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918912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描、工笔、细节描写.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笔、细节描写,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工笔:亦称“细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与“写意画”对称。 文学作品中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人、物,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运用工笔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着意刻画,入微地再现事物特征。一般较多地运用比喻,象征,反复,排比等多种手法融入于诗歌之中。,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白描,即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

2、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例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例2: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

3、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白描在诗歌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色彩的渲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

4、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观察角度的变化 角度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感官:视听嗅触味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山远景-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近景-下),细节的描绘: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例1:“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

5、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例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例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例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例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

6、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例6: 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7、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1、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

8、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本诗抓住幽居深院的女主人公“泪眼问花”这一细节,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细节在诗歌中的运用,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3、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写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

9、光。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诗人摄取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打起黄莺儿” 这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步骤)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含蓄而深刻地变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兵役制度下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哀怨情绪。(步骤),4、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

10、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课堂演练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课堂演练2.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

11、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三步,表达效果,人物情态或景物意境)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四步,作者情感),诗歌中的叙事和描写的结合,白描叙事 细节叙事,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

12、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 1)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