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890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某市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汇报精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汇报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生态农场2007年3月目录一、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3(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3(二)加大科普设施投入, 实现科普工作制度化经常化41、科普设施建设情况42、科普工作实施情况5(三)集聚科技资源,逐步落实各项工作51、集聚科技资源,构建技术支持平台52、计划详实,各项工作逐步落实6(四)建立良好的基地运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81、基地运行模式82、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8二、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10(一)留民营核心基地建设101、示范新技术、新品种,提升技术内涵102、完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功能123、完善基地生产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功能12

2、(二)辐射区建设131、建设民安路科普通道132、展示科普集群效益,建设科普示范镇13北京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是大兴区和北京市科协批准支持的京郊科普示范基地之一,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100个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基地是2004年在留民营生态农业基础上集成有机农业技术发展起来的,基地建设规模为留民营核心示范区1800亩,周边辐射区50000亩,重点建设了有机农业科普观光示范等四项科普示范工程,建成了7个科普功能示范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副市长张茅及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先后莅临指导,2007年3月中国科协袁书记、科普部和基层处成员、离退休老干部及专家80余人到

3、基地参观考察,对基地给予高度肯定。一、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是遵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于2004年制定了详细的北京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了留民营生态新村建设规划,通过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留民营生态农业特征和有机农业特色。基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普及生态有机农业技术,带动京郊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基地建设之初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围绕科普工作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还编制了生态农业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科普教程,制定了村民科技培训计划和面对参观游客的科普

4、宣传计划。项目总投资2969万元,其中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支持20万元,市科协支持30万元,市区农委等相关部门支持240万元,其余自筹,已累计取得经济效益4820万元。基地由区科协、区农委、市农科院和镇村领导与专家组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基地建设工作,镇党委和村党总支十分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建设以来,领导小组每月听取基地工作汇报2次以上,对于基地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予解决,并将基地建设工作纳入领导考核目标,使基地建设具有强劲的领导力量,促进了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加大科普设施投入, 实现科普工作制度化经常化1、科普设施建设情况基地先后投入201万元,建设了留民营网站、农

5、业远程教育接收站(90平米)、配备了30台电脑的电子图书馆和科普数字家园(90平米)、配有多媒体等设备的能容纳180人的科普培训教室(230平方米),建立了生态农业发展展览室(80平方米)和馆藏1万余册书的科普图书阅览室(80平方米),在7个科普功能示范区设立特色科普标志,基地形成了科普教育、科普体验、田间示范整体互动的科普效应。 2、科普工作实施情况科普教育设施常年有3个人负责,每周安排培训,电子图书馆、科普图书阅览室每天开放,平均日流量50人次、每日借阅书刊100册以上,示范基地现场有专人引导作现场解说宣传。科技培训主要由市农科院专家负责讲课,年内开展各类培训50次,培训2600人次,主要

6、培训内容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电脑应用、实用英语等,其中实用技术应用类培训全年达到20次,培训人数在1500人次。并参加了北京市农学会、土壤学会组织的国际有机农业技术交流活动4次,接待印度、美国等国际友人参观100余人次。同时与大地旅行社、长城旅行社、清华大学、蓝天幼儿园等31家单位合作,组织市民和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生态有机农业,还举办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幼儿亲子活动和市民的生态观光、有机食品讲座等特色标志性科普活动。2006年接待团体410个,总人数10万余人,让市民在感受新农村的同时,学到了科技知识。(三)集聚科技资源,逐步落实各项工作1、集聚科技资源,构建技术支持平

7、台基地以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长期聘请相关技术专家负责基地的试验、技术攻关工作和解决基地规划和发展问题。在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资所、植环所、蔬菜中心等单位合作的同时,又开展了与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为基地建设构建了强劲的技术支持平台。共有40余名专家在基地开展科普工作,技术内容涉及有机农业规划设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培肥、有害生物控制、新品种引进、农艺节水、有机养殖、农业信息化等多个方面。2、计划详实,各项工作逐步落实(1)项目年度计划计划2006年度核心区主体设施基本完工,实现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培训、生态科普观光旅游、有机食品生产三大功能。新增辐射推广有机农业技术2万亩,推动本地区

8、有机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开拓有机食品市场。(2)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并有严格的保障监管制度,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有机肥厂建设:2006年,总面积2050平方米的有机肥厂已投入生产,基本实现了年处理农业废弃物3万吨,生产优质有机肥1万吨的目标。该工程建设智能发酵车间1000平方米、库房8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平方米,化验室50平方米,购置了有机肥发酵设备1套、圆盘造粒设备2套、烘干筒、筛分机各1套。保护地设施建设:为了实现病虫害生态控制,进行了多项技术引进及系列设施配套,全园区组装滴灌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包括新建温室、大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组织配套的

