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91546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King法),【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原理】 生物机体内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酶促作用转移到酮酸的酮基位置上,生产相应的酮酸和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催化这反应的酶称为转氨酶(transaminase),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2、, GOT)活性较高。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血清内维持一定水平的转氨酶活性(即正常值)。当肝、心、肾等组织发生病变时,由于组织细胞肿胀,坏死导致大量的酶释放至血流中,从而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升高。因此测定这些酶的活性对某些疾病的临场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可与起终止和显色作用的2,4二硝基苯肼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进而在碱性环境中生成红棕色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丙酮酸的生成

3、量,亦即与ALT活性的高低成正比关系。据此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相比较,便可算出或通过标准曲线查出血清中ALT的活性。,King 氏法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每毫升血清在 37与 pH7.4 的基质液作用 60min,生成 1mol 丙酮酸为一个单位。临床检验取血清量为 0.1mL,报告数据以 100mL 血清计算,因此实际测得结果乘 1000 即可。例如 0.1mL 丙酮酸标准液中丙酮酸含量为 0.2mol,即相当 GPT200U/100mL。,试剂与器材,1、样品 动物或人血清 2试剂 1) 甲液(1/15 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A. R.)9.47g

4、 或含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A. R.)23.87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 1000mL。 2) 乙液(1/15 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A. R.)9.078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 1000mL。 取甲液 825mL,乙液 175mL 混合,此液 PH应为 7.4。 3) GPT 基质液 称取酮戊二酸 29.2mg(2mmol/L)及DL丙氨酸 1.78g(200 mmol/L)溶于 50mL pH7.4 的磷酸缓冲液中,加 0.1 mol/L NaOH溶液约 0.5mL,调节 pH为 7.4,然后加磷酸缓冲液定容至 100mL。加少许氯仿防腐

5、,置冰箱中保存。,4) 2,4二硝基苯肼(1mmol/L) 称 2,4二硝基苯肼 20mg。先溶于 10mL 浓盐酸中,使其溶解。再以蒸馏水定容至100mL。 5) 丙酮酸标准液 精确称取丙酮酸钠 22mg。加磷酸缓冲液溶解后定容至 100mL。此溶液浓度为 2mol/mL,临用前配制。 0.4mol/L NaOH 溶液,1/15 mol/L 磷酸缓冲液(pH7.4)。 3、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移液管(0.5mL,1 mL,5 mL),量筒(10 mL,100 mL),恒温水浴,722 型分光光度计,坐标纸。,实验内容和步骤,1) 制备标准曲线,2) 绘制标准曲线,以光吸收值为纵坐标,酶活性单

6、位数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各测得A520值与对应的酶活性单位数的标准曲线。,3) 样品测定,结果计算,标准曲线测定法 根据样品管 A520 值(已减去空白管 A520)查标准曲线,即得每 100mL 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单位数。 标准管测定法 每次测定酶活性时,同时用丙酮酸标准液(2mol/mL)0.1mL,平行操作,即按上表操作,不做标准曲线,测定A520按下公式计算:,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

7、法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

8、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改原赖氏法的反应温度(40改为37)和底物浓度(改为低浓度)的改良赖氏法,对卡门氏单位的科学套用,使比色法一些缺陷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克服,使其结果与速率法较为一致,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 由于赖氏法设计的底物浓度,如a-酮戊二酸不足,反应速度只能达到最大速度的65%;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的用量只及反应液中酮酸浓度的一半;保温30min的酶促反应后,新生成的丙酮酸和未用完的a-酮戊二酸存在着无法人为控制的竞争显色的几率问题,如此等等,使赖氏法的重现性较差,在测量精度上

9、仍与连续监测法相差甚大。,注意事项,1) 为防止溶血及其他因素对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实验过程所用的一切器皿(注射器、试管等)应清洗干净,干燥后方能使用。 2) 空腹取血,避免血脂干扰。迅速分出血清,及时测定。 3) 作为标准物质的丙酮酸钠极易变质。配试剂时应选择外观洁白干燥者。若颜色变黄或潮解,则应重结晶,干燥至衡重后再用。 丙酮酸钠重结晶:取纯丙酮 8 份与蒸馏水 2 份混合,加入变质的丙酮酸钠使其达到饱和。此时溶液上层无色,下层有棕黄色油状物。取出上层无色液体置烧杯中,加入两倍体积的丙酮(无水)混匀后,置冰箱中数小时,则有白色丙酮酸钠析出,用布氏漏斗收集沉淀,并用纯丙酮洗涤两次,抽干后,置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4) 转氨酶只能作用于L氨基酸(L天冬氨酸,L丙氨酸),对 D氨基酸无催化作用。实验室多用DL 氨基酸(因较 L氨基酸价廉),如采用L氨基酸,则需按DL 氨基酸的用量减半。 5) 为保证操作结果可靠,测定酶活性时应恒定 PH,保温时间,选用固定的比色计,比色杯以减少误差。 6) 血清转氨酶活性高于 500(U)/100mL 血清时,应将血清稀释一定倍数重新测定,其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 7) 每次测定样品数不要太多,其数量以在显色后 30min 内完成比色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