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18076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19世纪前室内设计史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室内设计史,早 期 古 希 腊 古 罗 马古 埃 及,欧洲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19世纪中期,古 代,近现代时期,拜占庭 罗马式 哥特式,巴 洛 克 欧洲各国,巴洛克 洛 可 可,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维多利亚风格 工业革命 折衷主义 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西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演化,古埃及的建筑成就,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 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 宫殿(阿玛纳) 、 城市(卡宏城) 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 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 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 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吉萨金字塔群(古王国时期),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古希腊

2、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 、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 ,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 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希腊,开创了支配建筑达数千年之久的体系和比例规则 关键词:三大柱式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式:这种柱子没有柱础,直接立在三级基座上,上面的柱头是一个圆形的托盘加一块方形的盖板。 爱奥尼柱式:柱子在比例上比多立克柱子要长些、瘦些,并有装饰细部的柱础,还有明显标

3、志的柱头,上面是一对卷涡。 科林斯柱式:应用较晚,它是三种柱式中装饰最多的一种。,自雅典城远眺卫城,帕 提 农 神 庙,巴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438年,是希腊祭祀诸神之庙,以祭祀雅典娜为主,又称“雅典娜神庙”。神庙位于雅典老城区卫城山的中心,坐落在山上的最高点。外形呈长方形,长228英尺,宽101英尺,由46根多立克式环形立柱构成柱廊。神庙的主体为两个大厅,两旁各倚一座有6根多立克圆柱的门厅。东边的门厅通向内殿,殿内原来供奉着巨大的雅典娜女神,但是,这一杰作在公元5世纪失踪。中楣饰带是由92块白色大理石装饰而成的,上面有描述希腊神话的浮雕。东西庙顶的山墙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巴特农神庙被认为

4、是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爱奥尼柱式 胜利女神的神庙,宙斯神庙 科林斯柱式,希腊神庙的设计对西方建筑与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古罗马的设计则大量借用了希腊精品的经验。,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

5、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代表: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券,应用永久性材料做成券来跨越洞口的方法在古代埃及和希腊时期就已经知道了,罗马人更充分探讨了券的可能性和应用于大型建筑创造室内空间的能力。 券产生两个技术问题。第一个是构造技术问题:一座券的石头必须在它完成之前要就位。这就是说要有一个临时的支撑结构,即中心支架,直到券的结构完成才能拆除。第二个关于发券构造的问题是券石传递的侧向压力,使券产生向外的推力,这就必须用某种方法来进行抵消。,拱,把券简

6、单的并列起来形成的拱称之为筒拱 两个或多个筒拱交叉形成交叉拱,穹顶,罗马人还发展了穹顶结构,这是一种圆形的拱顶,它呈半球形或比半球小一点。,万神庙,罗马神庙采用了希腊的概念,有一间神殿,供奉一尊神像,在神殿前有一个柱廊,应用了一种罗马改进后的希腊柱式。 比较大型的罗马神庙,从遗物中表明有比较精美的室内。,塔司干柱式,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罗 马 五 柱 式,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

7、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为188米,短轴长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古罗马斗兽场,中世纪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

8、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的风格,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 “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 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

9、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 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

10、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这座建筑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在内部装饰上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面不便贴大理石,就用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的。为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马赛克的后面先铺一层底色,最初为蓝色,后来多用金箔做底。玻璃块往往有意略作

11、不同方向的倾斜,造成闪烁的效果。粉画一般常用在规模较小的教堂,墙面抹灰处理后由画师绘制一些宗教题材的彩色灰浆画。,柱子与传统的希腊柱式不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拜占庭风格把东方=尤其是波斯的因素与希腊因素融合起来。它从东方吸取了彩色与豪华的基调、强调中心、几何图形的象征性装饰和情感氛围;,从罗马和希腊先驱那里,汲取了巴西利卡的布局、圆柱、拱顶技术、拱券和高飞的穹顶。这种结合作为一种独创的风格,必定会诱发一种神秘的体验。作为天国的形象,这样的教堂内部就是要起到引渡的作用。,罗马风,古罗马帝国所达到的精致文化在中世纪早期由于战乱而消失,在西欧,道

12、路,法律,卫生设施和自来水这类文明之物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有许多罗马建筑的遗迹,如破败的凯旋门和圆形剧院,仍然星星点点地留存在欧洲大地上。当建筑复兴时,这些古代的纪念物就成为中世纪建筑师们模仿的对象,他们采用了罗马人的拱顶技术和巴西利卡的布局。在19世纪,评论家们把这种风格叫作罗马风,它是在经历了500年的衰败后在西欧出现的第一次统一的国际风格。,罗马风术语的产生是由于不断的使用罗马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半圆形券及其他罗马室内细部的翻版。鉴于此,罗马风与古罗马建筑之间的联系会使人产生一些误解,由于战争的持续威胁,所有的建筑都强调坚固和防御以保证安全。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军事建筑,都是厚墙小窗,

13、有着要塞般的外观。其他的罗马特点则是标准的建筑体系,建筑内部被分为方形的开间;还有用厚墙来支撑拱券和筒形拱顶。依据各地不同的气候、传统和建筑材料,罗马式建筑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德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

14、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德国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巴黎圣母院(背面),从塞纳河上看巴黎圣母院,雕塑围栏与窗饰,法国人在其建筑艺术中创造了由三层同心圆组成的圆花窗和“火焰式”窗饰,这样,当外界的光线从玻璃窗花中透入时,能使教堂内闪烁绚丽夺目,飘忽不定的神秘光彩。而其创立的教堂尖塔上之透雕棱饰,则更加丰富了哥特式建筑宏伟华丽,优雅飘逸之姿。,巴黎圣母院室内,巴黎圣母院室内玫瑰窗,巴黎圣母院室内彩色玻璃窗,拜占庭 罗马风 哥特式,地点,主要建筑形式,支撑,

15、特点,装饰,效果,灵感来源,目的,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北部,330 1435,教堂,帆拱 墩座,穹顶,贴金 镶嵌,神秘,天国,唤起情感,西欧,10301200,教堂 城堡,厚墙 墩座,圆拱 筒形拱顶,石头雕像,厚重 分割,罗马建筑,容纳朝圣者,法国 北欧,11401500,教堂 行会大厅,飞扶壁 墩座,尖拱 肋架拱,雕塑 彩色玻璃,高飞 骨感,天国之光,感染 引渡,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6、 文艺复兴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1 3世纪后,一大批勇敢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如:但丁、乔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伯鲁乃列斯基等人主张:人有权力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人性,塑造自我,享受现实生活,热爱一切的美。他们在意大利的古典文化中和被土耳其灭掉的拜占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遗留的文物中看到了这些人文气息十分浓重的东西,发出了“让死去的东西复活”的呼唤。 古典文化的再生,是文艺复兴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