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890550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讲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练笔.11doc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将心比心去了解文中的故事吧!(板书:将心比心),也请同学们在练笔本第一行中间写上将心比心。 2、谁

2、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学提示,后读课文来完成学习任务。 读课文,了解文中的人物在一些事中是怎样对待别人的?你能用文中哪个词来说出你读后的感受吗? (温暖)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快速浏览课文,用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动的原因,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

3、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 “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

4、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

5、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

6、: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六、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六、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心比心教后反思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

7、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如始终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贯穿导课、品读、结课,同时又引入了台湾作家罗兰的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