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862363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工作背景及依据崆峒区“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根据全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东部片区(庆阳)调研会议精神和平政办发201086号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开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省、市发展战略要求和总体工作部署,以平凉综合交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启动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陇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以区政办发201020号关于印发平凉市崆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等为依

2、据,重点围绕陕甘宁交汇区交通枢纽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建设。通过广泛调研论证,制定本规划。第二节 规划区域和规划年限崆峒区“十二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范围指崆峒区行政区内。规划年限2011年至2015年,基年为2009年。第三节 规划目标和原则崆峒区“十二五”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的总目标是实现“一场、三铁、四高、八纵八横、三个市场、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社社通公路”。使我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通过航空融为区域交通运输中心。“一场”:平凉支线机场,修建平凉支线机场,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强平凉在甘肃乃至西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地位 。“三铁”:已建成的宝中铁路(新修宝中

3、复线)、在建的平西铁路和筹建的平华煤碳运输专线及规划中的平定兰铁路。“四高”:平定高速、天平高速、平庆高速、平凉机场高速。“八纵八横”区内公路网:崆峒区境内东西、南北方向各八条道路,实现每乡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出口路,这是全区“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三个市场”: 农村运输市场、城市综合运输市场、交通运输服务市场“村村通油路、社社通公路”:每一个行政村通水泥或油路,每一个自然村或居住社区通公路。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交通为方向,按照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性发展战略和全区“四大基地一中心”(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绿色畜牧基

4、地、全省重要的优果精菜基地、西部重要的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和陕甘宁交汇区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的构想,以加快陕甘宁交汇区交通枢纽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为目标,坚持“国家扶持、地方实施,政府指导、分层负责,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标准适度、突出重点,质量优先、加快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立体交通网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综合运输保障。由于受行政区域级别和行业管理的影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及运输站场仅按区域内的要求提出项目,未做技术等级和资金的规划。第二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崆峒区位于甘肃东部,介于东径10625

5、-10721与北纬3012-3545之间,东邻泾川,南依崇信、华亭,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固原县,北靠宁夏的彭阳县和庆阳地区镇原县。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40余公里,总面积1936.1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49.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3.63万人。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六盘余脉自西北入境,环绕西南,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楔类槽形地带。平均海拔1540米,有山、川、塬三大地貌,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8,年降雨量465.4毫米,日照2378 小时。河流以泾河为主,西来宁夏,东南入渭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75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覆盖全市77.5%的土

6、地面积,常流水河有80余条。总土地面积290.43万亩,其中耕地103.88万亩。森林资源87.48万亩,森林覆盖率30.1%,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崆峒区所辖三个办事处、四个镇、十三个乡(其中回族乡7个)、两个开发区,分别是:东关办事处、中街办事处、西郊办事处;四十里铺镇、白水镇、草峰镇、崆峒镇;安国乡、柳湖乡、花所乡、索罗乡、西阳回族乡、寨河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白庙回族乡、香莲乡、麻武乡、峡门回族乡、上杨回族乡、大寨回族乡;西郊开发区、平凉工业园区,有252个行政村1381个自然村。第二节 崆峒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

7、1%,2009年达到67.02亿元,人均GDP达到1945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4元,年均分别增长10.61%和11.01%。区域内柳湖、四十里铺、西郊开发区还跻身全省百强乡镇。2、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1.0641.7647.18调整到2009年的1242.545.5,二产上升了0.74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全区形成了以能源、建材、食品酿造、皮革、造纸、制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辖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9年分别达到14.82亿元和5.

8、2亿元。3、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增强。经过多年发展,区内形成了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特色产业。商贸业带动能力提高, “十一五”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2009年达到31亿元。以崆峒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强劲,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09年接待游客1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9亿元。肉牛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建成白水大潘、峡门百兴等千头牛场,2009年肉牛年饲养量达到35.2万头,拥有西北最大的皮革加工企业福利制革厂,西开牧业、景兴安格斯等屠宰加工生产企业年屠宰量达20万头。优果精菜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蔬菜面积达到17.08万亩,果树经济林面积9.6万亩

9、。4、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中心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建成区36平方公里,城区绿化率达到28.2%;随着通乡油路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工程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79%,建成通乡油路278公里、通村等级路367公里。5、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危改资金3.15亿元,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29.2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15.1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办学条件。全区幼儿、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63%、99.93%和97.86%。实施城乡医疗机构改扩建工程,医疗服务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14人,免疫规划“五苗”接种

10、率达到94%,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障覆盖率平均达到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深入开展平安崆峒建设,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6、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了干事创业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第三节 交通运输发展概况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十一五”期间崆峒区共实施通乡油路7条173.814公里,总投资8214.1424万元,其中国省投7040万元,自筹1174.

