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492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生物灾害科学管理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树林生物灾害科学管理节选自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张国庆著)二九年四月目 录杨树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 3 -一、病害控制- 3 -(一)病害成因- 3 -(二)控制措施- 3 -(三)常见病害防治- 3 -二、虫害控制- 6 -(一)食叶害虫- 6 -(二)蛀干害虫- 7 -三、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9 -(一)立地选择- 9 -(二)造林密度- 9 -(三)整地- 9 -(四)选用良种壮苗- 9 -(五)栽植- 9 -(六)抚育管理- 10 -杨树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一、病害控制(一)病害成因杨树病害大多为真菌性病害,病害成因大至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1)由于树种单一,有利于病原生物

2、的侵染。(2)杨树的苗木培育未能按标准化严格要求,杨树苗木生长势衰弱,造成弱寄生菌侵染,使苗木染病。造林时使用染病苗木造林。(3)移植时起苗与栽植期间时隔太久、苗木未能打浆或假植好、栽树前又未浸泡、造成苗木失水诱发病害。(4)苗圃地长期单一种植杨树苗、没有轮作换茬,造成病原物的大量积累,进而暴发成灾。(5)未能进行严格检疫、造成了病害的蔓延危害。(二)控制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力度、把好苗木调运关。(2)严格按照杨树培育规范育苗、栽种。选用无病苗与无病壮苗作为种苗。苗木在7月下旬前增施磷、钾复合肥培育木质化壮苗,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保墒、防止苗木失水。调运、栽植苗木需打浆、浸泡,同时缩短起苗栽植

3、间隔时间。(3)一般来说,杨树病害防治的根本方法是选育抗病树种,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造林。防治的根本途径是预防,即在掌握具体病害的发生规律后,一方面设法消灭病原或切断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杨树的抗病力或保护它不受病原物的侵染。营林技术措施是防治杨树病害的主要手段。适地适树,培育壮苗,使意杨自小有一个好的栽植环境和树体健壮,是防病关键。要精心栽植,提倡“三大一深”的栽植方法,即“大苗、大坑、大水、深埋”。在旱情较重时,还可以剪去枝条和梢头,延迟发芽,促进根系生长,对预防溃疡病有良好效果。杨树定植后,要及时抚育和疏伐,使林分密度适中,有条件的在遇干旱天气时应以灌

4、水,促使杨树生长健壮,使病害没有发生和流行的条件。加强对意杨虫害的防治,也是预防杨树病害的一个重要方面,连续数年的虫灾能大大地降低杨树的生长势,使树势衰退,为病菌侵染创造条件。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杨树病害的有效措施。化学药剂的防治是辅助性的,主要用于苗圃地。发生病害,及时使用药物防治:50%多菌灵+2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000倍液;浸泡扦插苗24小时;从五月开始,每月一次喷射苗木茎干中下部至落叶;起苗前进行全株喷雾,并用此药液和泥浸根打浆。(三)常见病害防治1.叶部病害(1)花叶病毒病识别特征:该病在大树上或较轻症状时,容易被疏忽,但到9月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将变

5、成黄绿色,在有些杨树叶片表现为不规则淡绿点,而在另一些杨树品系上,生长初期植株就矮小,叶片花叶或变黄,在某些特殊感病无性系上,枝条变形甚至枯死,植株明显短小。发生规律:此病为病毒病。病害通过插条传播,嫁接、根接也能传播,修枝可扩散病害。防治方法:对病株喷施0.1%0.3%硫酸锌溶液,用药量0.752.25kg/公顷;清除感病株和13米范围内的其它杨树。(2)杨树黑斑病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识别特征: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发生规律:该病害

6、由半知菌黑盘孢目的盘二孢属病菌引起。我国杨树上的盘二孢菌已报道有2种,且有专化型存在,南方主要是单芽管专化型和多芽管型。黑斑病由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溅散传播,长途传播主要靠插穗和苗木。该病害在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发生,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发生,夏秋之间最盛,直到落叶为止,在毛白杨上则于4月上旬发病。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被水冲洗掉,并应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也可在6月上旬喷40%多菌灵800倍液,或2

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3)叶锈病识别特征:杨树叶锈病是杨树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叶片是主要受害部位,也可以芽和嫩枝上发生。症状的共同特点是产生橘黄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放出夏孢子,为黄色粉状物,故称锈病。该病在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泛,东北、华北及西北的多数省、区均有发生。病害多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发病率可达100%。发生规律:每年5月,在杨树落叶上越冬的孢子遇有雨水就产生担孢子,通过气孔侵入落叶松的针叶中。710天后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后者产生的锈孢子随风传至杨树叶片上,经715天产生夏孢子堆,堆中散放的夏孢子在78月份可进行多次再侵染。8

