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66136.docx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787809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661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661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661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661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6613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661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66136.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分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广泛渗入国防、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科研、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与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近20年来,电子工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看下面的几组数据: -电子工业总产值:1979年81.3亿元,1998年预计实现电子工业总产值4800亿元,19年增长了58倍,平均年递增23.9%;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从1978年的1.4%,上升为6.5%; 电子工业利税总额:1979年3.4亿元,1998年230亿元,19年

2、增长66.6倍,平均年递增24.8%; -电子产品出口:1980年电子产品出口额只有1000万美元,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预计1998年出口额可达到300亿美元(海关统计),18年增长3000倍, 1996年出口21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4%,成为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的支柱产品。 -电子产品结构:电子工业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三大类的比重:1980年为17:22 :61;1990年为14 :53 :33;1998年10月变化为38.8 :32.6 :28.6。投资类产品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动力,从以元器件为主,到消费者类为主,再到投资类产品为主,樗着我国电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为四化服务能

3、力大为提高。 -主要电子产品生产与供应:据对当前生产的20种主要电子产品统计分析,1988与1980年相比,有13种是当年不能生产的新增产品,有7种继续生产的产品,年产量也分别增长了几十倍到几百倍(如彩电增长780倍)。当时进入家庭的主要是收音机,单录机、彩电都是稀罕东西,现在从彩电、冰箱到家用电脑,从VCD、高档音响和种类繁多的小家电,已成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用品。程控交换机、高档微机、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四化建设和信息化提供装备的能力,有了得大提高。 -电子工业在世界的排位:1980年,中国电子工业在规模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第 位,现在已

4、居第 位,成为世界电子工业大国。 -电子工业的建设与技改投资:电子工业的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是从国家的投入看却是很小的,六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87.3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1.1%;七五期间完基建和技改投资114.29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7%。八五期间完成基建和技改投资340.1亿元,占国家总投资的0.5%。三个五年计划合计国家对电子工业的基建和技改投资575.69亿元,不及国家对有的产业一年乃至一个项目的投资。 从这些令人瞩目的数字告诉我们,电子工业是个实现高速发展的产业,是个以低投入实现高产出产业,是个对既对推进四化建设又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产业。电子工业的辉煌成就,令

5、国人振奋,使业界自豪。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国和世界宣称:20年改革开放,中国电子工业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中国电子工业的成就,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电子工业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改革开放20年的进程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铁映、邹家华、胡启立在内的七位老领导,先后担任电子(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带领电子工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进取,出色完成了每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谱写了各有千秋的历史篇章,共同造就了今日的辉煌。 回顾20年的电子工业的发展轨迹,有以下几项重大决策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电子工业改革

6、与发展全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电子工业在总体上或某些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腾飞。 一、产业发展模式从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以民为主 中国电子工业是因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原电子工业部的直属企业,从其建立之日起,长期坚持以军为主的方针,不生产或很少生产民品。60年代初生产民用电子产品曾被批评为不务正业,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一伙提出四机部只管军用,更加严厉地限制了部直属电子企业的民品发展。70年代,尽管提出了 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等口号,但因从部的领导机关到军工企业,对过去因搞民品受到的种种批评和指责都心有余悸,所以部属企业发展民品仍一直迈不开步子,民品产值长期

7、在占电子工业总产值20%左右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全国电子工业的民品产值提高到78. 4%,而作为电子工业主力军的部直属企业,民品仍然只占27%,其中雷达和指挥仪企业分别只占7.3%和1%。随着军品定货连续大幅度下降,以军为主的企业任务严重不足,又没有发展民品,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为了摆脱军工企业的困境,四机部作出了加快向民用转移,大力发展民品的决策。1980年10月,召开部属企业民品工作会议,钱敏部长针对企业把民品当成渡难关的权宜之计,怕重犯不务正业的历史错误的思想,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民品没搞上去,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电子工业的实际情况,电子工业不

8、再强调以军为主。这一观念的提出,冲破了军工企业搞民品是不务正业的思想束缚,促使军工企业打消了顾虑,提高了发展民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要我搞民品走上了我要搞民品,这一政策的重大转变,是电子军工企业自1980年民品得到迅速发展的关键。 1981年成立国家机械委,电子工业由军口划归民口,四机部更名为电子工业部。江泽民同志1982年到电子工业部工作,为电子工业保军转民,加快民品发展作了大量工作。从而,使电子工业的发展模式较快地从以军为主转向了以民为主,从主要为军工服务转向全面为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的成效表现在: 1、结合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使骨干军工企业迅速形成民品生产能力。19

