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789200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MicrosoftWord文档[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道德素养“践行教师的公平”案例三则 案例一:平等对待学生,及时挽回每一次失误 (蔡永胜) 背景:那是一个深秋,天已经很冷了。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学校临时组织大扫除,把校园一些卫生死角分到了各班。我班分到了锅炉房旁的一个角落,由于地方很小,我随便把它安排给两个差生,便精心安排其他地方的扫除了。 事件:同学们做完扫除放学后,天快黑了,我也到了下班时间。走出教学楼,班内几个差生抬个大垃圾桶迎面走来,我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真是差生,干什么也不行,到现在还在学校逗留。他们也不懂得看脸色,竟然毫不知趣的笑着和我打招呼。 “怎么还不走,在学校里晃荡啥?”我黑着脸说。 “老师,杨*和张*做锅炉房角落卫生

2、,我们帮他们做做。” 我一听就火了:“就那么一巴掌大的地方,一会儿工夫就打扫完了,到现在也干不完?骗谁呀?” “老师,不是的,那儿特不好做,您来看看吧。” 真是狡辩,看看就看看,就不信他们还有理了。我怒气冲冲地随着这几个差生到了卫生区。果然,我们班分到的卫生区在两棵大树下,因为是深秋,树叶全落光了,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派去做清洁区的同学把树叶扫成几个大堆,等楼内卫生做完了,再拿来班内唯一的大垃圾桶运到垃圾池。看着孩子们的满头大汗和红扑扑的脸蛋,我知道他们已经干了好长时间了。 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我没了解情况,只是凭主观想象安排扫除工作,是我人员安排不当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几个孩子来帮助同学做卫

3、生,竟被我劈头盖脸批了一顿,真是失职。我太伤孩子们的心了。 “对不起,都是老师不好,没想到这里这么多树叶,让你们受累了。来,你们回家吧,剩下的活儿我来干。” “没事,我们一点也不累,一会儿就做完了,老师还是您先回去吧。”张*憨厚地笑笑说。 “老师,还是您先走吧,天黑了,孩子还在幼儿园,您快去接孩子吧! 不用担心我们,我们干完就走。”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 第二天晨会上,我把这件事当着全体同学说了一遍,就自己所犯错误作了检讨,并再一次向那几个同学表示了歉意,同时表扬了他们的任劳任怨和极强的责任感。 由此,我找到了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事为契机,和这几位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们也对我的知错就改非常欣赏

4、。在我的逐渐引导下,他们对学习逐渐感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评析:这一案例让我受益匪浅。班主任工作无小事,作为一名班主任,布置工作前我没有经过调查,只是凭自己主观臆断,工作分配不合理。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但我在问题发生时先入为主,对差生有偏见,未能全面公正看待学生,使得学生受了委屈,事件发生之初,我太过冲动,解决问题方法欠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如果我在分配工作时认真一点,或者发现学生没做完工作

5、时多一点爱心,先是考虑到太晚了或学生太冷了,而不是因为那几个学生是差生而火冒三丈,下面的错误就不会犯了。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这使我懂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谨慎,不能太过武断。不要因学习成绩好坏来评定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幸亏我后来及时向学生道歉,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得事情的发展有了转机。第二天的公开致歉更为以后的工作展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帮助那几位学生进步创造了良机。 案例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杨 林) 中午,我刚一到校,就接到了学生的告状,说王月把涂改液往别人身上沾。我一直不太喜欢王月,他是个懒散、废话多的孩子,对班

6、里的事也不关心。这次,我要好好教训教训他。我环视了一下教室,他不在,我正要到楼道里找他时,他手里拿着一个笔帽,乐乐呵呵的进来了。“王月,过来!”我严肃地叫住了他,“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没什么,老师,随便玩的。”“没什么,是不是在用涂改液往同学身上沾?”我继续质问道。“没有,老师,这不是涂改液,是粉笔水。”又在和我撒谎,“再说不是涂改液!”我闻了闻,又沾了一点涂在了手上,怎么看也不是粉笔水,再加上学生的告状和我对他的印象,于是我提高了声音说:“我再问你一遍,是不是涂改液!”没想到王月却坚持道:“真是粉笔水。”我对他说:“好,我们做个试验,如果是涂改液我马上把你家长找来。”于是,我和王月做起了试

