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788732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某市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探索.(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目 录一、总论31.1 概述31.2 我们对标书的理解51.3系统建设原则61.4系统建设总体目标61.5系统平台的技术指标7二、CIP IESD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92.1 需求分析92.1.1 数据交换102.1.2 数据流引擎102.1.3 数据中心122.2 系统总体结构132.3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设计142.3.1 需要解决的问题142.3.2 系统体系结构152.3.3 数据交换标准172.3.4数据交换中心系统结构设计212.3.5 CIP数据交换器的作用232.3.5.1 数据流引擎242.3.5.2 XML数据(表

2、单)处理252.3.5.3 交换标准管理262.3.6 数据交换节点(各委办局)数据交换适配器配置262.3.7 CIP IESD平台构建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的特点282.4数据中心系统设计282.4.1 需要解决的问题282.4.3 数据中心数据库类型划分302.4.4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322.4.5 数据中心功能体系结构332.4.5.1 UDDI注册中心342.4.5.2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362.4.5.3动态数据管理系统412.4.5.4 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452.4.5.5运行管理系统492.5平台的集成512.6数据中心的安全52

3、三、CIP IESD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优势52一、 总论1.1 概述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

4、、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同时,国家也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以指导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图1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政府部门内部及其纵向的网络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部门正在或准备启动本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并且将会不断出现很多问题。

5、最严重的问题是以前所建的系统,大多数都是属于局部单位的、分散建设的和只有部分功能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除了缺乏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和集中管理等原因外,缺乏一个适合市情的整体电子政务硬软支持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尽快改变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分散状态,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做到各级领导重视,一把手挂帅,加强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同时还要结合国情,大胆创新,开发和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系统硬软件支持平台。这一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将有效解决现有系统的有机整合问题,同时也将使

6、得市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将来新系统、新应用的无逢集成提供高效的适配接口。目前,基于国家有关电子政务的建设标准,市已初步规划了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其总体体系结构如图所示:异步、同步工作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中心公务服务与视频会议门户服务与管理系统运行监控与维护安全保障体系OSDBMSMWS(中间件服务器)系统级安全图2 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总体体系结构依据上述平台建设规划,数据交换服务、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三个系统在整个政务平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电子政务工作流控制、信息交换和存储的中枢。1.2 我们对标书的理解我公司对于所提出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数据交换、数

7、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分析,对任务书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的理解。1、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成熟、可靠的平台产品。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因此,这些系统的开发,必须基于成熟、可靠、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的相关平台产品。2、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也并非采用和配置一两套现有的产品软

8、件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综合的应用支撑平台,担负着与电子政务软件平台中其他后台系统和服务的集成和接口。从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来看,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必须与服务门户、安全体系、管理系统等政务平台核心服务紧密集成;必须为139个局委办的众多业务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必须为海量政务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方便的管理。从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来看,它包括了软件开发技术、互联网技术、webservice与XML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等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因此,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3、项目成功的

9、关键因素取决于管理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协作水平是本项目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首先,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管理方法,而这些又具体体现为一整套严谨的、规范化的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法;第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必须与其他平台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紧密协作和配合,这也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之所在。4、先进实用与安全可靠是本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任务书中的技术要求,充分体现了采用当今世界先进计算机技术与保护现有投资的结合,在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任务书中对

10、于系统的安全可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也是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核心技术要求,必须将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与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紧密集成,才能保证各个系统全部范围的安全可靠和数据安全。1.3系统建设原则作为市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服务层,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可靠第一原则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经济和个人隐私等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将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其次,数据交换、数据

11、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将是系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经济、实用原则确保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掌握、使用和维护,且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在保证系统性能并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投资最省。3、灵活、高效原则确保系统 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较高的处理效率,且配置和使用灵活,响应速度快。4、先进、规范原则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而且成熟的数据平台产品,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具备较好的开放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与此同时,开发定制过程控制、文档规范化等应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惯例。5、投资保护原则极大限度地

12、保护原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和将来的业务系统采集的信息资源,并为这些业务系统在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上的数据交换和存储提供标准的或定制的接口支持。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尽快见效原则由于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多,需要集成的系统和服务多,为了尽快见效,应该在统一规划下,采用分步实施方法来进行配置和定制开发。 1.4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总体应用目标是:通过政务平台为公民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电子医疗、社会保险、公民信息、交通管理、电子税务、电子证件等各类服务;为工商、企事业单位提供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信息咨询、网

13、上投诉等服务;为上下级政府、不同区县政府、139个局委办部门之间的法规政策、公文流转、司法档案、办公培训、业绩评价等方面的服务。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目标是:通过政务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各核心服务之间,平台与政府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标准和服务;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数据模型和中心数据库,实现数据在全局意义上的动态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整个市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

14、。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市电子政务数据流引擎建设的目标是:为全面实现“网上并联审批” 、“一网式”审批、“一站式”领证、“一表式”登记的电子网上服务提供支撑平台。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括五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文件数据库,UDDI注册中心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多媒体库。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市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

15、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有的数据仓库中心。此外,市政府通过系统的建设与推广,一方面培养出一支具有工程管理、系统维护、系统管理的技术队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出既精通政府工作业务,又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才。1.5系统平台的技术指标由于数据交换、数据流和数据中心系统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和集成的中心平台,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对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的设计、选型和研制时。必须考虑下面所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指标:1、规范性:l 系统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l 系统的结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范,保证细化设计和未来的发展保持完整性;l 遵循严格的开发规范,保证开发过程的质量和系统组件的可重用性;l 制定和遵循严格、先进和完整的接口标准,保证系统内各组件之间以及系统对外支持的应用系统的接口实现;l 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交互。该平台应使用XML的数据交互,符合国家或行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