9、80年开始发展民品时,军工企业大都是找米下锅,以辅助车间搞一些落地灯、靠背椅之类简单产品。自六五计划开始,利用开放的有利条件,引进国外适用技术,对重点军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这些企业建立起各种民用电子产品生产线,有了各自的支柱产品,并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如长虹机械厂生产的长虹牌电视机,黄河机械厂生产的黄河牌电视机、电冰箱,长岭机械厂生产的长岭-阿里斯顿电冰箱,长江机械厂生产的蝙蝠牌电风扇,长风机械厂生产的长风牌洗衣机等等,成为生产民品的骨干企业。到六五末,所有的军工电子企业基本都转到了以民品为主,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了行业主力军的地位。 2、对三线企业搬迁调整,使之摆脱困境,提高了生存与

10、发展能力。电子工业到1981年用于三线建设的预算内投资35.7亿元,占同期国家对电子工业总投资的64%,共建设三线企业124个,占部直属企业数的70%。同时各省市还建设小三线企业533个,占地方电子企业的19%。虽然国家对这些以军为主的三线企业实行了免税、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多数仍处于困境。1981年部属企业37个亏损,34个是三线企业。因此,电子工业部在积极调整三线企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民品的同时,根据国家的政策,积极抓了在原址难以继续生存企业的调整搬迁,确定六五期间搬迁64个单位,总概算10.63亿元。到1990年搬迁了53个单位。据对15个迁建改造企业统计,从1984年迁建到1990

11、年,工业总产值增长5.9倍,利税增长5倍。经过搬迁大多数企业提高了生存发展能力,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3、推进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电子工业部有50多个直属研究所,大都是围绕为国防尖端和军工配套建立起来的,也在军转民过程中,相应调整了服务方向,许多研究所建立了以研制开发民品为主的科研开发型的公司,相当一部分研究所进入沿海特区建立外向型开发机构。同时,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由过去无偿转让走上商品化。目前,许多电子研究所已发展为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部属48个研究所有经济实体204个(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7个),全年总收入140021万元,利润4125万元,纳税2232万元,出口创汇

12、751万美元,其中民品产值46710万元,利润2881万元。使科研单位从单纯为军工服务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 现在,电子工业的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97%以上,真正做到了以民为主。这是电子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实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狠抓电子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发展基础 1980年,电子元器件工业产值占整个电子工业总产值的61%,但因技术性能低,品种不齐套,产品质量差,却不能保证整机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整机的质量。广大用户对电子产品质量很不满意。当时人们用上演的几部电影片名-看不见的战线、多脑河之波、今天我休息等来讽刺批评电视机有声无象、不稳定和不显像等质量问题。提高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是当时一个极待

13、解决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在听取电子工业情况汇报时强调指出:重点抓好电子元器件的生产。1982年6月,张挺部长主持召开了电子元器件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把电子元器件搞上去问题,此后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1、结合引进建设了若干个现代化元器件企业;2、进行调整、联合、改组,结合引进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一批元器件骨干企业;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军用元器件开展七专质量控制管理(即: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筛、专卡);4、以第五研究所为基础建立高可靠研究中心,在企业建立了若干条高可靠生产线;5、推行了国际标准;6、调整结构,迅速扩大了显象管、集成电路等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7、与原材料部门配合抓了

14、基础产品所需元材料的试制与生产;8、抓了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制造。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到80年代中期,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有很大进展,已基本能保证整机生产大幅度增长的需要和性能要求。经过八五以来的努力, 三、提出十八字总任务,经济发展从低迷步入高速腾飞 1983年6月,江泽民同志任电子工业部长,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总是站在战略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接任后立即组织专家研究加快电子工业发展的战略。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就如何加快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统一思想,取得共识后,于1983年10月31日,向中共中央、国务院

15、、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工业的报告,阐明了电子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电子工业的发展目标与方针措施,反映了电子工业发展需要国家支持和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这个报告,实际上成为当时和以后几年指导电子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 在这个报告中,提出 了电子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00年电子工业力争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三番(平均每年增长10.9%),达到800亿元,使其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1.4%提高到3%左右,基本适应四化需要;主要产品和生产技术达到国际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就是翻三番、超十年(科技发展水平超前十年实现国家确定的2000科技发展目标)。在当

16、时,不少同志认为这个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实现,是江泽民同志拍板定下来的。 1984年2月,召开电子工业厅局长会议,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十八字总任务、总目标。 电子工业十八字总任务、总目标是建立在对电子工业形势和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基础上的,是电子工业发展总体战略的概括。提出后,很快在全行业传播开来,不但广大电子企事业单位家喻户晓,而且在其他行业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我国电子工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动员、指导与促进作用。凡是江泽民同志任部长时在电子工业部工作过的同志,至今对仍对此记忆犹新。 江泽民同志不但自己在指导工作重视经济技术研究,还就此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