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7864378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39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25.doc(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子在战争的敌对过程中,双方最大的错误是都在以极为粗暴的方式将自己的文化认同强加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族群。 当他们化敌为友,或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俯瞰过去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太多的幼稚和荒谬。1978年,在我国新疆发现了一具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头戴尖帽的干尸。经过科学检测,这具干尸在人种上属于白种人。这就是说,从那时起,已经有白种人在中国生活了。而学术界还以凿凿之言,证明早期在中国境内就有一座罗马人的城市。又过了一年零五个月,到了1979年5月,我国北部地区在距今数千年的古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尊小小的陶质裸体女俑。这一发现,让学术界震惊不已,因为在同样纬度上的法国也有这样一尊如出一手的陶像。

2、显然,这个裸体陶制女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这种情况表明,历史上,西方文化未必不在中国文化中渗透、变异,抑或生根、开花、结果,现今的中国文化中,未必不含有西方文化的某些基质。而裸体陶俑的发现,还包含着另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西方人也曾极目东望,也曾千辛万苦地把中国作为他们的朝拜圣地和淘金之地,来者攘攘,如云如潮。东方,同样充满着神秘、诱惑和希望,同样引领着世界的目光。700多年前的一部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以文学游记的方式,向西方世界较为全面和形象地展示了东方中国的这种神秘和诱惑。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同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当他一踏上这块土地,就被中国的美丽和富饶而惊

3、呆了。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古城敦煌的艺术、不可思议的万里长城以及极度辉煌的元大都,都让他感受到中国的辽阔和富有。他从中国回到意大利威尼斯以后,除了带回无数的奇珍异宝外,还有让西方世界入迷的马可波罗游记。“游记”盛赞中国的繁荣昌明,包括发达先进的工业,繁华热闹的市集,美轮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描绘,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西方人,都对遥远的中国产生无限神往。连他自己都不无感慨地说:“无论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没有人看见过或观察过本书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伟大的事情”,并声言“书中所描绘的,不足我所见到的一半。”马可波罗游记把中国描绘为“

4、黄金遍地,美女如云,绫罗绸缎,应有尽有”。这不仅满足了西方人的好奇心,也引发了他们掠夺财富的欲望。这些信奉上帝的教徒们都清醒地知道,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天堂,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而中国则是天堂般的人间,到中国去却是实实在在的。谁到了那里,谁就会拥有财富。因此,这些人便开始给他们所信奉的上帝脸上抹黑,从而把攫略的目光转向了中国。于是,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兵燹和苦难,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抵御外侮中变得一无所有,变得伤痕累累,甚至连躯体都化作了尘埃。在这里,如果我们把“攫略”二字姑且放在一边,剩余的恐怕就是文化的入侵和价值观念的强制性输入,再往后,就是所谓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了。当西方人携着枪炮打开封

5、闭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坚固的大门,摧毁和动摇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时,也或多或少地把西方的文化和文明带到中国。当然,这些西方人在惨无人道地攫略中国大批财富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把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攫略”到西方。几千年来,西方人曾经蜂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明,甚至掠夺中国财富,中国也不乏走出国门学习国外文明的先贤哲人。秦汉时期,徐福东渡日本,张骞出使西域;隋唐时,不少外国人在中国谋生的同时,学习中国文化,中国也派出不少使者到国外去学习、交流。诸如玄奘取经西域,鉴真东渡日本弘法传戒等。其结果是双方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的各自璀璨,和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实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如

6、今,西方世界乃至西方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中国也又一次从铁桶般的封闭中挣脱出来,在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同时怀着向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学习的谦恭,意气风发地向西方走去。中西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与广度,进行着更为健康的融合和交流。万分荣幸,在这一拨又一拨交流队伍中,也溶进了笔者的身影。 2005年5月,少见的蓝天白云,给首都北京增添了无尽的朗阔和生动。作为自治区人力资源考察团的一名成员,我与其他成员一道,从繁忙的首都机场登机,而后随着一声长啸,冲向蓝天,向遥远的欧洲大陆飞去。13个小时后,意大利罗马机场外面昂扬疏朗的罗马松,便向我们张开了怀抱,接着,欧洲文明的徐徐轻风,开始牵动着我

