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8975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某市市新都区都市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纲精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编制新都区人民政府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目 录前言11 发展条件分析21.1农业机械发展现状21.2有利条件31.3存在困难与挑战52 指导思想、原则62.1指导思想62.2基本原则73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83.1基本思路83.2发展目标93.3区域定位、总体布局、发展模式124 重点建设项目144.1区域性农业机械及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科研、生产制造、流通示范基地项目144.2优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64.3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74.4设施农业机械化示

2、范基地建设项目194.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14.6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项目224.7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5 支撑保障措施255.1组织管理保障255.2资金投入保障265.3运行机制保障275.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275.5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保障29附表:附表1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发展规划指标30附表2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总体布局划分32附表3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项目表33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

3、是近几年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收入增加,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市场供求两旺,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新都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和谐新都”的目标,不断强化农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都市观光农业。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0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3.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0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优质稻、蔬菜、禽蛋、生猪,“双低”油菜等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经营组织年产值500万元以

4、上的53家、5000万元以上的8家、1亿元以上的5家,壮大了福建达利、成都佳雪、深圳百家味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2017年是新都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新都区农业机械化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在总结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和科学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和新都区人民政府编制了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082017年)。1 发展条件分析新都区位于川西

5、平原的腹心地带、成都市北部,城区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是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的都市新区(城北副中心),连续13年保持“四川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称号,是四川省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种植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新都区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办),236个行政村、86个社区、现有人口63万,其中农村人口43万,耕地面积2300公顷。1.1农业机械发展现状新都区高度重视农机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市各类农机项目在新都区的实施并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积极引导农户加大农机投入,增强农户使用农机热情。农业机械拥有量持续稳定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07年底,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21.3万K

6、w,平均百亩耕地拥有动力61.7Kw;各种农机具19.3万台件,平均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具56台件;农业机械原值15314万元,平均百亩耕地拥有4.43万元。拥有主要农业机械:拖拉机及配套农具3075台套;小麦机动播种机、人力小麦播种机5353台;机动喷雾器639台;机电提灌机械791台套(其中农用水泵743台);联合收割机450台(其中有145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1341台;埋草旋耕机405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567台套。全区各型农业机械年机耕作业量105.9万作业亩;平坝区机械和半机械播种达到小麦面积的90%以上;机械植保和半机械植保作业量分别为97.3万亩次和61.3万亩次;机

7、电灌溉面积31万亩次,提水量2450.8万立方米;小麦机收水平90%,水稻机收水平68.3%,机械化秸秆还田水平56%。农机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体系。农机服务己形成了以区为中心、镇为骨干、村和专业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区农机局及其直属的新都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新都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和新都区农业机械监理站三个事业单位是全区开展农机技术服务的中心和龙头。13个镇均建有农机管理服务和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每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对农机具运用开展跟踪服务的村农机服务队。全区有(农机部门经营、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农机加油站16座,农机供应门市46个,农机修理点92个,农机专业户6248户,农机从业

8、人员7647人。农机管理逐步走上法制轨道。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四川省人大相继制定了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和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区农机局及其下属农机监理站作为授权执法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和认真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使全区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逐步走上法制轨道。1.2有利条件(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历史时期,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7年,国家仅购置农业机械直接补助资金近20亿;四川省

9、200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购机补贴项目带动农民投入近2亿元。新都区从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每年投入的资金快速增长,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的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已达150万元,带动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是以农业装备为主要基础的农业,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将有大幅度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将更加有力,农业机械化正面临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农业的现代物质装备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农业机

10、械化的发展,农业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就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就难以很好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与增值就难以加快,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难以增强。(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国家正在制定和修订相关的配套规章,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并逐步构建起依靠法律、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

11、持续发展。(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随着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新都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句话”、“三个集中”、“三大工程”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六句话”、“三个集中”及“三大工程”分别是:“六句话”:一是要以中心城区和县城、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二是要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三是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四是要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五是要以配套政策为保证;六是要以转变农民身份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大重点工程”: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

12、农村扶贫开发,三是农村发展环境建设。的“统推”工作战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在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已有广泛共识,新都区农业机械化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1.3存在困难与挑战新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现有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丘陵区小麦播种和稻麦收获机械作业水平还落后很多。在农机化条件较好的平坝区,小麦已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而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中,收获机械化水平尚低,栽插机械化还有待突破。二是农业机

13、械的品种构成不合理,农副产品初级加工机械多而精细加工机械少,粮食生产过程的机械多而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生产过程的机具少。三是可供农机经营者选择的农业机械品种、型号均少。(二)现有机型偏老化,科技含量较低。新都区现有农业机械中相当部分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厂或者初期定型产品,机型相对老化,科技含量较低,普遍存在使用能耗较高,操作舒适性差和作业质量不能满足农情变化的需要等问题。例如,在现有的450台联合收割机中只有145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其余为背负式或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如遇雨水过多,则无法收割。(三)农机化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目前,新都区农机化投入主要由三部分构

14、成:一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农户投入,投资方向为能较快实现服务创收的机具;二是以导向为中心的财政投入,投资重点为人员经费和大型机器购机补贴;三是农机服务实体创收,投资用途为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国家财政投入范围较窄,数额不足;农机服务实体创收受市场影响,收入不稳定。现在,财政对乡镇农机站管理人员薪金仍实行差额预算,给服务队伍稳定、服务体系的运转和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带来极大的影响。2 指导思想、原则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建设现代农业和“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和谐新都”的发展目标,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以贯彻农业机

15、械化促进法为主线,着力拓展农业机械化领域,实现“种、养、加”结合、“粮、经、饲”协调发展;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新都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2基本原则l 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发展内容和重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l 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统筹谋划,梯度推进,协调发展。l 以人为本、科技进步 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挥农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促进、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