7、验。随着实验的深入,我的心里变得没底了,周围看热闹的几个学生也觉得王月说得没错,“老师,好像是粉笔水。”“老师好像没有涂改液的味。”我意识到自己错了。好在我还不是一个和孩子较劲的老师,好在我还能知错就改,好在我对王月说:“好,我们不用再做了,你说得对,是粉笔水。但是”我的话还没说完,我就说不下去了,因为我看到了王月的眼泪。这是委屈的眼泪。是伤心的眼泪;是对老师不公正对待他的无声反抗的眼泪。我的心怦然一震。我好糟糕啊! 我曾为有些老师情绪化的处理学生问题而为学生感到不平,而我今天却也对一个10岁的孩子实施了不公正。我的脸一阵阵发热。我不好意思地把手放在了王月的头上,语气温和地说:“对不起,老师错

8、怪你了!”孩子的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老师,我玩粉笔不好,我以后不玩了。”“是老师态度不好,对不起了。” 孩子虽然不再怪我了,晚上,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我在反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不公正地对待他,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并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

9、老师用他的宽容和公正,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公正地对待一个学生,特别是一个不太招老师喜欢的学生是多么不易又是多么应该啊! 案例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车继红) “学困生”通常在学校里、班级里是不被教师和学生看好的。我以前也是用老眼光来看待班里的“学困生”,但最近发生在我班里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这事还得从我的课堂教学说起。那是一节思品课,快下课时,我针对下节课的内容人类应当怎样保护大自然和野生动

10、物布置了一项考查学生能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传媒收集有关人与自然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影像资料,到下节课时放映给学生看。布置完任务,我习惯地把目光投向了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希望他们能主动承当这一任务。但是我等了好一会,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看到他们脸上表现出的是犹豫、无助、胆怯、失败的表情。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男生举起了手,我一看是班里考试成绩最差的程思琪。我用怀疑的、不信任的目光审视着他,犹豫地问他:“你,你行吗?”程思琪好像被我的话刺激了似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很自信地对我说:“老师,你就放心吧,我行。”这时我观察到下面的同学纷纷议论开来,但是我清楚地听到这样一些声音“程思琪是咱班的电

11、脑高手、程思琪最爱看动物世界了”。我为了进一步验证同学们的话,向全体同学问道:“你们认为他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他绝对能行。”听到同学们这样肯定的回答,我只好把做课件的任务交给程思琪同学了,但是我的心里还是不踏实。 第二天上课前,我先找着他问他:“准备好了吗?”他好像是打了胜仗似的笑着答复我:“准备好了”,脸上充满了自信。 上课了,我请他上讲台给同学们播放他的课件。只见他很娴熟地打开电脑,插入U盘,调整好播放模式,开始了放映。同学们都被他放映的画面和内容吸引了。出乎我的意料,他把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许多集的内容剪辑到一块,紧紧结合我们课文的内容从多角度、多层次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动

12、物的关系,告诉人类应当怎样和他们和谐相处。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兴趣盎然。有的在小声地讨论,有的在做记录,身心完全投入其中。 看到这样的场景,再看看专心放映的程思琪,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平时被老师瞧不起、考试成绩最差的学生却能主动承担这样的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我有点为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伤心了。我更为我有这样的学生不被我知道而痛苦。我眼里最差的学生却有如此的技能、如此的爱好、如此的知识,我开始反省了:一般人总认为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一定不学无术,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作为。我们总用一种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的是歧视、不信任,而没有认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蕴藏的巨大潜能,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尊严。我为我平时的错误而感到后悔。我想,作为教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