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1405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精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工程项目指南农业“五新”推广项目一、项目目标和内容2008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工作,建立100个示范片,核心示范面积50万亩,辐射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一)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在全省示范推广新品种11个,即主推优航2号、甬优6号、优1273、佳辐占等四个水稻新品种;福薯8号甘薯新品种,中薯3号马铃薯新品种; 翠冠早熟梨新品种、宫本早熟温州蜜柑等水果新品种;茗科一号(金观音)茶叶新品种;耐运280番茄、坂田七寸(SK4-316)胡萝卜等蔬菜新品种。建立粮、菜、果、茶等农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个,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推广面积200万亩,平均亩增5

2、%以上,良种覆盖率100%。(二)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在全省范围内重点示范推广超级稻、马铃薯、无公害茶叶、银耳规范化、种养循环模式、蛋鸭旱地圈养喷淋等农业新技术9项,建立稻、薯、茶、菌、种养循环模式、蛋鸭、猪等新技术示范片(场)20个,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200万亩。示范片平均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技术到位率、入户率分别达到96%和90%以上。(三)新农药示范推广。在全省范围建立20个示范片,示范推广丙溴磷、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虫腈、噻嗪酮、丁硫克百威、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霉素、矿物油、四聚乙醛、络合态代森锰锌11种农药,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推广面积200万亩。

3、防治效果达80%以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四)新肥料示范推广。根据我省主要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选择确定新肥料品种10个,其中:水稻、甘薯、马铃薯、花生、茶叶、果树、蔬菜作物专用肥7个;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和氨基酸水溶肥料各1个。在全省1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核心示范片,示范面积10万亩。示范片肥料利用率提高3%以上,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全省辐射推广应用面积200万亩以上。(五)农业新机具示范推广。在全省范围示范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以及配套耕作机械、谷物烘干机,菜园(地)起垄机、中耕管理机(开沟机)、微耕机、茶叶修剪与采摘机械等10种新型农机具,建立10个示范

4、县,核心示范片20万亩,辐射推广200万亩以上。示范县新增各类新型农机具3000台套。二、申报范围和条件(一)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承担省农业厅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任务的县(市、区)农业局申报,其中大田县经作中心申报茶叶新品种推广项目。具体新品种承担县及品种名称:尤溪县示范推广优1273、永安市建立优航2号、闽侯县示范推广甬优6号、南靖县示范推广佳辐占,霞浦县示范推广福薯8号,诏安县示范推广中薯3号,建宁县示范推广翠冠,三元区示范推广宫本,大田县示范推广茗科一号,荔城区示范推广耐运280番茄,漳浦县示范推广坂田七寸胡萝卜,除大田建立3个示范片外,其他各示范县均建立2个示范片。(二)农业新技术示范

5、推广承担水稻、马铃薯、茶叶、银耳生产大县、种养循环生产有基础的县申报。其中,建阳市、尤溪县农业局申报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龙海市、诏安县农业局申报马铃薯脱毒种薯及稻草包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福安市茶业局申报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申报银耳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平和县、龙海市农业局申报种养循环模式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三)畜牧新技术示范推广1.要有基础。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如设施设备、企业养殖规模等。2.要有辐射条件。核心场周边的养殖场及其养殖规模要符合辐射带动要求。3.要有技术力量。企业已有相应的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4.要有积极性

6、。企业自身对示范推广项目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能确保完成任务指标。5.要有经济实力。企业经济实力要雄厚,能确保落实配套资金。(四)新农药示范推广1.主要在粮食、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常发区,且当地政府重视,主动开展这方面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农业县(市、区)。2.资金主要用于新农药示范、推广项目购买示范药剂、病虫害调查、技术培训及宣传等。(五)新肥料示范推广1.主要在粮食、经济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偏多、施肥结构不尽合理的主产区。且当地政府重视,有主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的农业县(市、区)。2.资金主要用于新肥料示范、试验,核心示范片肥料补贴,土样采集与测试,技术培训与宣传等。(六)农业新机具示范推广1.