9、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留民营有机农业示范区原有核心区的基础上,新建蔬菜大棚30座,日光温室4座。新增果蔬保护地面积100亩。完善加工、配送体系:新增配送系列车辆4辆,新增硬化路面300米,新建星级卫生间2座。有机珍禽养殖区建设:建成满足有机养殖技术要求的鸡舍2栋,每栋500平方米,合计1000平方米。鸡舍外配备20亩大面积运动场,采用生态散养的形式进行饲养。目前区内已放入黄鸡,示范区的建设与都市农业、旅游观光相结合,游客可以自捡生态有机蛋。有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基地累计引进新品种18个,集成有机农业生产技术20余项,并被为北京市有机蔬菜生产示范项目生产试验基地。对180

10、0亩地开展了土壤背景值调查、有机农业施肥定位观测、沼液沼渣科学处理与综合利用和有机投入品的质量监测等,制定了相关技术生产规程,并利用现场会等形式普及推广,增强基地技术的扩展性。专家与群众结合,总结基地技术经验,有市农科院主持编写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等科普读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市农科院信息所的专家到基地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地生产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农业企业资源管理方案,研制开发符合示范区实际情况的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监控系统,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基地基本实现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培训、生态科普观光旅游、有机食品生产三大功能。初步建成有机果蔬科普观光采摘区、农业废

11、弃物生物处理示范区、有机农业科普示范核心区、有机农业生物能源转换区、有机农业科普体验区、有机农业辐射区7个科普示范功能区。(四)建立良好的基地运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1、基地运行模式基地建设采取企业化管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基地制订实施了基地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种植员工岗位工作标准,实行了责任落实到人,品质、数量与效益挂钩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基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适应市场发展,结合自身定位市场发展方向,实施以超市日配供应为主,大宗定期供应及团购为辅,并积极发展社区销售网点建设及网上销售的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策略;基地进一步加强有机认证,发挥留民营有机农业合作社的

12、作用,辐射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合作组织实施统一购置农资,统一配送,定期进行技术指导等工作,已带动周边近2000亩果蔬基地进入有机认证程序。2006年,基地1800亩耕地全部通过有机认证,养殖业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在基地带动下,周边地区加快了有机果蔬认证进度。2、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品牌优势:有机农业已成为留民营的特色产业,基地已形成完整的技术集成、生产、加工、配送体系,产品进入京津家乐福、沃尔玛等60余家超市,并多次参加了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创立了品牌优势。2006年,基地又获得了世界有机种植年度获胜者,彰显了基地产品的品牌优势。旅游业发展:科普基地的建设,创立了基地特色,促进了基

13、地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以科技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自然资源并以科普展室,科普体验园为切入点,将7个科普功能区整合形成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新能源利用三大特色的科普旅游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农耕体验、动物认养、蔬菜观摩等生态科普旅游活动。目前,基地已被认证为AA级国家旅游景区。基地建立以来,已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接待外宾8000人次。游客们都认为,这里富有体验生态农业、学习有机农业、享受有机食品的旅游特色,是科普旅游、品尝农家味的好去处。经济发展:基地自建设以来,依托7个特色功能区,形成了完整的科普示范功能,带动生产技术体系、产品销售体系的形成,促进农业的优质、

14、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和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2006年留民营全村总收入1.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收入居大兴区农村乡镇之首。基地直接经济效益总计达4820万元,其中旅游接待达20万人次,收入达2000万元。周边带动作用:通过科普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带动了周边有机农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建立了庞各庄西瓜、采育葡萄等有机果蔬基地。镇党委提出了建设有机农业镇的设想,为全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全镇正在建设以民安路3万亩优质果蔬产业为特色的有机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基地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京郊有机农业的发展进程。二、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发挥科普基地多功能作用

15、,强化示范优势与效益、目标,实现科普基地向科普产业的转变。北京留民营有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将按照规划内容逐步实施各项工作,2007年完成各项工程并投入使用,增加相关设施,完善基地各项功能,辐射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扩大有机认证面积。同时,基地建设遵循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形成功能完备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科普基地建设将进一步集聚科技资源,提升科技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管理,展示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全方位提升科普示范功能。基地建设将打造有机产业文化,展示集生产、示范、科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体现生态循环农业特色的综合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一)留民营核心基地建设基地继续以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由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基地的试验、技术攻关工作,并解决基地发展中的相关技术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