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7862575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省市县委范文大全我市2008年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2008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落实省政府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一年。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建设生态市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年中把生态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特制定本工作要点。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精神为指导,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行动指南,充分发挥伊春的区域生态优势,按照伊春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伊春市生态市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深入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实行“四个结合”即:与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相结合、与“四

2、大试点城市机遇”相结合、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世界大森林公园创建相结合”、与生态市建设成员单位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市建设,进一步深化生态市建设“五大建设管理体系”、“四大典型”与“三大细胞”示范工程,实现我市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利用生态市建设这一有效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传统发展模式转换,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二)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年完成的原则。(三)坚持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上

3、下联动、协力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局面。(四)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与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和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潜力,确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把资源环境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相协调。三、工作重点(一)加快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体系1、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保障生态安全(1)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重要进

4、展。根据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特点,加快推进“三大生态功能区”建设,在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等地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在已规划的生态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保护与建设任务,落实规划建设管理项目,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市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综合管理水平,2008年新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加强松花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结合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总体工作安排,突出抓好汤旺河、呼兰河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湿地保护、农药、化肥的合理施

5、用等工作,解决好流域面源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生态安全。2、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继续贯彻落实“严管林”和禁伐天然红松林决定,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权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管理,处理好保护和利用、采伐和抚育的关系,对重点火险区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逐步实行生态移民,到2008年底退耕还林6.6万亩,国有森工系统完成营造林5.36万亩,森林抚育面积96万亩。(2)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核定重点河流流域的生态用水;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开展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

6、.12万公顷,累计达到3.78万公顷,治理程度提高到6.41%。(3)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按照我省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精神,抓好湿地恢复与重建,退耕还湿,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4)加强矿山生态系统建设。以绿色矿山理念为指导的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整顿沿库、沿岸边的采矿秩序,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退化土地复垦率达到12.5%。3、进一步开展生态市细胞建设,将生态市建设延伸到乡镇、村屯、林场所(1)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创建2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文明生态村。(2)组织开展生态林场所创建工作。各县(市)、区

7、政府要对其继续加强指导、监管工作,按照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要求,精选条件成熟的单位,认真组织生态林场(所)、生态林场(所)标兵单位申报工作,不断扩大其覆盖率,2008年全市创建生态林场所14个,生态林场所标兵10个。(二)加快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深化小兴安岭特色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根据“四大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导向以及该地区经济发展梯度、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原则,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五大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整合木材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特色种养与加工、冶金及矿产开发、绿色能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使经济

8、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逐步建立具有小兴安岭特色的生态型经济体系。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进展。1、加快生态林、特产业建设。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生态与产业并重理念,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和生态林特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多种资源,发展具有林业地方特色的森林食(药)品业, 2008年建立市级以上生产基地18处,全面提升药材生产质量和能力。使林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2、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作为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目标,以“中国森林之都伊春”为整体形象品牌,以森林度假,特别是森林避暑度假为主打产品,围绕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旅游精

9、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独具伊春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2008年,全市预计接待旅游者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万元。3、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加快推进小兴安岭风电和汤旺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新增风电装机10万千瓦的建设任务。在钢铁、有色金属、供热发电等高耗能行业建设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的目标。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并实施伊春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机制,启动朗乡林业局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清洁生产。5、发展生态农业。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为目

10、标,坚持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提升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三)加快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建设步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生态人居环境体系1、加大生态城(镇)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把城(镇)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特色,中心城区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四区的连接点和功能定位,科学确定森林、山川、河流、绿地、湿地和建筑物、广场、道路等软硬覆盖比例,逐步增加城市中连片森林面积;小城镇逐年建设成为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林场(所)成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生态

11、林乡,加快建设城市绿化工程和城市美化工程,提高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建设一批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2008年,全市绿地率和绿化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31平方米。2、实施“碧水工程”,保证饮水安全。加大对我市16个地下水和6个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实行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制度,确保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无污水排放口,禁止在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建设项目,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汤旺河石林水库、西林龙泉湖水库、南岔供水水库环境保护工作,设立保护区标志。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3、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

12、面控制煤烟型污染,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对民用炊食炉灶、茶炉以及0.7蒸吨以下采暖炉逐步禁止燃用原煤,提倡使用燃气、轻油、电和固硫型煤等清洁能源,使用排污达标的环保锅炉,消灭冒黑烟现象,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锅(窑)炉,力争每个县(市)、区拔除大烟囱2根以上,治理改造锅(窑)炉3台以上,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做好汽车尾气抽查工作,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车辆,强化机动车尾气环境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协助汽车检测站完成省级委托认证工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实施“安静工程”,改善声环境质量。加强社会生活区域、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监管,对新建歌厅等娱乐场所实行环

13、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已建居民区内的卡拉ok歌舞厅等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有计划地逐步搬迁出居民区,禁止住宅楼下开办歌厅。开展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强化工业企业生产噪声污染环境监管。5、实施“安全工程”,加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全市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避免一次性医疗废物的违法交易。开展非经营性危废焚烧单位检查,加强重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监管。督促涉源单位及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办理辐射安全单项环评,申领辐射环境安全许可证。完成11家涉源单位的年度监测工作,避免发生辐射污染事故。开展全市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调查,实行许可管理。(四)大力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创建绿色家园,深化生态文明

14、建设体系1、深入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将全民环境教育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落实从业人员、农民、学生环境教育的教育人数和组织形式,中小学环境教育纳入课堂教学。2008年,环境教育普及率力争达到75%。完成从业人员环境教育普及率75%,农民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60%,学生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95%。2、全面开展绿色创建等生态、环保等宣传活动。扩大“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范围,提高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10项绿色创建面,提高创建档次。发挥环境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生活的环保宣传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积极组织、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员参

15、加环保志愿者联合会。3、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以新闻舆论监督和环保执法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创造人人参与环保、关心环保,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的氛围,把生态文明理念拓展到全社会各个层面。4、继续做好中国第三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做好展会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确保我市参展取得圆满成功。四、工作要求(一)各地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衡量部门工作、地方工作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指标,作为评优创先的先决条件,推动科学的政绩观在我市的落实。(二)积极完善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作用,科学制定与实施伊春市生态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伊春市生态县(市)区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把生态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责任落实到时段、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地域、落实到人头,并做好监督督办及总结反馈工作。(三)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完成伊春市生态市(区)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建设具有伊春特色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内容、运作方式与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四)加强监督和考核,按照年度生态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细则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并实施具有伊春特点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