7、水稻、茶叶、蔬菜、烟叶的生产大县,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积极性,农机化条件基础较好。2.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烟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已有一定基础的县市。3.地方政府对农机工作重视,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培训体系健全,农机农艺结合较好。有良好的培训教学设施和技术人员。三、申报数量和资金补助标准“五新”示范推广项目中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畜牧)、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机具各选定10个示范县,每个项目示范县补助资金5万元。四、有关要求所有申报项目均要以市、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联文上报省农业厅。每个项目要求附有项目申报书(格式从福建省农业厅信

8、息网下载)。申请报告及附件一律用A4纸装订成册。并于4月30日前将项目材料报送省农业厅科教处(2份)和厅计财处(1份)及相关处室1份(新品种报种植业局、新肥料报土肥站、新农药报植保站、农业新技术报科教处、畜牧新技术报畜牧总站、新农机具报农机局)。通讯地址:福州市华林路123号 省农业厅科教处邮政编码:350003联 系 人:张文芳联系电话:059187804525农业“五新”推广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编制日期: 主管部门: 福建省农业厅制一、项目情况(一)项目实施地点、必要性和可行性(二)实施内容与技术措施(三)年度目标与效益分析二、

9、项目单位情况(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相关职能业务范围(二)承担项目的主要优势(三)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简况(四)有无不良诚信记录或项目违规行为三、相关合作单位情况四、项目主要人员情况与任务分工五、项目实施步骤与进度安排六、项目资金使用(含使用方向、测算说明、支出内容、数量、标准、金额等)七、申报意见项目单位 意见 本单位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特申请立项。 法人代表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县级(或设区市)农业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拖拉机安全技术检测线建设项目一、项目支出目标安全技术检测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是确保拖拉机安全、优质、高效投入

10、农业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安全管理手段。采用具有当前先进的拖拉机检测技术,一是提高了拖拉机安全技术检测的准确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利于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二是提高了农机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机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三是提高了农民机手参加年检的积极性,自觉参加年检的人数多了,提高了年检率;四是方便了农民,也为农民节省了时间和资金,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得到农民机手好评。去年10条拖拉机流动式安全技术检测线的建设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项目内容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检测的内容与标准,实现如下功能:具有检测制动、轴重等功能的制动检测仪、前照灯

11、检测仪、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打印机、专用检测车以及车内必要配置等。三、申报条件1、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监管到位,成效明显。2、项目县拖拉机在册数应达到1000台以上,检验员至少2人。3、布局合理,统筹兼顾,有利于安全技术检测线向临近县(市、区)辐射。4、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85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事故万台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5、配套资金能在实施年度内落实到位。四、申报数量和资金补助标准计划新建15条流动式安全技术检测线,每条资金补助标准10万元。五、申报程

12、序和要求项目由所在地的农业、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提出申请报告及项目申报书(格式从福建省农业厅信息网下载),项目申报书应包括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实施地点、经费概算等。统一向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申报。项目申报要以所在地的农业、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上报,省属科研院所、企业由所在单位正式文件报送。每个项目要求附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及附件一律用A4纸印刷,并于2008年4月30日前将报告送省农机监理所(3份)和厅计财处(1份)。通讯地址:福州市古屏路183号,省农机监理所。邮政编码:350003联系电话:059187533942联 系 人:赵明星“一村一品”示范项目

13、一、项目目标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海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明显、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挖掘特色产品的市场潜力,拓宽特色产品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和拳头产品。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发展,实现产业强村富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二、实施区域和申报数量200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计划主要支持特色蔬菜、名优果茶、特色畜禽等几大类产品,在全省约15个村(产业中心村,下同)实施。1个村申报1个项目

14、,每个项目补贴67万元。各设区市主管部门筛选2个项目报送我厅经管处。项目实施区域要具备以下条件:(一)属于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县级以上布局规划区域。(二)实行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农产品基本用于加工或销售,项目产值占当地(项目村)种植业或畜牧业产值的90以上,品牌影响力较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三)生产区域集中连片,有相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当地重视该项目的发展,技术服务能力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三、补贴资金使用范围申报项目的村根据当地产品生产、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需要,主要按照以下范围申请补贴资金:(一)种植业(包括特色蔬菜、名优果品、名优茶叶)1.良种苗木的引进、培育和其他新技术补贴。2.先进生产设施设备补贴。3.市场开拓补贴。包括农产品包装、储藏设备建设费用、商标注册、推介展销等。(二)特色畜禽1.猪、牛、羊等良种引进、培育和其他新技术补贴。2.特种鸡、鸭、鹅购买苗种和规模养殖饲养设施补贴等。3.市场开拓补贴。包括农产品包装、储藏设备建设费用、商标注册、推介展销等。四、申报程序(一)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