5%。从长沙情况看,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也由10.4%下降至4.8%。如此反映出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服务业发展水

4、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农业占GDP比重下降是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依靠农业增长,不仅不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反而会使这一差距越来越大。(三)创新高地代表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制度创新的代表性基地,是多年来全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增长极。从这些地区发展情况看,经济越发展、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农业比重越小,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越低。二、农业增势减弱的主要变化机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制造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消费结构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使农业在经济总量

5、中的比重快速降低。(一)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的动力将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的机制,注定了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10年中,全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0%,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4%;同期长沙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只有5%。长沙发展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消费的增长,2006-2009年长沙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9.1%-16.6%,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20%-25%的高增长水平,反映出工业、第三产业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需求的弹性集中体现在工业品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之中。(二)城镇化的支点作用

6、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民,从多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看,农民流动进城就业和发展小城镇是两个重要的支点。2005-2009年,长沙城镇化率水平由53.9%上升到62.6%,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01-2009年长沙农业从业人员从174.9万人减少到115.2万人,期间减少近60万人,农民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从业人员逐步从劳动效率较低第一产业转向劳动效率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势必在多种资源要素上拉大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之间的贡献地位。(三)环境治理加大力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加速农业比重下降。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中,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是重要组成部分

7、。主要问题之一是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10年,长沙部署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清退城区禁养区畜禽养殖业,这对粮猪占91%的长沙农业生产格局影响非常明显。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减)1个百分点影响农业增加值增(减)0.4个百分点。1-9月,长沙出栏肉猪586万头,同比减少24万头,导致了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回落。根据对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理解,参考国内其它城市发展变化情况,结合长沙部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将得出长沙农业面临增势减弱、影响力下降的初步结论,预计“十二五”期间,长沙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只有4%左右;“十二五”期末,农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只

8、有3.8%左右。“六轮”驱动长沙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战略部署,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通过“六轮”驱动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8%,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一是政策推动。2009年,长沙出台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抢抓发展机遇,果断采取措施,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整合资源集

9、中投入作为根本举措,把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投资驱动。按照全市计划,2009年长沙实施2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和30个投资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这些项目竣工,新增生产能力近200亿元。在抓先进农机装备推广方面,长沙市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近7000万元,对10000多台套农机具给予了购置补贴,特别是对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了倾斜支持,有效促进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解决了部分龙头企业机

10、械化配套的难题。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工程40563处,完成土石方5984万方,投入劳动工日4343万个,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8.7亿元。2009年兴建各类供水工程89处,完成了113座病险水库治理目标,修复水毁工程4921处,新增防渗渠道611公里,疏通河道38.5公里,山塘扩容增蓄5550处,新增蓄水能力57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平方公里,各项建设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三是基地带动。2009年,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种粮专业合作社2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300户;4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77家,承包面积近14万亩。长沙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落

11、实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6万亩,落实设施栽培面积4200亩;其中宁乡县超大基地和长沙县黄兴镇分别新建蔬菜大棚1500亩和850亩,长沙县春华镇和金井镇、望城县千龙湖基地、岳麓区和坪塘镇等重点基地都新扩了高标准基地。全市规模养猪专业户23414户,年出栏1000头、5000头和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分别达到490户、61户和28户,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比重达50.61%。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1030亩,初步建成了乔口渔场、开天新农业、金城水乡等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农业带动了产业较快发展。 四是特色拉动。长沙致力于建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

12、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先后打造出“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优质水产走廊”和“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优质水稻走廊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顺利推进,回龙铺、双江口、格塘、新康、果园、路口6个万亩示范总面积达6.64万亩,通过集中实行良种推广、轻简栽培、水肥管理、病虫防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均亩产提高25-50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涉及长望浏宁20个乡镇,花木面积达30万亩,产值逾30亿;花木产业带的打造,加速了这一优势产业的扩张,初步形成了几大花卉专业市场,350多个花卉企业,10万花农,花卉品种200多个。百里水产走廊产业带布局在长

13、沙北部湘江沿岸平原湖区,沿线百公里形成河蟹养殖、鳜鱼养殖、河蚌育珠、休闲渔业行等六大特种水产养殖功能区,依托240万消费人口的长沙大市场,实现年产值10亿元。“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也打造出了一大批“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和“专业协会带动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市场联动。全市加快各级农产品市场开发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联合激活农产品市场。粮食系统提出“构建大粮食、大市场、大产业、大流通体系”的发展思路,站在全国物流节点打造长沙粮食集团;2009年6月,号称“国内第一家、亚洲第二家”的生

14、猪中远期网上交易市场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在“生猪之乡”的宁乡县开业;2009第四届食博会分别在长沙橘子洲公园、烈士公园、贺龙广场、黄兴广场四个场地同步进行,以特色食品展览与文化娱乐活动为主,使专业展会与百姓生活紧密融合,更为时尚化、大众化,强化了展会的消费功能,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六是服务助动。进一步完善种养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循环基地,加大对群众的农技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其技术带动作用,对种养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服务,实施“良种工程”;聘请湖南农大、省农科院(所)专家为技术顾问,大力推进专家聘用机制;在马王堆、红星等基地建设特色农

15、产品批发市场,投放设备和建立农产品监测站,全市已有105个乡镇站通过县级标准站验收,占到全市乡镇站的87.5%,全面为客商提供便捷的服务。党的十五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文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正由小康向现代生活迈进。预计2002年现价农业总产值130亿元左右,比1997年增长16.7%,年均增长3.14 %,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350元左右,比1997年增长29%,十五大以来年均增长5.2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一)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调粮扩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的实际情况,199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调粮扩经,经过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