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888839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人文旅游资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人文旅游资源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教学重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教学难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

2、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1、人为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2、时代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3、

3、民族性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形式、民族工艺、集市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文娱体育、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景物或活动,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节日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惯。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内容、宗教艺术,与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三月三”时间、形式、内容不同。拉萨的大

4、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寨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维吾尔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本民族的建筑格调。4、地域性受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地域色彩明显,如以传统民居为例,南北方有较大不同。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江南粉墙黛瓦。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新疆的葡萄干和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和草原蘑,广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云南的大理石和卷烟,贵州的茅台酒和蜡染布,西藏的氆氇和藏羚角等。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四类: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一

5、)遗址遗迹旅游资源:1、概念遗址遗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是古代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历史遗址。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遗址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用于旅游业开发,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可以视为旅游资源:(1)历史的知名性,该遗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2)文化的展示性,历史遗址旅游是历史文化的体验之旅,只有物质遗存丰富、文化内涵浓厚的历史遗址,才能让普通游客

6、看有所知,知有所思,感触深刻,难以忘怀。(3)开发的可能性,旅游者的大量进入,必须会对历史遗址的遗存环境带来干扰,影响遗址的寿命,旅游开发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的历史遗址才能够允许旅游业开发利用。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奇、求美和求异的心里需求。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是历史的遗物,对当今的人们来说,充满神秘感。如悬棺是怎么回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灿烂的文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体现了先人的指挥、给人以启迪,满足游人求知的需求。人们通过遗迹遗址类旅游资源了解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风尚,满足人们求异的需求。2、分类包括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1)史前人类活

7、动场所包括人类活动遗址 、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人类活动遗址:是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文化层:史前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形成的堆积层。文物散落地:在地面和表面松散地层中有丰富文物碎片的地方。原始聚落遗址: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筑。资料分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滨临在浩荡东流的余姚江,遗址发现于l973年,面积四万平方公尺,由相互叠压、联系的四个文化层组成,其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先民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和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先後經過兩期的考古發掘,從五千年前的第一文化層開始,到七千年前的第四文化層,時間

8、延續長達二千年左右,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七千餘件文物,遺址以其悠久、獨特而又豐富的文化內涵,被學術界命名為河姆渡文化。先后经过两期的考古发掘,从五千年前的第一文化层开始,到七千年前的第四文化层,时间延续长达二千年左右,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七千余件文物,遗址以其悠久、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它是目前所發現中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文化特徵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地域特色,說明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先民們,經過長期的摸索、觀察、實踐,已經脫離了原始的狀態,發展到使用成套農業生產工具,普遍種植水稻的階段,農業已成為當時主要的生產活動。它是目前所发现中国

9、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说明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们,经过长期的摸索、观察、实践,已经脱离了原始的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农业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 河姆渡遺址以第四文化層最為重要,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稻谷堆積,據農業學家的鑑定,確認為人工栽培水稻,這證明了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河姆渡遗址以第四文化层最为重要,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堆积,据农业学家的鉴定,确认为人工栽培水稻,这证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遺址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面積木構建築遺

10、跡,縱橫交錯、蔚為奇觀,有的一排長達二十五公尺之多,這種成熟地使用卯榫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中國所罕見,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建築傑作。更令人惊叹的是,在遗址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面积木构建筑遗迹,纵横交错、蔚为奇观,有的一排长达二十五公尺之多,这种成熟地使用卯榫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中国所罕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建筑杰作。 近年來,在寧波、餘姚、慈溪、奉化、象山、鄞縣以及舟山等地,又先後發現了一批植根於河姆渡文化後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更豐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近年来,在宁波、余姚、慈溪、奉化、象山、鄞县以及舟山等地,又先后发现了一批植根于河姆

11、渡文化后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更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 事實充分說明,早在約七千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一帶的先民們,就在同大自然的艱苦奮鬥中,開發長江流域,直至進入文明社會。事实充分说明,早在约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的先民们,就在同大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开发长江流域,直至进入文明社会。与此同时,河姆渡文化的研究又有了新突破:浙江仙居山间平原、温州楠溪江下游发现了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址;台湾的考古学家从大岔坑、圆山等遗址中发现了河姆渡文化类型的陶器。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骨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

12、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更多資訊:http:/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交通遗迹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迹烽燧军事设施遗存及遗址:发生过军事活动和战事的地方,包括古城墙,炮台、战场、要塞及其遗迹等;资料分析: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

13、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赤壁,这个名字记载了一场名垂青史的战争,记述了一代威震一世的英雄。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一代中华豪杰,极尽千古风流,羽扇纶巾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公谨,在这里演奏了中国古代赤壁之战悲壮豪迈的一幕。“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三国古战场赤壁,宛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江南千里绿野之上。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

14、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赤壁之战的正名还原,应归功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自然应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账上,但借东风、连环计均于史无据。赤壁的出名,则是苏东坡的一词两赋的功劳。但苏老夫子当年下放当团练副使的黄州,即今日的黄岗县,他所颂扬的赤壁,是黄岗县的赤壁矶,又名赤鼻矶;而公认的发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是赤壁市(原蒲圻市)的赤壁镇的赤壁山。两个赤壁,前者在长江的武汉市下游,后者在武汉市上游,相距约200公里左右。苏东坡这一错就是900多年,他的赤壁赋作于北宋神宗元

15、丰五年,即1082年。名人效应使许多人跟着错下去,在黄岗赤壁修了不少纪念苏东坡的建筑,成了名胜古迹。今人为缅怀这位词章大家,名之曰“文赤壁”;而“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与之相对应,顺理成章成了三国赤壁古战场“武赤壁”, 各得其所了。三国古战场赤壁名胜风景区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处。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曹操平定了北方,亲率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面对强大的敌人,吴主孙权采纳手下谋士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当时,曹军驻扎在赤壁江北,孙刘联军驻扎在南岸。吴国孙权的都督周瑜用部将黄盖的火攻之计,烧得曹军连环船溃不成军。赤壁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