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吉林火山石洞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5页
文档ID:1379147
吉林火山石洞_第1页
1/5

1吉林省火山泥林石洞地质遗迹与旅游资源新生代火山是吉林省分布面积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地质遗迹类型全省有中新生代火山近 500 座,按火山分布集中程度可分为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伊通火山群、舒兰火山群等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包括火山锥、火山口湖、瀑布、峡谷、石景、温泉和矿泉等长白山火山群有新生代火山 260 余座,分布面积1.33×104km,分布范围:东经 127°OO’00”~129°OO’00”,北纬 41°20’00”~42°40’ OO”长白山火山群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主要围绕长白山天池、望天鹅峰发育,以长白山天池、天池周围的十六峰、天池瀑布、锦江大峡谷、鸭绿江大峡谷、望天鹅峰十五道沟瀑布、石林、石壁综合景观、温泉等最具观赏游玩价值长白山火山口湖以长白山天池为最长白山天池海拔 2189.7m,最大深度 312.7m,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天池湖水沿乘槎河蜿蜒至挞门一泄如注,形成落差 68m 的瀑布瀑布脚下分布数处温泉群,水温多在 60"C 以上,温泉周围泉华遍布,蒸汽缭绕,风景独特天池周边环抱十六峰,峰峰险奇,远观如睡佛,近赏或似猛虎横卧,或似雄鹰展翅,或似玉柱擎天,或似冠冕娥戴……长白山发育多处峡谷,著名的有鸭绿江大峡谷和锦江大峡谷,均为火山喷发物经流水作用塑造而成。

峡谷内奇峰林立,怪石遍布,形态各异,像石林、像怪兽、像石佛、像珊瑚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望天2鹅峰综合景观分布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五道沟,沟内瀑布相连,石景相接,令人流连忘返长自山火山群地质遗迹不胜枚举,景观美不胜收龙岗火山群有新生代火山 164 座,面积 1700km²,分布范围:东经 126°08’30”~126°42’42”,北纬 42°05’58”~42°25’40”龙岗火山群以耸立的玄武岩火山熔渣和火山口湖尤具特色在龙岗火山群中,有 8 个典型的火山口湖,俗称“龙湾”,火山口湖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兼有椭圆形、葫芦形、三角形等;火山口湖位于各火山锥体的顶部,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漏斗状低地,接受大气降水和周围地下水补给,积水而成为火山口湖龙湾”之神奇,在于它镶嵌在火山顶上,掩映在密林深处,水面如镜,深不可测;尤其是在冬季,冰封的湖水常发出慑人心魄的龙吟,使人如入童话世界伊通火山群由 16 座孤立的火山锥组成,分布面积 600k m²,分布范围:东经 124°50’00”~125°22’ 00”,北纬 43°14’00”~43°35’00”舒兰火山群由 27 座火山组成,分布面积900km²,分布范围:东经 126°31’59”~126°56’50”,北纬44°lO’59”~44°44’00”。

伊舒火山群以其独特的孤立穹丘状火山锥和组成火山穹丘的发育的玄武岩柱状节理而著称伊舒火山群分布在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火山爆发时,岩浆要穿过巨厚的中——新生代堆积层,中——新生代堆积物成岩程度差,多为半松散状,岩浆长距离穿过巨厚堆积物,能量大量损失,加之岩浆量少,挥发3份低,粘稠度大,只能象“挤牙膏”式的涌出火山口,形成孤立的火山穹丘,彼此之间无直接联系伊舒火山群各火山锥形状各异,尤其是组成锥体的玄武岩柱,更是千姿百态,既有“魔鬼之塔",又有“孔雀开屏",还有“鲲鹏展翅”……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地质遗迹位于四平市东南 71m 的山门镇,分布范围:东经 124°24’15”~125°36’56”,北纬 42°55’24”~43°07’34”,露头总面积 2.74 km²山门火山虽然分布面积很小,但由于组成锥体的岩石岩性和结构特殊,地质遗迹保存较为完好,形态奇特,而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成为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地质遗迹类型四平山门火山地质遗迹是酸性岩浆由侵入——侵出——喷溢或溢流形成不同岩相的中生代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次流纹岩、霏细岩、球状流纹岩、流纹凝灰熔岩等,以五方柱为主呈直立状排列,远观成林,近瞧成柱,气势宏伟壮观。

此外,报告还分门别类详细阐述了百余处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质遗迹景观,包括重峦叠嶂的火山锥、水平如镜的火山湖、跌水下注的瀑布、诡秘神奇的峡谷等等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是长白山天池、锦江大峡谷、辉南龙湾、伊通大孤山和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遗迹 乾安泥林是潜蚀——侵蚀地质遗迹的典型,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部大布苏狼牙坝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在大布苏湖东岸,中人字井至学字井一带,南北长约 5.5km,东西宽 O.5~1.Okm,分布面积44 km²,分布范围:东经 123°41’00”~123°45’00”,北纬44°44’00”~44°51’00”泥林系指在土状堆积物上经地质作用塑造的成群柱状地貌形态的总和乾安泥林俗称“狼牙坝”,是因为其土柱锋利尖耸,且呈有序排列,状似狼牙而得名乾安泥林是地下水对粘性土潜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景观,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初期,首先在现有沟谷上游、阶地平台上出现“陷穴”、“洞穴”;形成中期,“陷穴”、“洞穴”继续塌陷,相互连通,孤立土丘开始出现,有的“陷穴”、“洞穴”顶部全部消失,形成新的沟谷,有的由于洞穴的塌陷,地表出现许多小型天然“土桥”;形成后期,随着潜蚀和侵蚀作用不断加强,过去相连接的土柱被分开,多为孤独的土柱,只保留少数较大的土柱。

形成泥林的地层垂直节理较为发育,由土状堆积物构成的台地,经过地下水的强烈潜蚀,地表被肢解,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象,台地被分割后残留的土柱或土牙,成为一个个“微缩景观”,形象似人似物,景色奇妙壮观另外,乾安泥林也是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的重要产地,产出的古生物化石不仅种类繁多,且保存完整乾安泥林形成机制和景观特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地质遗产,具有极高的科研与地质旅游开发价值,文中对泥林的形态、分布、成因机制、演化过程作了详尽的论述,一幅幅景观照片展示了千姿百态的黄土喀斯特”地貌景观吉林省碳酸盐岩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纯质厚层灰岩地区,岩溶发育与火山活动及新构造运动有关,岩溶遗迹以地下溶洞为主,兼5有峰林景观据调查:全省知名溶洞近百处,具中规模较大的 14 处,最长>2000m,溶洞具多层、多枝、洞洞相连、洞中有洞的特点,多数溶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形态各异,有一定旅游价值目前开发程度较高的是磐石官马溶洞、通化大安溶洞官马溶洞位于磐石市官马镇西南 7000m,地理坐标:东经 126°06’Ol”,北纬43°08’05”,发育特点是多层多枝,沿某一组断裂发育时,其规模较小,常呈长洞,而在断裂交汇处,则溶洞规模较大,形成大厅、厅洞相通,婉转起伏。

大安溶洞位于通化县大安镇水洞村,距通化市城区 18km,地理坐标:东经 12606’39”,北纬 4147’44"由燕山期花岗岩及岩脉组成的侵入岩奇峰异洞,是颇受游人喜爱的地质遗迹景观,文中通过对蛟河拉法山、集安五女峰、和龙仙景台地质遗迹景观的描述,烘托出侵入岩岩峰如削、云霞缭绕的古朴粗犷的自然之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