7、们的眼神和心绪。赴欧考察之前,笔者就已经走出过国门,随团对日本和韩国进行过考察。两次出国,除了看到日本、韩国和欧洲大陆飞速发展的经济之外,更大的感受是文化的传承和递进,给这些地区和国家带来的刻骨铭心的印记和变异。比起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轰鸣来,这里,文化的呐喊和吟唱似乎要更响亮一些。在已经过时或者还没有过时的世界政治版图上,我们总是习惯地把东西方世界,锁定为不可调和的两大敌对阵营,甚至不惜以武力抗衡的方式去让对方俯就、认输,或者企图一口吞噬对方。于是,战争便成了世界历史在一个时期内最为突出的“交流”方式,世界也在这种方式中屡屡遭受磨难和洗礼。其实,如果我们用文化这个既虚无又实在的标尺去替代阶级

8、分析的观点,来看待肉体相搏和国土疆域的征战,战争也是文化认同过程中产生碰撞的一种显性展现,包括冷战时期。当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发生碰撞时,其中任何一方都会把对方视为敌对势力。在敌对过程中,双方最大的错误是都在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来衡量对方的言语和行为,都在用强制性,甚至更为粗暴的方式把自己的文化认同,强加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族群。而当他们化敌为友,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俯看过去的作为时,就会发现太多的幼稚和荒谬。时间倒退三十年,我们还把西方世界看得一塌糊涂,曾经试图用我们的国际主义精神,涌着满腔热血,高唱由欧洲人谱写的国际歌,带着几分昂扬和稚气去打算解放全人类,包括日本、韩国和

9、欧洲。而今,我们却觉得可笑之至,这些未被我们“解放”的地区和人们,社会经济发展同样丰富多彩,国民的生活也并不见得有多么的痛苦。其实,多种文化共存,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岂不更好?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包括我们的朋友和敌人,过去都没有领悟到这一点。直到今天,有些人依旧冥顽不化,依旧在精心地用武力和强暴去打造这个世界,枪炮,还继续理直气壮地在许多地方制造着血腥和悲惨。如今,东西方两大阵营已经开始接近和相互触摸,各自都在尽可能地以相对温和的对话和协商代替武力的较量,但是在价值观念与文化层面上的相互理解和认同,似乎还路途甚远。好在欧洲人已经开始迈出文化兼融的步伐。在那里,各国正以经济甚而政治方面的合作,品

10、尝着多种文化共存共荣的甜头。这或许会让沐风栉雨的地球人看到一缕文化相融的曙光。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声同样铿锵有力。中国人在世界上一样地昂首挺胸,舒眉朗目;一样地在依照自己的意志说话、行事。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在中国人面前,一样地彬彬有礼,一样地和颜悦色。这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胜利?毋庸置疑,目前欧洲文明正在凭借自己的成熟和张力在世界范围内涌动,并且以其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试图引领全世界的思想运动和文化潮流。日本、韩国也不甘其后,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博大精深而又极具包容性的数千年华夏文明和文化,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我们,自立于世界东方的华夏子孙,在灵魂深处

11、坚守中华文明和文化根基的同时,如何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加谦恭的心态,去接纳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徐徐清风?让世界这个大家庭的形成,孕育于文化相融之中,恐怕还任重而道远。但是既然太阳已经升起,我们就该及早上路。而且在此以前,最好对西方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积淀能够有所了解。出于这样一种考虑,笔者在对日本、韩国和欧洲进行考察时,就此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捕捉,而且写下了这十几篇容量较大的散文,意在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奉献给读者。也许我的这种“呼吁”和做法,充满了书生气,且不乏孤独和柔弱事实上,类似的孤独和柔弱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然而,曾经有过的尝试与跨越,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盘面,但它的和音毕竟

