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0970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探讨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大成学校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王雪玲2010-6-1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注重探究性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做好课后的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关键词:创新 素质 情感教育 探究性学习 及时反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

2、的素质。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提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下生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一名从事生物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感时代赋予生物科学教育者的使命,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一、 生物教学首先应注重情感的渗透情感是属于非智力因素之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良好,必然会大大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差

3、,就会阻碍智力因素的发展。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1、情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生快乐的心情、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等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行动,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学生的烦乱心情、畏难的情绪、过度的紧张等情绪,能使学生消极地行动,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2、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构成的,情感与意志是认识(知)转化为行为(行)的中间环节,相对来说,情感起动力作用,意志起控制作用。因此我们应把情感培养看作是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把“动之以情”看作是德育的一项有效方法和手段。日常的教学

4、教育案例让我对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有体会。案例一是无意识的行为引起情感教育。某日中午,我去班里作辅导,针对张同学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及学习方法的欠缺,我就建议她平时可向杜某(好学生)多学习和请教,因为口误,我将“杜同学”说成了“姚同学”(班里不爱说话,反应慢的一学生),当时张同学以不屑的态度向不如她的“姚某”走去,假装请教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口误,但我没有进行纠正,因为我看到“姚某”尴尬的表情同时,还感受到她注视我的眼神中含有一份感激,我内心有一种感动,就假装漫不经心的样子继续说,“如果我们同学之间对知识形成讨论的氛围,不仅生物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会有进步,更会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从此

5、以后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叫“姚某”回答一些问题,虽然准确率不高,但课堂上她对生物的关注多了起来,从后面连续的测试中,我感觉到她从“有问题”学生转化为生物学科“没问题”的学生。案例二是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刚接这个班时,我就注意到一对“大眼睛”,但是很茫然,听着课就轻易趴下了,虽然有我的提醒,她也是漫不经心的,上课状态很不好,即使内容很简单,她的注意力也不集中。我曾分配给她任务,她也是仅坚持了两三天,以后找她,一切无所谓的态度。她利用家远,逃避补习。我找她谈话,她还是具有通过生物会考的动机,针对这一点,我对她说“我随时在办公室等候,有问题及时找我”,她在期末临考时,主动性比较高,我根据她平时学习的态

6、度对她没底。期末成绩下来,我对她还是比较满意的,见面就欣喜地拥抱了她一下,明显感觉她与我的距离拉近了!期末补习的第一节课,她高高地举手向我适意她的到来,上课的眼睛变的有神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教学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在自觉情感平台上的创新观念。设想:如果一名老师在教学时,总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也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思维无从产生;如果作为教师总以有色眼睛来看待学生,对待两极学生的态度完全两样,“差”生的心态会怎样?怨恨、破罐子破摔,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态度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让学生感觉上课如

7、沐春风,则必然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营造宽松教学氛围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情感的人,才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情感是相互的,如果我们能够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学生也会回报予你丰富的情感。我们知道平时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在课余休息或某些活动时,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最实在,最自然和最有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以情育情”,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使课堂教学的感染性得到强化和发展,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必将得到优化。二

8、、 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 现代生物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训练与同步培养。由此 , 面对综合学校的学生群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应基于学习主体。 (一)初中教学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探究性学习案例如下:1、案例一:关于鸡蛋的探究实验、活动的引导和设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照认知规律逐步由外到内地观察蛋的结构:卵壳、卵膜、卵白、卵黄,并设计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各结构的功能;并发现系带、胚盘结构的特点,验证其功能。探究实验一:蛋壳的作用提出问题:(1

9、)鸡是由蛋发育成小鸡,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外界获得什么条件?(2) 气体的交换是怎么进出鸡蛋的?为什么?(3) 你用肉眼观察蛋壳,你能看到什么?怎样证明你的推测。 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大多数学生对蛋壳功能的实验设计为: 取一半蛋壳,里面灌上水,静置观察若干时间,水是否漏出来? 教师引导改进实验:使用渗透性强的染色剂取代水,灌入蛋壳内,静置观察,关于蛋壳功能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实验结果:(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蛋壳外面有明显的染剂渗过,成点状,说明蛋壳表面有许多精细小孔(成千个),是鸟蛋内外气体交换的孔道。 探究活动二:鸡的发育起源验证提出问题:(1)“鸡是由蛋的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10、(2)“蛋黄还是蛋清呢?”(80%以上同学认为是蛋黄,其余同学则认为是蛋清)(3)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现象来验证? 活动设计: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验证现象,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观察力。 探究活动: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蛋毛蛋。 活动结果: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鸡既不是蛋黄也不是蛋清发育来的,进而引出教学的 下一环节:鸡的发育。 2、案例二:“眼睛”:结合教学模具、学生活动和电脑动画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角膜的功能、晶状体的功能、瞳孔的功能、成像的原理。 观察、阅读探究的设计:科学知识的增长总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或查阅资料获得问

11、题的答案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课件和文献摘选,由浅及深地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和阅读,并思考解决有关问题。 探究活动一:角膜的功能 学生合作活动:用手指等异物迅速地从对方眼前经过,观察对方眼睛发生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眼睛是怎样迅速地感知? 探究活动:学生观察教学模具、观看动画课件并阅读文献摘选。 解决问题:角膜上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敏锐,可做反射性眨眼动作。 探究活动二:瞳孔的功能 学生合作活动:用移动手电筒光线照射眼球,观察眼睛的变化。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探究活动:学生观察教学模具、观看动画课件并阅读文献摘

12、选。 解决问题:瞳孔周围的平滑肌控制瞳孔发生缩扩,适时地增大或减少光的射入。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在理性的知识传授上,考虑学生主体的情感接受能力,善于挖掘探究之处,达到新课程标准下全面培养的教育教学目的。 1、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同时教师可有心地寻找有关资料充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

13、因分离定律;在介绍基因工程时,可引入现代实例,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冒着烈日,仔细寻找着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水稻。当极其难得的几棵雄性不育水稻被“小将”们夺走后,他还是继续寻找和研究,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培育成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危机,为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声誉。通过这些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2、充分利用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14、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不仅专门安排了必修教材上的实验、模型制作等,并安排选修实验教材,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创造条件,选取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在“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实验我们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生物研究课,我们以生活实际入手,带领学生腌制了泡菜,并自制了酸奶,在获得成就的喜悦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微生物生活,也掌握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技术。这就避免了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3、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

15、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抓住这一特点,生物教师不应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做生活、教学的有心人,搜寻并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如在传授“线粒体的分布”的知识点前,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如下材料:(1)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肝细胞950个,肾皮质细胞400个,平滑肌细胞260个,心肌细胞12500个。(2)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3)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较多。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生命动旺盛部位”的结论知识。 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平时怕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敢于举起了手,进行积极地反馈,“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