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876761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学案教师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窦娥冤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杂剧知识。包括元曲、元杂剧、杂剧作家。认识元杂剧特点。了解关汉卿。积累字词。2、熟悉窦娥冤剧情。把握窦娥冤主要矛盾,窦娥形象。理解作品主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窦娥有正义感、敢于抗争的精神。学法指导1、 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弄清人物各自的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2、 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从中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意义。3、 品味戏剧语言,从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台词)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理解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潜台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4、 正确评价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一个人物的性

2、格也是多方面的,评价人物要看主流,抓主要特征。知识储备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杂剧与元曲的关系我们学过的天净沙 秋思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其特点是一宫调一曲子,与小令并列的是一个宫调内几支曲子,叫套曲;小令和套数合在一起叫散曲;元杂剧与散曲合在起起称为元曲。元杂剧的形式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角色行当的性格类型划分,丰富的宾白与科范,题目正名的广告效应。一、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

3、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

4、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二、角色行当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与此对应,演员也根据自己的应工分为不同的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

5、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杂剧剧本通常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写明“旦扮”或“末扮”,以后则只标角色,不注人名。这是在阅读剧本时要预先了解的。三、曲词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五宫四调”:仙吕宫、

6、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与今日普通话的声调很相类。曲文押韵也用中原音韵所归纳的“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可以平仄通押。此外曲比诗词韵脚繁密,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

7、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实际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四、宾白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对此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徐渭南词叙录)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单宇菊坡丛话)前一说有字义学根据,较为正确。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

8、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应有尽有。五、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徐渭南词叙录说:“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窦娥冤中的“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六、题目正名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

9、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杂剧 窦娥冤马致远 散曲 天净沙秋思 杂剧 汉宫秋白 朴 杂剧 墙头马上 梧桐雨郑光祖 杂剧 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元杂剧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元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剧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注:大家常说的四大喜剧是指英国伟大的戏剧

10、作家莎士比亚的四部喜剧作品,分别是: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由王季思(19061996)在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时与他领导的编辑团队在征求了各方学者意见后提出。)救风尘(元)关汉卿,墙头马上(元)白朴,西厢记(元)王实甫,李逵负荆(元)康进之,看钱奴(元)郑廷玉,幽闺记(元)施惠,中山狼(明)康海,玉簪记(明)高濂,绿牡丹(明)吴炳,风筝误(清)李渔。关于戏剧的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

11、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下。作者介绍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他在元代剧坛高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所作杂剧六十七种,今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中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

12、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剧情简介窦娥冤是作家晚年的作品,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

13、公”,并以此威逼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问成了死罪。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获了真凶,案情才昭雪。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

14、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课前预习1、自行阅读“知识储备”,完成下面题目。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都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前三折。窦娥 蔡婆婆 张驴儿 张驴儿父亲 窦天章 窦娥2、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楔子(xi) 盗跖(zh) 嗟怨(ji) 应验(yng) 前合后偃(yn) 罪愆(qin)

15、 亲家(qn) 衔冤(xin) 连累(li) 湛湛青天(zhn) 恓惶(q) 错勘(kn) 亢旱(kn) 主角(ju) 鳏寡孤独(un) 埋怨(mn) 尸骸(hi) 提防(d) 变徵(zh) 哥哥行(hn) 嫡亲(d) 看觑(q) 蓦然(m) 绣闼(t) 缥缃(pio xing)刬的(chn) 捱(i) 鞴(bi) 祗(zh) 桃杌(w) 亲眷(jun) 孛老(b) 杳无音信(yo)3、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课前检测1、【端正好】这支曲子里“没来由”“不提防”“动地惊天”三个词有什么样地表达效果?没来由: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表现出窦娥的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则讽刺其诬陷得逞。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