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862134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观察法的运用资料讲解(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讲 观察法的运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吕国光 2002年12月2日,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明观察法的特点,掌握运用观察法的具体方式和要求。,活动,看什么?怎样看? 目的 使学生掌握观察法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时间:100分钟 材料:大、小白纸、彩笔、胶带,过程:,各组围绕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讨论:观察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观察?怎样观察? 各组交流 全班交流。,五类观察程序,1. 内隐vs.外显观察:被观察者明白其被观察与否。 2. 非参与vs.参与观察:观察者在实地中是否扮演主动性的角色。 3. 系统性 vs.非系统性观察:是否应用标准化观察程序。 4.自然情境 vs.人为情

2、境观察 5. 自我观察 vs.观察他人,教育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有明确的目的(目的的重要性) 有系统的计划 在自然状况下,教育观察法的功能,当有关教育现象很少为人所知时; 当研究者需要了解有关事情的连续性关联性和背景脉络时; 当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内容不同时; 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而且这些个案在时间上允许研究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参与式观察时;,当对不能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时; 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扎根理论时”; 对其他的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教育观察法的局限,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不适合对过去的事情外域社会现象以及隐秘的私人生活进行调查; 不适

3、合对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语词概念和意义建构进行细密的探究; 不适合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不适合对社会现象进行因果分析/,观察的实施步骤,确定观察的问题; 制定观察计划; 设计观察提纲; 进入研究现场; 进行观察活动; 记录观察资料; 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 检验研究结果; 撰写研究报告.,确定观察的问题,观察的问题是一个次级问题,和研究的问题不一样; 例如,”从中国的幼儿教育看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的问题,但不是一个观察的问题.但”孩子平时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品,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在哪里上学,和谁一起玩耍,孩子平时读什么书,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谁可以

4、确定上面这些事情,孩子自己有多大自主权?”等就是一些观察的问题. 两者的区别:研究问题可以是比较抽象的问题,而观察的问题应该比较具体.,研究員角色 參與 不參與 研究員是否隱藏身份 是 不是 倫理問題,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计划 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 地点; 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 方式手段 效度 伦理道德问题,观察提纲 谁? 什么? 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为什么? 如何?,观察的內容 (一),研究地點/處境 (Setting/ context) 人物 (Who) 他/她們來自甚麼背景? 他/她們之間有甚麼關係? 時間 (When) 發生甚麼事 (What) 他/她們在做甚麼?說甚麼?

5、他/她們通常做(或不做)甚麼?,观察的內容 (二),事情的經過 (How) 他/她們對別人的 (a)言 (b)行 有甚麼反應? 經過的步驟/階段/轉變 為什麼 (Why) 從現場不同角度考慮, 實地觀察資料須描述四個層面: 1. 被觀察的場域(setting) 2.在此一場景中所進行的諸多活動(activities) 3. 參加這些活動的人們(people) 4. 從被觀察者的觀點來看所被觀察之場域、活動、人們的意義(meaning),實地觀察的向度,1. 空間(space):物理空間或地方 2. 行動者(actor):參與的人 3. 行動(act):人們所做的單一動作 4. 活動(activ

6、ity):人們所做的一組相關的行動 5. 事件(event):人們所進行的一組相關的活動 6. 物體(object):所看到的物體或物件 7. 時間(time):所發生事件的時間序列 8. 目標(goal):人們試圖要完成的事 9. 感受(feeling):人們所感覺及表達的情緒,进行观察,开放式观察; 逐步聚焦; 回应式互动; 选择观察内容.,观察的记录,记录的重要性 记录的程序; 记录的格式; 记录的语言,觀察資料的來源,方案場景 人文、社會環境 計畫中的方案實施活動,和正式互動 非正式的互動,和非計畫中的活動 方案中的本土語言 非語言溝通 非干擾性指標 方案文件 被期待發生而未發生的事件

7、,记录的重要性,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可以使我们对自己所观察的事情更加熟悉; 澄清事实、组织思路的过程; 记录对我们记忆力和关注力进行训练。,记录的格式,基本原则: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 简约格式(陈向明):事实笔记和个人思考; 规范格式(schatzman):实地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和理论笔记,實地札記,1. 描述情境脈絡(contexts) 物理場景、日期、時間、天氣、燈光照明 2.描述觀察者(the observer) 3. 描述參與者(participants) 年齡、性別、種族、穿著、身體外觀 4.描述參與者的行動(actions):語言及非語言行為 5.詮釋情境(inter

8、pret the situation) 6.思考對情境的替代性詮釋 7.觀察者的省察性分析(reflexive analysis) 觀察者自身感受、對經驗的回應、個人意義的省察 觀察者的洞察、想法、判斷、詮釋、初步分析、working hypotheses,实地观察记录,记录的语言,具体、清楚、实在;,几个反面的例子,一个关于课堂纪律研究的非结构性观察记录的例子,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后,教师说:“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教师让留下的27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的规范是: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学生们起哄、怪叫。,教师:“我们上的不仅仅

9、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的平等进行教育。”学生们:“我们没带笔。”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道:“她自己逃走了。”并一起起哄。教师:“不要发声音。”在学生们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不要起哄。”6分钟后拿笔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学生们高兴地:“啊”教师仍在记学号。,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但只要不是主犯,就可以离开)。,教师:“你讲过笑话吗?”男生:“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教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此时英语教师进来叫我去吃饭。三分钟后,我在饭厅碰到了音乐教师(最后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一下就行了) 丁笑炯: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