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形式主义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91897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苏形式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俄苏形式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俄苏形式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俄苏形式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俄苏形式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苏形式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苏形式主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ussian Formalism,俄苏形式主义,主要内容,一.定义和分支 二.产生背景 三.发展历史 四.主要人物和著作 五.主要理论主张 六.影响和局限,一.定义和分支 定义: 指1914年至1930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理论流派。俄苏形式主义这个名称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提法,暗指在这些形式主义者手里,文学批评的对象发生了改变,从作品表现的内容(如社会现实、作家生平和作品的主导思想)转向文学形式(技巧)本身。它批判的对象是当时批评界较为盛行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 标志: 始于1914年(以什克洛夫斯基发表的词语之复活为标记) 终于1930年(以什氏的给科学上的错误立个纪念碑进行

2、自我批评为标记),两大分支: 1914-1915年间成立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大多研究文学,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迪尼亚诺夫。 1917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大多由语言学家组成,代表人物有雅各布森和穆卡诺夫斯基。 两大分支的不同之处(视角不同) 前者从探讨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别入手,认为诗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很注重从韵律入手研究诗歌;认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有社会学基础。 后者着重研究文学语言的本质和文学语言规律,并据此对作品进行结构分析;认为艺术形式具有完全自主性。 相同之处: 都是从界定文学语言入手。,二. 产生背景,20世纪初,俄国文学的白银时代仍在继续,处于百花齐放

3、的灿烂时期,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形式主义者开始破坏僵化发现新形式。 19世纪中叶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起和之后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实用化和科学化相呼应,导致一个怀疑批判的时代,俄国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市对这一文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 俄国形式主义产生的内在依据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本身的进化过程,三. 发展历史,1916-1921 自我确立阶段 致力于同以往的文学理论决裂,集中探讨了诗歌语言和散文写作问题;什氏的作为技巧的艺术和艾亨鲍姆的果戈里的是如何练成的 1921-1928 发展转型阶段 重新审视整个复杂的文学问题,转向对文学史的探讨和学院式研究;在此阶段,艺术史研究所起到重要作用。 1928-1

4、935 解体阶段 迫于来自官方的政治压力,进入了学术和组织上的收敛时期。,四. 主要人物和著作,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词语之复活被称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宣言,给科学上的错误立个纪念碑,罗扎诺夫 雅格布森隐喻极和转喻极论主导因素 穆卡若夫斯基常规语言和诗歌语言 艾亨鲍姆“形式主义方法”理论 迪尼亚诺夫文学事实论文学的演变(文学史) 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形式主义诗歌流派和 马克思主义 巴赫金艺术与责任文学研究中的形式方法,五. 主要理论主张,文学性 文学是完全独立的 陌生化 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前置后置 文学史观,文学性(literariness) 1,由什氏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指

5、出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在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而有别于非文学,这个特征就是文学性。 2,雅格布森指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3,而什氏另辟蹊径,通过否定性界定来区分文学和非文学。 4,什氏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以后变得“困难”的语言。 5,形式主义的文学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性。,文学是完全独立的 什氏认为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反映和模仿,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他强调文艺理论不应只研究文学的外部关系,而应该重点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但什氏过于拔高“文学性”和技法的重要性,以“展示技法”代表文学艺术活动的全部内容,完

6、全排斥所谓文学之外的因素,这一观点失之偏颇,此后穆卡若夫斯基在诗歌意义和诗歌语言的论述中进行了批判,同时也被托洛斯基和巴赫金批判。,陌生化 1,是俄苏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2,他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3,陌生化是什氏把文学性上升到感知过程层面时提出来的。 4,陌生化打破过度自动化,使人真正体验生活的原汁原味。 5,作为文学性的基础,陌生化主要发生在语言的三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和词语层,或者其他层

7、面,比如视角,背景,人物,情节和语调。 6,任何陌生化技法都有时效性,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1,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语言是实现陌生化过程的重要保证与条件。也就是说,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 2,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在日常语言中,说话的意义(内容)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他的一切均作为手段为它服务;在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形式)就是目的,意义要么完全被排除(无意义语言),要么本身之成为手段,成为语言游戏的无关紧要的材料。诗歌语言的陌生化程度很高,因此,它总是处于文学语言的最高层次上。 3,区别手段: 隐喻和转喻(语言学角度) 布拉格结构主义在常规语言和诗歌语言中的阐述,前置和后置 1,常规语

8、言和诗歌语言的关系,日常语言是诗歌语言得以显现的重要前提,诗歌语言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前置语言本身,打消由常规语言造成的自动化。有时,日常语言也会前置自身,但是目的与诗歌语言不同。 2,论主导因素中指出,文学有多重语言功能,这些语言功能组成一个等级序列,除了主导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都有前置后置的关系。 3,由布拉格学派倡导的语言功能等级序列和前置后置说,导致形式主义文学史观的产生,也是对早期形式主义理论缺陷的补充。,文学史观 1,文学史观一般分为自律文学史和他律文学史 2,形式主义文学史经历了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将文学演进视为文学形式本身在陌生化作用下辩证自我创造的过程,属于完全的自律的

9、文学史观。这一观点在什克洛夫斯基的罗扎诺夫中得以阐述。 后期迪尼亚诺夫对形式替换进行另一种解读,将文学体系及文本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系统及功能的概念,他们注意到了文学系统外部对内部发展的影响,反对极端的自律论观点。,六. 影响和局限 影响 1,它是第一个挑战传统文学史研究中哲学与美学、文化史与思想史、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非文学视界的入侵。 2,开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先河,对其后的西方批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无论后人是否赞成形式主义的看法,几乎都能从形式主义传统中得到启示,形式主义的精神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思维之中,成为西方人文思潮的基石。 3,对后来的苏联符号学和欧美结构主义以及英美批评理论产生影响。 4,形式主义之后,批评流派常常给自己冠上科学性。,局限 1,诗歌语言研究会早期,形式主义并没有过多涉及文学传统的问题,而且“文学性”指涉的是一个固定范畴,和陌生化与技法展示对应的也是静态概念,没有参照系。 2,过于追求文学性,导致他们只能用语言学的方法来处理文学问题的研究问题显得十分单薄,而且对文学性的研究,虽然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也使它的研究道路越走越窄,走向自我封闭的境地。,Thanks!,选择=结果,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