11、1424万元,其中崆峒至索罗通乡油路67.075公里,完成投资3010.47万元;赵堡至西阳通乡油路23.007公里,完成投资940.9976万元;崆峒至麻武通乡油路24.812公里,完成投资1122.288万元;转咀子至闫湾通乡油路28.22公里,完成投资1215.8799万元;上杨至甲积峪通乡油路7公里,完成投资315万元;四十铺至康庄通乡油路9公里,完成投资478万元;安国至青龙14.7公里及颉河桥在建,年内建成通车,“十一五”期间使索罗、大秦、西阳、香莲、麻武、上杨等6乡通油路,乡镇(区)通油路达到了100%。“十一五” 期间通达、通畅及桥梁完成投资7974.587万元,其中国省投42

12、20.8万元,自筹3753.787万元,共修桥2座33米完成投资112万元;实施通达工程54条176.2公里,完成投资2328万元;实施通畅工程37条108.9公里,完成投资2804万元;养护维修工程7项,331万元;灾后重建 27项,其中路22条45.2公里,桥5座,503.16延米,资金1995万元。“十一五” 期间崆峒区25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通油路125个,通油路率50%。“十一五”以来,我区道路运输业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取得了长足发展,客、货运占综合运输的比重持续提高,运输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了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十一五”农村客运站建设项目实施以来,目前已建成乡镇客

13、运站16个,占计划修建16个乡镇的100%,建成行政村停靠站110个,占计划修建252个行政村的50%。农村客运站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崆峒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网络的运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方便农村群众出行,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丰富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服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09年,全区拥有客、货运输车辆3068辆。营运客车111辆,营运线路54条,营运里程0.37万公里,其中:跨省线路3条59公里,区乡线路40条1350公里,21个乡镇通班车率100%,294个行政村通班车282个,通车率达96%。营运货车2947辆,共1586.65吨,年货运量798.58万吨,周转

14、量56776万吨公里。各类修理维修业户221户,其中:二类维修业8户;三类维修业213户。“十一五” 期间崆峒区公路交通建设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总结其经验一是国家政策在投资方面的支持,二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支持配合,三是交通干部职工的努力苦干。第四节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现状及评价崆峒区境内现有宝中铁路69公里,在建平西铁路30公里。公路总里程1530公里,其中省养7条235.5公里,地养1294公里。现公路密度79公里/百平方公里。国道3条143公里,其中平定高速公路69公里,高速公路辅道23公里,312线47公里,专用道3.8公里;省道2

15、条58.7公里;县道6条127.97公里;乡道10条199公里;村道300条1000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69公里,一级路7.2公里,二级路90.7公里,三级路119.2公里,四级路604.37公里,等外公路638.95公里。截止2010年崆峒区境内已硬化路面594.4公里;砂砾路414.7公里,无路面520公里。农村公路有桥梁82座/2685延米,涵洞764道,至2010年全区17个乡(镇)全部通了油路, 252个行政村中通畅村125个,占总数的50%。17个乡(镇)和145个行政村通上了客车,分别占到100%和57.54%。建成乡级客运站16个,村级客运站、停靠点186个。2010年完成客运量565.2万人,周转量24304万人/公里,货运量811万人,周转量364950万吨/公里。从综合交通状况看,崆峒区公路运输占主导地位,铁路运量很小,水运微乎其微,空中运输和管道运输为零。在全区所有公路中,高等级公路发展相当缓慢,三、四级公路总量严重不足,油铺硬化里程短且大部分为简易铺装路面,晴雨通车里程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