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89039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EDI学 院:工程管理专 业:物流管理姓 名:张鹏举 学 号:*设计时间: 2010 年 11月 28日 指导教师:* 目 录1总论 1.1 EDI的定义 1 1.2 EDI的构成要素 11.3 EDI系统的工作过程 12 EDI的特征 2.1 EDI的特点 12.2 EDI的功用 23 EDI的应用 24世界著名EDI系统。 4.1美国新奥尔良港CRESCENT 2 4.2 巴生港 2 4.3比利时安特卫普港SEAGHA 34.4德国汉堡港 35 EDI在我国物流的发展和建议 46 总结 67 参考文献 68 致谢 61总论1.1 EDI的定

2、义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中文意思是“电子数据交换”,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融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为一体的产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子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数据传输。 1.2 EDI的构成要素1.硬件设备。贸易伙伴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以及通信设施等。2.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增值网(VAN)利用现有的通信网,增加EDI服务功能而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即网络增值。3.报文格式标准。EDI是以非人工干预方式将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应用系统数据库中,并把应

3、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地传送到贸易伙伴的电脑系统,因此必须有统一的报文格式和代码标准。 4.应用系统界面与标准报文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代码和格式的转换等。 5.用户的应用系统。EDI是EDP(ElectronicDataProcess)电子数据处理的延伸,要求各通信伙伴事先作好本单位的计算机开发工作,建立共享数据库。 1.3 EDI系统的工作过程(1)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转换成平面文件(亦称中间文件)。 (2)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EDI报文,并组成EDI信件。接收方从EDI信箱收取信件。 (3)将EDI信件拆开并翻译成为平面文件。 (4) 将平面文件

4、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2 EDI的特征2.1 EDI的特点:(1)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这也是与一般E-mail的区别。(4)尽量避免人工的介入操作,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5)EDI与其他通信手段的区别:E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EDI是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ED

5、I文本具有法律效力,而传真和电子信箱则没有。传真是建立在电话上,用户电报是建立在电报网上,而EDI合电子信箱是建立在分组数据通信网上。EDI和电子信箱都建立在计算机通信网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的第七层上,而且都是建立在计算机MHS(消息处理系统)通信平台之上,但EDI比电子信箱要求的层次更高。传真目前大多为实时通信,EDI和电子信箱都是非实时的,具有存储转发功能。2.2 EDI的功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电子数据交换传输数据的存证报文标准格式转换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供昼夜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供信息增殖服务等3 EDI的应用EDI技术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

6、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讯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降低成本。EDI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企业: (1)制造业:JIT即时响应(JustInTime)以减少库存量及生产线待料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2)贸易运输业:快速通关报检、经济使用运输资源,降低贸易运输空间、成本与时间的浪费。 (3)流通业:QR快速响应,减少商场库存量与空架率,以加速商品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建立物资配送体系,以完成产、存、运、销一体化的供应线管理。 (4)金融业:EFT电子转账支付,减少金融单位与其用户间交通往返的时间与现金流动风险,并缩短资金流动所需的处理时间,提

7、高用户资金调度的弹性,在跨行服务方面,更可使用户享受到不同金融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以提高金融业的服务品质与项目。4世界著名EDI系统。(1)美国新奥尔良港CRESCENT。美国新奥尔良港以230万美元开发了全港统一的CRESCENT系统,其外部功能主要为:电子泊位申请系统自动登记货单系统危险货物查询系统货物状态系统进口代理商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等(2)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港,有60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港口,目前正在建设港口自由贸易区。1993年巴生港开发了“港口团体系统”PKCS(PortKlangCommunitySystem),是一个采用EDI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港口

8、货物通港运作,减少滞港时间;跟踪监控托运货物的状态;准确及时地提供船货清单和货物通港申报信息;提供标准化的贸易单证。(3)比利时安特卫普港SEAGHA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安特卫普港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港口、海关、航空、铁路等部门,专门成立了安特卫普港电子数据交换机构,负责协调该港各成员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开展电子数据交换业务。该机构基于国际电子数据交换标准UN/EDIFACT标准,编制了许多用户指南,共分为七大类:1.集装箱信息;2.装载信息;3.一般货物信息;4.港务局信息;5.防护信息;6.铁路信息;7.通用信息。 (4) 德国汉堡港汉堡港海运EDI中心始建于1983年,目

9、前可传输海运行业中使用的各种业务信息以及处理200多种格式的与海运有关的电子单证。使用汉堡港EDI中心有200多家用户,其中货代115家,船代54家,理货7家,码头15家,其它(海关、铁路和港务局等)16家。该EDI中心有八十多条通讯线路,包括分组网、专线及拨号线。汉堡港海运EDI中心的应用系统:货代使用的单证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基础数据管理、进出口单证、发票等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多个版本的应用系统软件。理货使用的单证系统。由该EDI中心提供的基础数据来生成各种类型的仓单。海关通讯系统。在用户终端上可生成海关需要的单证;协助用户把单证送到海关报关系统,经过海关审核后送回用户。船舶信息系统。所有

10、船公司把船期表通知EDI中心,所有EDI中心用户可得到四个月内的船舶动态。危险品信息系统。港区内危险品分布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用户可向EDI中心咨询某种危险品的运输及包装方法。集装箱管理系统。为船公司提供集装箱动态报告。船代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国际通讯桥梁。EDI中心为用户提供与其它国家地区EDI中心及国际通讯网络公司互联的服务。5 EDI在我国物流的发展和建议我国航运界在实施EDI方面起步较早的是中远集团,1989年中远集团在中美航线上开始货运舱单EDI通讯的试点工作,后来逐步向其他航线推广,1992年中远又在中国至西北欧航线开始EDI通讯试点,1993年向主要航线

11、推广使用EDI的国际通讯标准UNEDIFACT。1995年,交通部组织实施了“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系统及示范工程”,其目标是在1997年以前在“四点一线”(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四个口岸和中远集团)建成具有互联性和分局管理功能的EDI服务中心,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单证的电子数据交换,以后逐步延伸,最终形成覆盖我国主要外贸口岸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相配套的电子信息传输和运行系统。 但我们在发展EDI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没有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能够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交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涉及面广,包括海关

12、、经贸系统、港口、航运经纪人和银行等诸多部门,只有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协调,才能充分发挥EDI的整体效益。如果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都想把自己建成EDI中心,这样就会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最后谁也成不了中心,并且错过发展EDI技术的大好时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港航部门实现运输方式EDI是交通运输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只要我们思路正确,策略得当,经过踏实的工作,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6总结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国外专家深刻地指出:“能否开发和推动EDI计划,将决定对外贸易方面的兴衰和存亡。如果跟随世界贸易潮流,积极推行EDI就会成为巨龙而腾飞,否则就会成为恐龙而绝种”。7参考文献:1薛峰、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物流,物流技术,20022刘鲁、管理信息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3李卫平、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64王学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严余松、物流信息技术与技术、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致谢:在本次论文中,首先,感谢致力于物流管理学科专家以及在EDI系统领域的开拓者们,在此,同样感谢专业指导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衷希望中国物流飞速发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