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88739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教学内容(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79118精品文档PEP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案2013年最新版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主要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它是A部分内容的延伸Lets practice巩固、操练对话的句型,鼓励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会话。【教学重点】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the USA 词汇:welcome, America, Canada, China 【教学难点】Welc

2、ome的发音。 【课时安排】 A 3课时 B 3课时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 Lets talk part A2、 展示目标 A:能听会说“Im from ”; B:能理解课文内容: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巩固; C:能主动参与句型的对话练习,对英语感兴趣。3、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自读对话内容,结合图片、上下文,理解意思; 2、说说AMY来自哪里? 3、张鹏是哪个国家的? 后教 1、对话练习:教师:Hello; 学生:Hello,teacher. 教师: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3、see you again. 学生:Nice to see you, too.请一些学生做此对话练习,由教师和一名学生来做,过渡到由教师:Im Miss He. Im from China.(手中举起中国国旗) And you?鼓励学生说出:Im Im from China.2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Im Im from4、 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能理解对话内容; 2、能理解课文内容: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3、能主动参与句型的对话练习,对英语感兴趣。 后教 1、教师:Class, we have a new fr

4、iend today. 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教师反复点击对话框中的句子,学生跟读模仿。 2、教师问: Whats the girls name? (Amy) Is she from China? (No)What does Amy say?让学生模仿Amy说出:Hi! Im Amy. Im from America.学生说完此句后,教师说:Amy! Welcome.5教师解释并教读单词:welcome6让学生表演课文对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7用手中的国旗做提示,教读学习单词China, America, Canada以及句型Im from8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Amy, John和Mike

5、上台做自我介绍。五、趣味操练 (Practice)1Pass the balloon.游戏规则:68人一组围坐成圈,每组发一个气球。谁拿到气球谁就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如:游戏开始时,一人拿着气球说:Im Tom. Im from China.然后把气球随便传给另一个人,拿到气球的人要继续游戏。(注:在这个游戏中,可以把自己当成其他国家的人。)2在Lets talk 的基础上,自编对话并表演。A:(指着B)I have a new friend.B:(起立)Hi, I am I am fromC: (全班) Nice to meet you.B:Nice to meet you, too.第二

6、课时一、教学内容1 Lets learn2、 展示目标 本部分主要学习UK,Canada,USA,China,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并且能够听懂、会说“Im from 2. Lets chant通过歌曲巩固本课单词。3、 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1、 能听说认读单词:UK,Canada, USA, China.2、 能通过情景对话学习介绍自己的国籍,并在实际情景中 自然运用。 后教1、老师出示国旗图片,让学生认识,引出单词:UK, USA, China, Canada。 2、认读单词。 3、听录音或看课件认识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并跟读单词。 4、学生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中的建筑物名称及所属国家

7、。 5、小组活动:把图片和国家配对。看看谁最先完成。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国家国旗和建筑物的图片等,一个人出示图片,另一个人说:Im from.让学生反复练习句子。 6、听录音,跟读对话。四、趣味操练(Practice)1、两人一组用国旗或图片进行对话。2、Lets chant。3、听录音,跟着说唱。五、当堂训练把图片和所属国家连线。 USA China Canada UK二、对话连线:Nice to see you. 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 friend, Amy. Good afternoon.Good afternoon. Nice to see you.第

8、三课时1、 教学内容1、知识与技能:学习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2、借助手势教学字母发音,归类识记单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展示目标1Lets spell 本部分通过listen,repeat and chant 达 到对单词拼写的练习2.Circle 圈出听到的单词3.write,练习书写四个简单单词三、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1、教师出示字母卡并问:Whats it?An“ Aa”.Whats the sound of letter “A”?引导学生说出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2、 出示含有这个字母相同发音的单词图片。 cat

9、 bag hand dad / 后教1、放Lets spell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2、小组学习:找一找还有那些单词中字母a的发音是/?3、小组汇报交流并总结。四、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听一听,辩一辩。教师读一组单词让学生听一听找出那个单词中没有a/的发音。如:bag dad hand apple cake2、游戏:击鼓传花谁拿到花,必须说出一个含有字母a的单词。 3、读一读,写一写学写单词,并指导学生描红5、 当堂训练一、读一读、听一听并圈一圈。1.cat bag 2.bag dad 3. Canada panda 4. hand dad2、 找出发音与众不同的单词。1.

10、bag cat cake dad2.name plate Kate hand3.China Canada cat ant3、 判断下列对话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A:Where are you from? B: Im Mike.( )2、A:Good afternoon? B: Good morning.( )3、A:Whats her name? B: My name is Jenny. 第四课时1、 教学内容1、 Part B 2、look and say2、 展示目标1、读课文,能听说认读单词:Australia, Canada, USA, China.主要通过情景对

11、话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国籍以及回答,并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2、能理解人称代词he she的不同用法,并能灵活运用。3、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 自读对话,理解对话内容;2、 和你的同桌演一演对话内容;3、 Where is Amy from ?(Amy 来自哪里?) 后教(1) T:This is my friend, Amy. S: 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 you, too. T: Im 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语速放慢,并重复几遍) A: Im from America. 老师再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ke.(2) 老师教读新句子,并让学生全班读,小组读多种方法练习 (3)让学生听录音,看图,跟读对话。4、 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1、 认真观察P7 ,look and say的图片,你认识几个国家的国旗,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 用句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5、 当堂训练 China USA Austral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