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第五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1593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导论第五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艺术导论第五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艺术导论第五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艺术导论第五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艺术导论第五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导论第五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导论第五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导论,Diathesis for College,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与主体性,情感性与想象性,人类的情感,好似水的各种形态,有充满咆哮的力量又会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再似瀑布不可逆转的向着一个方向奔腾,头也不回,无比自由;水会根据环境和外部作用,改变自己的形态,无孔不入,人类的主体情感也会根据场合发生各种变化 一般情感(生理情感)喜、怒、哀、乐、思、恋、怨、恨、惊、疑、盼、烦、惧.,情感性,人类的高级情感,大体可分为 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美感(审美情感)是其中来自直觉的,本能的,最强烈的,阿德勒布罗赫鲍尔夫人 克里姆特 1907年,The Moon And The Stars 月亮和星星

2、,Morning Star 晨星-启明星 1902平版印刷品 59 x 23.5 cm私人收藏,The Moon 月亮,Evening Star 长庚星,Pole Star 北极星,首先,古今中外的美学家,艺术家们都意识到情感对于艺术发生和创作的特殊意义: 尚书-尧志“诗言志”; 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袁枚“诗者、由情生也” 罗丹“艺术就是情感” 托尔斯泰“在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中国古代强调人的“才情”,才情在文艺活动中得到无比的注重和张扬,明代袁宏道首

3、度提出的“性灵说”最为著名(袁枚;赵翼;张问陶,并称清代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与西方的“表现说”是为同一种解释艺术中情感表现的重要理论。 袁枚:“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又说“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随园诗话)。“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艺术中 情感性 的三个方面 非常的情感 文化性的情感 艺术化的情感(情感的激发),非常的情感就是常人眼中的一种奢侈的情感,通过特殊的经历和经验,被沉淀和抽离出来,在普通人眼里被表现出来的是“闲情逸致”,通过或荒诞,或离奇,或悲愤,或伤感

4、、或喜悦,或淡薄的艺术手法被寄予在艺术中,通过审美和欣赏来得到共鸣与揭示。,金鱼 克里姆特 1901-1902年 油画181x66cm,磨坊主之女 丁尼生 “愿在耳而为环,随朵垂之震颤,尽日夜而隐藏,或摩挲兮玉暖;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愿在顶而为链,承酥胸之于芳,从长日而仰俯,载欢欣载惆怅;愿长卧以轻柔,愿勿解于未央。”,艺术家以及艺术中的感情,是文化性的情感,不是生存的情绪,是用文明的手段高度修饰过的。 普通人的失恋,爱情,失落等等感情都是直白的,直接 的外露的,在表现上有一种普遍感。,第一个阶段: 具有艺术家特质,或者美学修养的人,会将普遍的情感用超越理性与功利的手法来进行表达,比如

5、从感伤上升到“感怀”,普通人绝望 艺术家绝唱,第二个阶段: 在情感面前,艺术家通常用突破狭隘的世俗情感来表达一种特殊的精神形态,一般无法用其艺术形象简单地概括和总结。 泰戈尔: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未留痕迹,医学局部 克里姆特 1895年,从心理学讲,在艺术中,情商是第一位的,而非智商。在审美过程中,讲的是感受,直觉,悟性、性情。比如刘勰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爱伦坡:艺术中的情感和生活的情感,前者是“灵魂的颤动”后者只是“心的激动” 爱到世界关怀,忧到终极忧患,格尔尼卡1937年 毕加索,利用变形和强烈的结构语汇,直观的来展现他对于战争残酷的理解,想象性,黑格尔:如果谈到本领,最

6、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想象这一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 “模仿常常因为惊惧而不知所措,想象缺什么都难不倒,它无所畏惧地向自己定下的目标迈进。”,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就是艺术家的想象活动。 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 但艺术中的想象性是由情感牵引的,情感越丰富,就越有想象的生动和丰富性。想象的活跃性代表了创作的活跃程度。 心理学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艺术欣赏以前者为主,艺术创造活动以后者为主。,审美性特征,是艺术被创造出来,并且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最终体现。 它是艺术最直观,不言

7、而喻的特性,但是最为含混,难言其名。因为它看似能够感受,能用经验解释。恰恰相反,它是超越经验的,在哲学层面被称为的“超验”的美学现象。,道德的善恶,科学的真伪,自然界的规律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好坏都与它对应。最难以界定。,审美性特征是艺术的根本性特征,表现为“艺术美”,艺术美包含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但不能理解其互为内在外在关系。,内在属性艺术本质论 外在表现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形态 艺术的审美本质之一,区别于自然美的残缺, 人的自觉使得艺术始终千变万化,日趋完美, 人类丰富美得各种途径和手段是人的创造力的展现。 内容美不同于艺术美的内在 形式美与外在也不能混同。,内容美:人物美,人格美,道德美,品质美. 艺术美超越对内容审美的功能和使命。 不能局限在其中,如果强求,则是削弱和空洞化 形式美:自然界形体,排列,韵律,组合,对比 均衡、尺度等等.,是表现部分美,但不是艺术 的形式美。因为审美有着艺术家的思想创造。 非艺术的美的主宰是谁? 不是艺术家和观众,不具有主观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不能等于艺术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