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751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某某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省农业厅二六年四月目 录前 言0一、“十五”发展成就1(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1(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发展3(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产业带动能力增强3(四)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外向型农业持续发展4(五)农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六)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落实6二、“十一五”面临形势6(一)发展基础和机遇7(二)面临问题和挑战9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四、区域布局15(一)种植业15(二)畜牧业18(三

2、)加工业20五、发展任务和建设重点22(一)发展任务221、提高农业产出和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22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223、提高农业物资装备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234、提高农业产业带动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235、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能力,推进农业市场化246、提高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推进服务社会化24(二)建设重点241、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252、特色农产品加工业263、种养业良种体系27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285、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296、动植物保护体系307、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328、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339、农

3、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34六、保障措施36(一)转变观念,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36(二)落实农业和农村基本政策,改善农业发展环境37(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机制38(四)创新机制,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保障39(五)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挑战,拓展我省农业发展空间39附表:福建省农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建议表2前 言“十一五”是我国完成加入WTO过渡期、中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我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于福建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

4、战略机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厅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我省种植业和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发展意图,是农业(畜牧、茶叶、农机)部门重大工作安排和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农业部门通过制定实施年度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十一五”规划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一、“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

5、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积极应对WTO,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克服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动植物疫情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据统计,2005年实现农业产值560.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下同)增长18.9%,年均递增3.5%;畜牧业产值276.13亿元,比增29.2%,年均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02元,比增37.7%

6、,年均增长6.6%;主要农产品除粮食、油料作物外,菜、菌、茶、果、肉蛋奶超额完成“十五”目标任务(见表一)。主要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食用菌总产量、产值、人均占有量、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出口量和面积分别居第1、2、3位;水果产量居第7位,人均占有量居第2位,其中柑桔、枇杷、橄榄、余甘、柰居第1位,龙眼、荔枝居第3位,香蕉居第4位;人均水禽占有量和蛋品出口量均位居全国首位。这为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的成就:(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十五”期间,通过积极实施农业“沃土工程”、“种子工程”、“生

7、态家园富民计划”、“跨越计划”、“丰收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累计完成基本农田改造和建设28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耕地产出率持续提高,2005年,全省粮食亩产331公斤,比2000年增19公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全省累计建立各类农业成果核心技术中试熟化示范区306个、部级和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62个,引进示范新品种1518个、新技术240多个,培训农民150多万人次;审定农作物优良品种118个,建立各类农作物优质、专用、高效新品种示范片800万亩,带动推广优良品种1.

8、5亿亩,更新更换良种3000万亩;建成11个“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畜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建设和完善了13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畜禽保种场,审批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283个。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比2000年增14.5%,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632.78万亩、1.13万亩、96.38万亩,其中机收面积比2000年增长近3.5倍,农机跨区机收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14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和“五江二溪”流域的17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场、所),“牧沼果(

9、茶、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十五”期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1.23万口,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6.73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635处,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增收能力,“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畜牧和园艺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果、茶、菜、菌、花、畜禽等重点特色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链,食用菌、茶叶、水果、特色畜禽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10、全省农牧产业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8个、省级149个。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大田粮食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65.534.5调整为2005年的58.141.9。肉、蛋、奶产量比例由2000年的74.3:20.7:5.0调整到2005年的75.3:17.1:7.6;生猪、肉鸡生产扭转了原来依靠调入的局面,2005年外销肉猪、肉鸡分别突破200万头、3000万羽。农产品质量较快提高,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90%,比2000年(下同)提高10个百分点;早稻、中晚稻优质率分别为82 %和90%,分别比增34个和20个百分点;优质、专用“两薯”品种占75%,比增25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

11、和有机食品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绿色食品有效使用标志产品295个,比增15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从无到有,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79个、产品573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8家、产品25个。(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工作力度,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及部门级-市级”龙头企业群。目前,全省拥有各类能够带动我省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6000多家,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多。2003年、2005年省农业厅先后认定扶持了二批50家和60家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第一批龙头企业有2家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被

12、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认定的第二批6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78.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带动农户44.4万户、种植基地196.8万亩、大牲畜养殖192.9万头,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5%、7.2%和8.8%。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5000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2005年产值2300多亿元,比2000年增2倍,全省销售额前300家工业企业中,从事农牧产品加工的有28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00多个、农产品行业协会10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会员总数23万人,带动周边农户43万人。(四)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外向

13、型农业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全省批办农业台资项目493个,合同利用台资7.1亿美元,实际到资3.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783个,合同利用台资2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7亿美元,在大陆各省市位居第一。2005年7月份,经国务院同意,国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正式批复,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由福州、漳州扩大到全省,设立了“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通过闽台农业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十五”期间,全省农产品(WTO口径+水产品)累计出口75.7亿美元。2005年农产品出口

14、金额19.6亿美元,是2000年的1.7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柑桔、食用菌、禽蛋出口额居全国第一。农业招商引资日益呈现外资来源多样化、投资趋向规模化的特点,“十五”期间引进外资农业项目1174个,合同(协议)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五)农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全省各县(市、区)都已完成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并以“福建省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网站,整合“三农”信息资源,开通了“福建三农服务网”。200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全省统一的农业服务热线969155,到2005年底86%的县(市、区)建设了969155信息网站(页),

15、43%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农产品促销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省、市、县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初具规模,同时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免疫标识、动物准调证明制度,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成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以重点产区农畜产品专业实验室为骨干、县监测点为基础、企业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更加完善,到2005年底全省9个设区市、75个县(市、区)按照农业法的要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其中39%的执法机构达到“五有”目标,“省总队-市支队-县大队”的执法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种子、肥料、农(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每年办理农业违法案件2500-3000件,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六)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全省99.3%的村、98.9%的农户和98.6%的耕地落实了延包政策。村集体财务管理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