12、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丝畅亮和清越。在这种情势下,笔者今天发出的这一星半点的声音,能够成为这丝和音中一个并不响亮、但却足以让人仄耳的音符吗?世界分外嘈杂。但是,只要不是面对空洞的荒原呐喊,我想,由睿智和感悟构筑的回音壁,总还是有的。诚如此,那么,亲爱的读者,现在就请你伸出双手,接受我送给你的这份真诚和执着吧!梵蒂冈撬动地球的支点一个蕞尔小国,却装下了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人的思想理念和喜怒哀乐都随之律动,这使我再度想起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一梵蒂冈坐落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城中,被称作意大利的国中之国。这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但确切地讲,它却是一座教皇之城。罗马教皇在这里

13、享受着比任何一个国家元首或总统都高贵的“帝王”待遇。他的“臣民”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全世界数十亿教众,都在以或者期盼、或者感恩、或者惊恐的目光,时刻关注着教皇和大主教们的一举一动。这片虽然只有0.44平方公里的国土,却包容了整个地球,让全世界都为之忘情,为之五体投地,为之祈祷欢呼,为之清贫一生,甚至舍生取义。教皇在这里挥一挥手,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就会振臂欢呼;教皇咳嗽一声,普天下许多人就会感冒发烧。教众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国土,放弃自己的国王或总统,但是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放弃被他们视作精神家园的梵蒂冈。这里,最小与最大,人间与天堂,神圣与世俗,就这样奇妙地结合着,而且天衣无缝。蓝天白云下的梵蒂冈上空,

14、始终笼罩着一个神秘而又冷峻的光环。在这块弹丸之地上,与人世间相对应的另一个世界,神圣得简直让人无我无相。天地之间,除了上帝以外,似乎别的任何东西都一文不值。那些信奉它的人,一生都在看似理智清雅,实乃神魂颠倒地在为那个无处不在的上帝而生,为那个虚无飘渺的天国而死。宗教磁性的诱惑力,在这里一如草木之于阳光,一旦分离,便会失去绿色,便会枯萎和失去生命。这是一种怎样的征服与聚拢?怎样的沉迷与尊崇?其实,梵蒂冈走到今天,那些不可一世的教皇和主教们最终不得不委屈地蜗居在这片弹丸之地上,经营着可怜的一点国土,最终凭着教众的庞大和源源不断的“恩赐”,来维持豪华而奢侈的生计与花费,也是一种万般无奈之举。随着当年

15、的强大和霸气成为过眼烟云,曾经被 “野蛮人”用刀枪棍棒追逐和击杀的岁月,也成了铭心刻骨的梦魇。这样,梵蒂冈就只能使自己在“上帝的名义”下,带着似乎被忘却了的奇耻大辱,以更加全新的姿态和眼光,去面向未来。这样一种更为博大和宽广的生存理念,也许会给那些一味信奉凭武力征服世界的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这一点启示呢? 历史上,教皇、主教和他们的大本营梵蒂冈,并不是没有人敢于冒犯。遥想当年,他们也曾经拥有过大片领土。但是曾几何时,却遭到了掠夺者的无情吞噬。当那些并没有受到上帝庇护的人们,用简单的大刀长矛,甚至棍棒,把他们驱赶得像暴风雪中溃散的羊群,在欧洲大陆上东奔西突的时候,连上帝也显得十分无奈。比起那些凡夫

16、俗子来,教皇和大主教,还有他们的信徒们,似乎更让人怜悯。他们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背负着全世界教徒们的期望,却被追逐驱赶的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有。他们被侵占、被剥夺的大片领土,直到今天当年的“入侵者”和他们的后人们,包括也在信奉上帝和尊崇教皇的人们,仍然没有一点归还之意;而至高无上的上帝和他在人世间的代言人,也似乎早已忘记了那些本该属于他们的领地和尊严,只是一代接一代地在这块小的连身子都调不过来的地方,神气活现地指挥着那个信仰他的世界。倘若把历史回翻到公元四世纪,我们便可以知道,梵蒂冈教皇国的建立,曾经经历了一个让教皇们回肠荡气的过程。其时,教皇在罗马周围占有的地产多得惊人。从五世纪开始,教皇的影响在意大利不断扩大,于是他便两次远征意大利,而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教皇国的发展,引起了伦巴德王朝的觊觎。这个王国是一个流浪民族,与慓悍好斗的日耳曼人同源同宗。它是靠北征南侵,占领了罗马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