8、月中下旬形成冬孢子,在落叶上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子。当林分植株密度大时,或因氮肥过多而徒长,造成林内通风透光不良、湿度过大时,病害发生较重。防治方法:在杨树林附近不栽植落叶松,清除或处理越冬病叶;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越冬病叶,减少初侵染源。药剂防治。病害流行初期,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25%粉锈宁油剂0.4g/m2低容量喷雾,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波美0.30.5Be石灰硫磺合剂,或50萎锈灵200倍液、敌锈钠2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发生严重时,应在第一次喷药后1520天喷第二次药。2.枝干病害在杨树病害中,枝干病害的危害性最大,无论发生在幼年或成年林

9、分中都严重地影响植株的生长,甚至引起死亡。但是引起杨树枝干病害的病原菌却都是弱寄生菌,病害一般都是在植株受旱,皮层内水分含量降低或遭受冻害等情况下,杨树生命力降低, 病害的病原菌才流行的起来。因此,防治杨树枝干病害要适地适树,改善经营管理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杨树的生命力。(1)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现已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以上三种都是由真菌引起)。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

10、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班。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症状的树皮内,病菌以潜伏状态存在。春季是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最主要的发生时期,尤其在幼苗移栽后发病率最高;夏季杨树生长旺盛,病害发展缓慢,秋季又可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杨树栽培管理不善,水分、肥力不足、养分失调,导致生长衰弱的条件等,均易引

11、起发病。树体内含水量与发病关系非常密切,树皮膨胀度低于60%时发病重;高于80%时抗病性增强。杨树大斑型溃疡病: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初期病斑呈水浸状,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可变褐,老病斑可连年扩大,多个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被认为是杨树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皮内越冬。正常年份4月中旬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78月病势减缓,9月又可见新的病斑出现,10月以后停止扩展。一般光皮树种的感病程度重于粗皮树种,粗皮的木栓化程度较高,病菌不易侵入。日灼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树干阳面的病斑数多于阴面

12、。杨树在生长衰弱或土壤干旱、树体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感病重。杨树烂皮型溃疡病:杨树烂皮型溃疡病又称杨树腐烂病,为害杨属、柳属等树种的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枝枯,严重地块可引起大片杨树的死亡。病菌在病组织内常年存活生长。该病于4月上旬开始发病,56月是盛发期,78月病势缓和,10月停止发展。该病的发生与杨树品种、立地条件以及冻害、日灼伤、虫害、旱害等密切相关。栽培管理不良、生长衰弱的林分或植株受害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该病与前三种不同,它是由一种叫做草生欧文氏杆菌的细菌所引起,该细菌为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周生鞭毛。该病主要危害树干,也能在大枝上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椭圆形的瘤,直径约1厘米,

13、外表光滑,后逐渐增大成梭形或圆柱形的大瘤,颜色变为灰褐色,表面粗糙并出现纵向开裂。夏季从病部裂缝中流出棕褐色粘液,有臭味。病瘤内韧皮部变棕红色,木质部由白色变为灰色,后变为红色。发病严重时出现腐烂,树木生长衰弱,木材腐朽不成材,严重时可致树木全株死亡。病菌在杨树病干部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大树比幼树受害重,地势低洼的林分发病重,夏季修枝的树比春、秋季修枝的树发病重;冻伤和修枝伤易引起发病;修枝不整齐、茬高的也易造成侵染。防治措施:杨树溃疡病是寄主主导型病害,就是病害发生与否主要看寄主的生理健康状况。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提高杨树的综合抗逆性,增强抗病能力;始

14、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病情的监测和普查:根据溃疡病的发生、为害程度及分布特点,对全省的杨树林进行科学分类,可分为重病区、轻病区和预防区,可以有的放矢,保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进行防治。加强抚育管理:农民群众对植树造林认识不足,存在着误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省事、省钱,所以栽上树就不管不问了,林地内杂草兹生,土壤板结,水分、肥力不足,树木生长弱,抗病力差。杨树是喜大水大肥的树种,造林后至少应每年春浇一次透水,施一次肥。对分化的林分要合理疏伐,合理修枝,及时修除病枝。化学防治:发病高峰期前,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

15、,或用溃疡灵50100倍液、多氧霉素100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20%农抗120水剂10倍液、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80倍液,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2)杨树红心病杨树红心病又称杨树湿心材,是一个世界性病害,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发生。大树的发病率接近100%,且变色面积大,胸径部位变色直径占树干的24.3%64.4%,病材含水率可高达245%,而健康的边材仅有77%,与正常材相比病材红心颜色深,抽提物多,pH值偏碱,密度、弦向干缩系数、须纹抗压、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显著降低。这些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严重影响木材的干燥、制材和制胶合板的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识别特征:红心病典型症状是活立木的髓心及中央木质部呈水渍状,浅黄色,暴露空气后颜色加深呈褐色至深褐色,故称红心病。发生规律:引起红心病的原因较多,以往报道认为红心纯属一种生理现象。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是由细菌的活动引起的,如欧文氏菌、芽孢杆菌等,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继续对红心病的成因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